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有过必究
在高平将辽汉联军打得大败以后,人人都以为柴荣会大肆庆祝一番,毕竟是以劣势兵力逼退了辽军,而且重创了北汉的兵马。!dankan赢话费)大家都觉得高平一战打出了后周军的气势,打出了后周军的威风,彻底体现了泱泱大国的尊严,让郭荣取得了登上皇位以后的开门红。
不过郭荣并没有过分欣喜,相反,他有些个闷闷不乐。郭荣是一个善于总结的皇帝,现在闲着没事,他自然要对高平之战总结一二。
冷静下来的郭荣,首先感到自己有些个操之过急。高平之战发生在后周境内,自己完全可以等候刘词的后援部队,利用后周相对雄厚的国力,以优势兵力逼退敌军。自己却有些个冒失,不顾冯道等大臣的苦心劝说,居然以少得多的兵力与刘崇决战。如果不是因为天命在周,郭荣岂能得到成功?!
所以,郭荣立即命人向开封府送去书信,一方面大肆宣扬高平一战的胜利、凝聚民心,一方面又悄悄向冯道道歉,希望他不断发扬自己的经验优势,继续辅佐朝廷。
郭荣还觉得自己有些个气愤,为什么樊爱能和何徽居然敢于背叛自己,为什么后周的兵马在父皇郭威和前辈王峻、甚至小将董遵诲的手里都能够指哪打哪、毫无折扣,为什么换了自己做主帅却这般费劲,毫无战力可言呢?
原因很简单,虽然郭荣不愿意承认,那就是自己毫无威信,不能服众!郭荣长叹一声,过去父皇四方征战,自己总是在家留守,并无战功;而自己被确立储君的时日又太多,没有时间在军中布局,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威信。更重要的是,自己本姓为柴,并不姓郭!
虽然出继就意味着自己成为郭家的一员,可是父皇郭荣毕竟留下来正牌子血脉。虽然那郭信有些个神志不清,可自己继承起父皇的基业来,总不算是理直气壮。纵使自己在郭威最最苦寒的时候来到了这个家庭,纵使自己帮着郭家兴旺发达,纵使自己与郭威父慈子孝,可大家还是觉得他郭荣继承大统有些个不妥,即便是自己创立下如此的战功!
叹息归叹息,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郭荣命令董遵诲负责,从那后汉的降兵中挑选出数千名青壮,组成效顺指挥(也就是军号为“效顺”的特别营)。郭荣任命前武胜军行军司马唐景思为其统帅,率领他们远赴淮河北岸。一方面能够防范南唐北侵,另一方面也能够防备这些士兵逃回北汉。
至于那些个羸弱士兵,每人赐绢两匹,遣送回北汉。反正他们战力一般,即便再次入伍,也不会给后周造成什么麻烦。而且他们回到北汉之后,还会成为后周大军的编外宣传员,让后周大军的威势更为北汉百姓所知晓。
刚刚处理完降兵之事,就有人前来禀报,说那樊爱能、何徽刚刚带着队伍又回到了军中,现在正在辕门处跪拜!
郭荣怒极反笑,怎么着,他们还敢回来?!这樊爱能、何徽阵前逃脱,带兵私逃,杀了朕的使者、抢了朕的粮草,还试图蒙骗刘词所部援兵,现在听说后周大胜,居然还敢回来!
郭荣气得直咬牙,可是却见周边的武将并不以为怪。郭荣便向一旁的张永德等人咨询,张永德的答案很让郭荣吃惊:打仗就是有胜有负,打赢打输都是常事,就算是临阵脱逃,也都是常有的事情。反正后周处于百战之地,日后战事繁多,打起仗来还用得着他们,不必加以严苛。
郭荣很是哑然,随即勃然大怒,难道自己懦弱地连人都不敢杀吗?难道说日后打仗还能依赖这样的混账东西,还要忍受着他们虚假的忠诚,还要忍受背地里的冷嘲热讽吗?!
不过,郭荣也很看重张永德对自己的回答。郭荣心中暗道:毕竟这张永德也不是外人,是父皇的女婿,是朕的表姐夫。他是大周真正的皇亲国戚,与咱们大周的兴衰休戚与共,所以张永德敢于说些别人不敢说也不愿说的话。
于是郭荣很是犹豫,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这个时候,董遵诲正好走了进来,亲自值守。
郭荣对董遵诲印象很好,郭威生前已经与董宗本、冯道两人商议妥当,将那乐安公主许配于董遵诲,只是后来郭威驾崩,乐安要为其守孝,董遵诲便要推延一段时间才能成亲。这样说来,这董遵诲也不算是外人,何况他还是父皇亲自为朕挑选的臣子,值得信任。
想到这里,斜倚在床上的郭荣便将自己的困扰全盘托出,希望董遵诲帮着出个主意。
董遵诲揉了揉鼻子,低声进谏道:“樊爱能这些人,也没有立过什么大功,只是凭着熬资历才坐上了如此的高位。他们一看见敌人,就率先偷走,即便陛下下令将其处死,也是罪有应得,大家也没有二话。而且,陛下年纪尚轻,日后肯定能够削平群雄、统一中原。如果军法得不得严格执行,那陛下纵然有勇猛的将领、百万的士兵,又有什么用处?!”
郭荣连连点头,他素有雄心壮志,董遵诲说得正贴合他的心意。就见郭荣从床上猛地跳了起来,将一旁的枕头狠狠地摔在地上,大声称赞。
在高平将辽汉联军打得大败以后,人人都以为柴荣会大肆庆祝一番,毕竟是以劣势兵力逼退了辽军,而且重创了北汉的兵马。!dankan赢话费)大家都觉得高平一战打出了后周军的气势,打出了后周军的威风,彻底体现了泱泱大国的尊严,让郭荣取得了登上皇位以后的开门红。
不过郭荣并没有过分欣喜,相反,他有些个闷闷不乐。郭荣是一个善于总结的皇帝,现在闲着没事,他自然要对高平之战总结一二。
冷静下来的郭荣,首先感到自己有些个操之过急。高平之战发生在后周境内,自己完全可以等候刘词的后援部队,利用后周相对雄厚的国力,以优势兵力逼退敌军。自己却有些个冒失,不顾冯道等大臣的苦心劝说,居然以少得多的兵力与刘崇决战。如果不是因为天命在周,郭荣岂能得到成功?!
所以,郭荣立即命人向开封府送去书信,一方面大肆宣扬高平一战的胜利、凝聚民心,一方面又悄悄向冯道道歉,希望他不断发扬自己的经验优势,继续辅佐朝廷。
郭荣还觉得自己有些个气愤,为什么樊爱能和何徽居然敢于背叛自己,为什么后周的兵马在父皇郭威和前辈王峻、甚至小将董遵诲的手里都能够指哪打哪、毫无折扣,为什么换了自己做主帅却这般费劲,毫无战力可言呢?
原因很简单,虽然郭荣不愿意承认,那就是自己毫无威信,不能服众!郭荣长叹一声,过去父皇四方征战,自己总是在家留守,并无战功;而自己被确立储君的时日又太多,没有时间在军中布局,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威信。更重要的是,自己本姓为柴,并不姓郭!
虽然出继就意味着自己成为郭家的一员,可是父皇郭荣毕竟留下来正牌子血脉。虽然那郭信有些个神志不清,可自己继承起父皇的基业来,总不算是理直气壮。纵使自己在郭威最最苦寒的时候来到了这个家庭,纵使自己帮着郭家兴旺发达,纵使自己与郭威父慈子孝,可大家还是觉得他郭荣继承大统有些个不妥,即便是自己创立下如此的战功!
叹息归叹息,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郭荣命令董遵诲负责,从那后汉的降兵中挑选出数千名青壮,组成效顺指挥(也就是军号为“效顺”的特别营)。郭荣任命前武胜军行军司马唐景思为其统帅,率领他们远赴淮河北岸。一方面能够防范南唐北侵,另一方面也能够防备这些士兵逃回北汉。
至于那些个羸弱士兵,每人赐绢两匹,遣送回北汉。反正他们战力一般,即便再次入伍,也不会给后周造成什么麻烦。而且他们回到北汉之后,还会成为后周大军的编外宣传员,让后周大军的威势更为北汉百姓所知晓。
刚刚处理完降兵之事,就有人前来禀报,说那樊爱能、何徽刚刚带着队伍又回到了军中,现在正在辕门处跪拜!
郭荣怒极反笑,怎么着,他们还敢回来?!这樊爱能、何徽阵前逃脱,带兵私逃,杀了朕的使者、抢了朕的粮草,还试图蒙骗刘词所部援兵,现在听说后周大胜,居然还敢回来!
郭荣气得直咬牙,可是却见周边的武将并不以为怪。郭荣便向一旁的张永德等人咨询,张永德的答案很让郭荣吃惊:打仗就是有胜有负,打赢打输都是常事,就算是临阵脱逃,也都是常有的事情。反正后周处于百战之地,日后战事繁多,打起仗来还用得着他们,不必加以严苛。
郭荣很是哑然,随即勃然大怒,难道自己懦弱地连人都不敢杀吗?难道说日后打仗还能依赖这样的混账东西,还要忍受着他们虚假的忠诚,还要忍受背地里的冷嘲热讽吗?!
不过,郭荣也很看重张永德对自己的回答。郭荣心中暗道:毕竟这张永德也不是外人,是父皇的女婿,是朕的表姐夫。他是大周真正的皇亲国戚,与咱们大周的兴衰休戚与共,所以张永德敢于说些别人不敢说也不愿说的话。
于是郭荣很是犹豫,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这个时候,董遵诲正好走了进来,亲自值守。
郭荣对董遵诲印象很好,郭威生前已经与董宗本、冯道两人商议妥当,将那乐安公主许配于董遵诲,只是后来郭威驾崩,乐安要为其守孝,董遵诲便要推延一段时间才能成亲。这样说来,这董遵诲也不算是外人,何况他还是父皇亲自为朕挑选的臣子,值得信任。
想到这里,斜倚在床上的郭荣便将自己的困扰全盘托出,希望董遵诲帮着出个主意。
董遵诲揉了揉鼻子,低声进谏道:“樊爱能这些人,也没有立过什么大功,只是凭着熬资历才坐上了如此的高位。他们一看见敌人,就率先偷走,即便陛下下令将其处死,也是罪有应得,大家也没有二话。而且,陛下年纪尚轻,日后肯定能够削平群雄、统一中原。如果军法得不得严格执行,那陛下纵然有勇猛的将领、百万的士兵,又有什么用处?!”
郭荣连连点头,他素有雄心壮志,董遵诲说得正贴合他的心意。就见郭荣从床上猛地跳了起来,将一旁的枕头狠狠地摔在地上,大声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