……

    自称为太子的少年,跨下虽然无马可乘,却如驾着一匹神骏的烈马,在沿途敢于一马当先,横冲直撞,人挡踢人,车阻推车,非但毫无顾忌,反而还面有得色,一时间将这条原本就行人接踵摩肩的街道,搅得是鸡飞狗跳不止。

    那路人但凡有识得颜色些的,纷纷退避,而不敢轻攫其锋。

    关于他的流言早已在坊间广泛流传开来,他的画像也被炒到了十两一张,依然有价无市的地步。

    上至八十岁耄耋老翁,下至十二三岁黄口小儿,在私下里皆可说上一两句闲话,侃侃而谈一番不知从那间茶馆客栈,犄角旯旮里道听途说而来的高论,继而顾盼自得,享受着来自于听客或赞同或反对的目光,为之踌躇满志……

    帝国的天,平静了许久,恐怕是要再起风云了……

    只是令所有人感到奇怪的事,此事纵然在民间闹得沸沸扬扬,大有地覆天翻的架势,可那当事双方,却浑若未觉,依然我行我素,颇有些耐人寻味。

    往日里习惯于耀武扬威的官府,万马齐喑,凡那被传为故太子的少年所到之处,无论是公差还是官员,皆退避三舍,绝不与之碰面。

    曾就有人有幸看见一个高高在上的御史大夫,乘坐大轿过一座小桥之时,因轿夫疏忽失察,在桥心迎面撞上了那名少年。因大轿腾挪不易,轿夫心慌意乱,被两旁石栏卡在其中,而进退失据。

    最终轿中的御史大夫实在是无法可想,一咬牙,只好掀开轿门之帘,举袖遮面,他那往日被酒色掏空了的身子,竟能够无需人扶,一鼓作气地下轿,翻身,跨过小桥石栏,跳入了足有三丈高的清冷春水之中……

    据说还有一名名姓不详的高官,因第三次替家中老母过大寿,来访宾客自是络绎不绝,厚礼随身,来得早的,还能有机会得见老夫人一面,给高官道一声喜,来得迟的,只好挤在了宅门之外,闻一口菜香,追着旁人的话音尾巴,高呼一声“恭贺老夫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而已……

    可巧的是,少年恰从这条巷子走过,隔着老远,就听前方墙内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而在他更近几步之时,又听那锣鼓声无,人声骤熄,杂乱的脚步声如雷响动;

    再近几步,已到了那高官府邸门外,少年皱着眉头绕过照壁,往里一瞥,却见哪里还有什么人声?哪里还有什么锣鼓?眼前所有,目光所及,只不过是倾倒在地的美味佳肴,东倒西歪的桌椅板凳,以及几只正撒着欢儿暴饮暴食的猫狗……就仿佛方才他耳中所闻的热闹,只不过是一场虚幻,如此而已……

    ……

    故太子名为刘荡仁,乃当今天子在他诞生满月时所赐,取荡平宇内八荒,怀仁天下之意,从中可见对他所寄于的厚望如何。

    可他天生贵胄,并没有完全按照他父皇的意思成长。

    他性喜田猎,不是个甘于久坐之人,是以皇帝因势利导,不惜代价地发皇榜昭告天下,从整个神州中遴选了几批能人异士,召进宫来,高官厚禄供养之,用以教导太子的术法武艺,激发其尚武之心,好待来日,能够以武功对外族,将大汉威名,传遍宇内。

    在武功方面,刘荡仁无需长辈操心,乐在其中,自然学得勤快,只是在“仁”之一字上,他却俨然成了“南辕北辙”的一个典范,让朝野上下简直伤透了脑筋。

    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对内顺民,自要行怀柔之术,适当的恩惠不可不给,这乃是帝王之术,凡帝王无有不知,能保帝国疆域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