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消息后,立即从茹科夫斯基驾机南下,经一次空中加油后,维克托雷泽诺夫在午后飞抵苏联中亚军区指挥机构所在地阿拉木图。

    身为空军元帅,即便一直在前线杀敌,龙云仍需要以维克托身份出席作战会议。

    由于个人经历而与同仁们观点迥异,对会议内容,他只能聆听、而无法给出中肯建议,不过在一段时间的沉默后,他还是斟酌提出一些意见,提醒在座的中亚军区指挥官、参谋们,国家军事委员会的作战意图主要是“牵制、消耗”,而不是周密策划一场决定性的大规模战役:

    “……当前局面,必须提醒各位一点,我军在中亚方向暂时仍居于劣势。

    固然,我们有大的防御纵深,而且若从总体兵力上对比,空军、防空军的机队规模也胜于对手;但身为一名vvs军官,我想坦率的说,美国空军已将其一半的精锐部队集结在南部国境线外,不仅如此,美海军的航母战斗群也陆续就位,估计在一周后就可以额外提供约二百架战机的支援。

    而我们的战备情况呢,的确,统帅部已从西欧、远东方向抽调了第210、第174航空师进入哈萨克斯坦,但是,很显然这一点援军是不够的!而驻防中亚各加盟共和国的vvs、pvo单位情况并不乐观,此外场站保障、自动截击导引网络的容量和抗打击性,这些问题都会制约我军的实际战斗力发挥。

    换言之,即将到来的南部边境战斗,必将是一场恶战,当下我们必须严阵以待,等待更多东迁部队的到来,然后才能考虑下一阶段的战略进攻、乃至越境作战。”

    爆发在中亚国境的战斗,看似在陆上进行,其实必然以空战为主要形式。

    在此之前,龙云对苏联中亚地区的军事部署并无太多了解,但一场会议下来,连翻阅材料加聆听讨论,怎么说也是军校出身的他还是抓到了问题的关键。

    现在的局面,中亚军区指挥层一致认定美国人想打持久战,要通过西亚战场牵制、吸引红色帝国的作战力量,然后也许就是谈判媾和;然而出发前与马林科夫同志稍一晤面,龙云的简短报告,让总书记大概理解了美国人的战略意图。

    据此,统帅部谨慎推测“敌军或在近期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原因就并非一线指挥官所能知晓。

    在地形崎岖、后勤保障孱弱的阿富汗集结重兵,美军的动向,早在上月就十分明显。

    按一般的军事原则判断,美军本来就不应该选择这里作为决战地,更不应该积极筹备一场注定失败的进攻,然而既然这一切的幕后推手——伊恩弗莱明意在“死城”,情况就完全两样,即便苏联国境南北两侧的荒凉大地上都没有多少前沿机场、部队集结地,可想而知,孤注一掷的疯狂也会引发空前激烈的恶战。

    危机迫近,庞大联盟的军事准备却有一点不足,身为作战人员,原本对这一切并不太关心,如今升任空军元帅的龙云掌控更大权力、言论也极受重视,他在会议上提出“以美军全面进攻、不计后果的进攻为预设敌情,调整中亚诸共和国的防空兵力部署”,并告诉指挥官们,他将立即与莫斯科联络,提请统帅部居中协调,火速从中欧、南欧乃至高加索战区抽调更多歼击航空兵充实南方战线。

    面对美军自掘坟墓般的行动,元帅却如临大敌,在场一干指挥官、参谋都有些迷惑。

    但维克托雷泽诺夫,“死神”的强大气场毋庸置疑,即便并未在军区指挥机构担任任何职务,在场者却都自动将维克托当做了统帅部、最高军事委员会的特派大员,当即表态会全力执行命令。

    说服了一众将领,对接下来的战役规划,防区部署和陆、空军部队调动,完全外行的龙云就没再多嘴,而是在会议间隙低调离开。

    对当前的中亚局势,宏观上讲,美国人的战略豪赌必然失败,但作为一名心事重重的穿越者,他现在还是更关心阴谋家的动向,可想而知,身具超能力的伊恩弗莱明无法被一般情报人员接近,龙云也没指望kgb提供太多情报,直觉,直觉在告诉他,“死城”必将是美军攻势的剑锋所指,那么事情就很简单,在周密部署的战略前提下,自己只需仗ig-44蛰伏待机,等着宿命之敌撞上门来。

    基于这种考虑,第二天一早,就在中亚局势剑拔弩张、硝烟味道越来越浓时,地处哈萨克斯坦西部荒漠的阿拉尔斯克基地迎来了旧客,线条流畅的双垂尾战机自天边飞来,一前一后降落到蒙尘的空旷跑道上。

    故地重游,上一次造访阿拉尔斯克还是为了打“黑鸟”,“雪雕”与“鹰”的双机组合成为这里的新住客,随后,隆隆而至的运输机又将地勤及辅助人员、装备悉数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