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皇帝南征!

    后周皇帝郭荣率领御营人马刚刚抵达涂山大营,便接到了董遵诲的报捷文书。他不由得大喜,立即派人押送大批劳军物资前往前线慰问将士,并速招董遵诲回营汇报详情。

    此时濠州守将郭廷谓也听说周主来此,连忙将城中防务安排一番,快马前来拜见。当然,因为先前董遵诲已有相应安排,虽然韩重赟后来被调走,可郭廷谓已经被架空,这个防御使现在当得有名无实。

    此时郭廷谓可再不摆名士做派,恭恭敬敬地向郭荣行礼问安。郭荣笑着说道:“朕南征以来,江南诸将相继败亡,鲜有人敢率军反击。只有你数次率军出城,也只有你还保留着一份进取的勇气。”

    郭廷谓连忙拜倒,叩首说道:“罪臣当日也是被人迷了心窍,妄图阻拦大军,罪该万死,罪该万死!现在皤然悔悟,愿奔走于大周庭下,还望陛下恕罪!”

    郭荣大笑,居然亲自上前将他搀了起来,笑着说道:“当时你还是唐国臣子,自然要勇于向前,现在做了我大周的臣子,也要效忠于我大周。

    不过你前些日子坚守濠州不肯投降,实在是有所不智。濠州这样的小城,城防松懈,在我大周的攻击下,其能够持久下去?!就算是李璟在这里坚守,日后也只有投降这唯一的一条路走!既然你能够认清形势,投向于我大周,朕当然既往不咎。不过你现在留在濠州也无事可做,不如兼任亳州防御使,率领旧部协助我军攻略天长(地名),你看如何?”

    攻略天长,虽然意味着要上战场,可是同时也有立功掌权的机会。现在董遵诲接连击破唐军,整个淮河一线,已经落入了周军的控制之中,攻略天长并没有多少风险。即便有些风险,可富贵险中求,哪里还要讲这么多条件?!于是郭廷谓立即答应下来,乐呵呵地跟着周军将领前去攻击天长。

    郭荣又命令铁骑军右厢都指挥使武守琦立即出动,率领数百名骑兵奔袭扬州。前段时间韩令坤拿下扬州的时候,曾经破坏当地的城防,扬州并没有坚守下去的底气。所以当地的扬州守将一听说周军派兵前来,立即督促手下烧毁城中的官府民宅,纵兵赶着百姓过江南行,免得落入周军手中。

    等到武守琦赶到扬州城的时候,城中住宅区中暗火未息,尚不断冒着黑烟。而整个扬州城,已经被烧得空空荡荡,宛然一片瓦砾场!武守琦派人找了好久好久,这才从城中找到了数十名老弱百姓。这些人或是羸弱,或是残疾,不方便远行,唐军守军不忍心驱赶他们,这才让他们留了下来。武守琦叹息数声,将这一切据实上报。

    郭荣接到消息,并没有长吁短叹,也没有为这流民失所而悲伤。毕竟他是皇帝,首先考虑的是扬州纳入了自己的治下,其次就为扬州百姓被唐军挟裹离开而失望,这说明数年之内扬州的赋税等于零。

    于是郭荣命令韩令坤率领本部人马前往扬州镇抚,防备唐军偷袭并收容流民,权知军府事宜。又派兵拔下泰州,攻陷海州。

    面对接连大胜的良好局面,郭荣开怀大笑,觉得自己的成绩不逊于单独领兵的董遵诲。而董遵诲知道伴君如伴虎,主动放低了姿态,拿出后学晚辈的态度来,仔细观摩郭荣的调兵遣将方案。

    郭荣对此很是满意,如果董遵诲志得意满、骄纵蛮横,那郭荣不介意让他休息几年,清醒一番。可既然董遵诲这般识趣,明了自己应处的地位,郭荣也将本着提拔后辈的念头将他培养一番。

    毕竟郭荣一直没有孩子,虽然他一直没有放弃对自己的治疗。在郭荣看来,自己年龄还不算太大,日后总有机会将病治愈,拥有亲生骨肉。而等到自己孩子能够长大成人、处理政事的时候,自己已经老朽不堪,那时正是董遵诲等新一代将领们施展才华的时候!

    因为有着以上考虑,郭荣对于此次大放异彩的董遵诲并没有过多猜忌,而是很是喜悦地将他夸奖了一番,鼓励他再加再励、再立新功,并命令他率领本部人马随同御营东进,准备自淮河进入长江,进攻南唐的首府金陵。

    不过,郭威的打算在淤积的河道面前化为泡沫,等郭荣他们率军来到楚州城北五里左右的北神堰时,发现河道淤积,舰队根本无法通过。而如果想要南下进入长江,就得过楚州沿淮河入海,再沿着海岸线南下,自长江入海口逆流而上。这样一来,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钱粮,而且轻型战舰居多的后周水军并没有海洋行驶的经验,很难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除此以外,南唐楚州守将张彦卿也拒绝了后周的劝降,楚州正好扼住了水军沿淮河东进的渠道!

    面对这局势,郭荣一面派出部队围攻兵少将寡的楚州,一面派人亲自前往北神堰一带探勘,希望能够解决水路阻塞的问题。使者很快就找到办法,建议郭荣命人挖掘楚州城西的鹳水,以便找到运河的故道。不过使者同时禀报道:经过他的现场探查,那里地理形势十分困难,非常不适合施工,如果一定要施工的话,将要耗费太多的民夫、钱粮以及时间!

    如果换成一般人当皇帝,那接连取得数次大捷的他,完全可以兴高采烈地班师回营,或者大笔一挥,派遣某名将军或文臣征调民夫前去挖掘河道。

    不过郭荣是谁?他是愈挫愈勇、事必躬亲的千古一帝,郭荣听完使者的汇报,立即走出大帐,跳上一匹战马,领着董遵诲等亲卫大将就来到了鹳水边上。郭荣先前就有过治理水患的经验,在调集了数十名水利巨匠一同策划后,郭荣很快就重新做了一个规划,提出来一个新的方案,并命令将士们立即按此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