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之国(十)(2/4)
这意味着他们很可能有机会找到更多线索。
“继续找。”许蔚道,“这里是科考队的营地,笔记里提到的神像就在这附近。”
包三闻言一愣,好奇道:“许、许小姐,你是怎么知道的?”
为什么这里是科考队的营地?说不定那个工作人员和眼镜一样,是被怪物大老远带到这里来的。
许蔚没有回答,自顾自蹲下翻动起地上的骨架,蒋夕见许蔚没有搭理包三的意思,怕他尴尬,小声解释道:“包大哥,你看你脚旁边那是什么?”
包三被蒋夕的语气下了一大跳,下意识往旁边一蹦,慢慢扭头往回看。
“好像……是帐篷布?”包三小心翼翼地向蒋夕求证。
没错,就是帐篷布,怪影抓人还要连带着把人家的家一起搬过来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这里就是荒原上的第一案发现场,后来又被怪物用来丢弃废弃的人类躯壳。
帐篷布已经很旧了,破破烂烂的,被层层堆叠的尸体压在底下,旅客们合力将尸体搬开,成功翻找出了一个被压得稀碎的木质储物柜,里面有一只染血的文件袋,以及一只小小的木盒。
将文件袋中的文件取出铺开,旅客们得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
文件上的血迹干涸已久,已经变成了浓郁的黑红色,这是一份科考队队员的资料,上面记录着他们对纳云村宗教文化的理解以及对傩神的研究,以及经由他手记录的、在他同事身上发生的怪事。
在许蔚的记忆中,“傩”似乎是一种华国某省份的传统祭祀仪式,当地人们相信,被称为“傩神”的演员带着柳木面具祭神跳鬼,能够起到驱瘟避疫的效果。
但这个傩神显然不是那么一回事。
染血的资料纸上写道:有关荒原上的傩神的史料记载很少,这份信仰似乎缺失了一段完整的传承过程,没有人知道它具体的起源,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者们认为这只是一个民俗传说,一个小故事,而非一个真实存在过的神学信仰。
直到某一个春日的早晨,淳安市市立民风民俗研究办公室的一位柯姓研究员,在自家邮筒里收到了一个包裹。
这个包裹没有写发件人地址,显得十分神秘,研究员怀着好奇将它打开,硕大的纸箱里却只放了一枚小小的哨子。
研究员的妻子认为这是个恶作剧,准备把哨子丢掉,可研究员却制止了他,黄泥质地的哨子上刻着意义不明的文字,一看便知年代久远至极,研究员对这哨子起了兴趣,开始在工作之余寻找起关于哨子上刻着的文字的史料。
由于进展十分缓慢,甚至可以说是几近于无,研究员不久后就把这哨子忘在了脑后,直到一年多以后,他因为工作来到淞岳县某地,在机缘巧合之下打听到了这种文字的来历。
县里人告诉他,这似乎是纳云村人在祭祀时常用的一个标志,至于更多的细节他就说不出来了,纳云村人非常排外,几乎没有外人能够近距离接触到他们。
研究员简直高兴坏了,一个从未见诸于世的祭祀文化!他不听县里人的劝阻,兴冲冲地驱车驶向了纳云村,结果自然是无功而返。
“继续找。”许蔚道,“这里是科考队的营地,笔记里提到的神像就在这附近。”
包三闻言一愣,好奇道:“许、许小姐,你是怎么知道的?”
为什么这里是科考队的营地?说不定那个工作人员和眼镜一样,是被怪物大老远带到这里来的。
许蔚没有回答,自顾自蹲下翻动起地上的骨架,蒋夕见许蔚没有搭理包三的意思,怕他尴尬,小声解释道:“包大哥,你看你脚旁边那是什么?”
包三被蒋夕的语气下了一大跳,下意识往旁边一蹦,慢慢扭头往回看。
“好像……是帐篷布?”包三小心翼翼地向蒋夕求证。
没错,就是帐篷布,怪影抓人还要连带着把人家的家一起搬过来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这里就是荒原上的第一案发现场,后来又被怪物用来丢弃废弃的人类躯壳。
帐篷布已经很旧了,破破烂烂的,被层层堆叠的尸体压在底下,旅客们合力将尸体搬开,成功翻找出了一个被压得稀碎的木质储物柜,里面有一只染血的文件袋,以及一只小小的木盒。
将文件袋中的文件取出铺开,旅客们得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
文件上的血迹干涸已久,已经变成了浓郁的黑红色,这是一份科考队队员的资料,上面记录着他们对纳云村宗教文化的理解以及对傩神的研究,以及经由他手记录的、在他同事身上发生的怪事。
在许蔚的记忆中,“傩”似乎是一种华国某省份的传统祭祀仪式,当地人们相信,被称为“傩神”的演员带着柳木面具祭神跳鬼,能够起到驱瘟避疫的效果。
但这个傩神显然不是那么一回事。
染血的资料纸上写道:有关荒原上的傩神的史料记载很少,这份信仰似乎缺失了一段完整的传承过程,没有人知道它具体的起源,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者们认为这只是一个民俗传说,一个小故事,而非一个真实存在过的神学信仰。
直到某一个春日的早晨,淳安市市立民风民俗研究办公室的一位柯姓研究员,在自家邮筒里收到了一个包裹。
这个包裹没有写发件人地址,显得十分神秘,研究员怀着好奇将它打开,硕大的纸箱里却只放了一枚小小的哨子。
研究员的妻子认为这是个恶作剧,准备把哨子丢掉,可研究员却制止了他,黄泥质地的哨子上刻着意义不明的文字,一看便知年代久远至极,研究员对这哨子起了兴趣,开始在工作之余寻找起关于哨子上刻着的文字的史料。
由于进展十分缓慢,甚至可以说是几近于无,研究员不久后就把这哨子忘在了脑后,直到一年多以后,他因为工作来到淞岳县某地,在机缘巧合之下打听到了这种文字的来历。
县里人告诉他,这似乎是纳云村人在祭祀时常用的一个标志,至于更多的细节他就说不出来了,纳云村人非常排外,几乎没有外人能够近距离接触到他们。
研究员简直高兴坏了,一个从未见诸于世的祭祀文化!他不听县里人的劝阻,兴冲冲地驱车驶向了纳云村,结果自然是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