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昼短夜长,酉时初天就黑了。这不两人紧赶慢赶才算是在天黑之前回到了家中。。

    家中的李氏也是刚准备好晚饭,陈氏刚到家也顾不上吃饭,先去看了下家中的孩子。毕竟女儿还小,一天不见也不知闹人了没有。

    回房看过孩子睡的安稳这才出来和和大家一起吃饭。

    陈氏说到,“今天遇见我十三叔家的四郎了,小伙子长的也是愈发的精神的“

    “是你发财叔家的孩子吗?不都说这孩子很是有灵气,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吗?”李氏问道。

    李氏对陈四郎自是印象颇深,不,应该说陈家村都对这个孩子印象颇深。

    这其中自有一段渊源。

    却原来,王家村和陈家村本就离得近。刚好王秀才在王家村开了学堂。陈家村的一些孩子也来这里上学

    读书的人本就不多,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家里都支付不了读书的费用,也就是一些尚有余钱的人家也就让孩子在村学里学个一两年,识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瞎罢了。想要继续进学得少有。另外一方面也是孩子资质有限,没有耐心和环境去学习。

    也是陈家村的陈四郎,七岁初一入学,小小年纪便已经将三字经,百家姓背的滚瓜烂熟。与周围得孩子形成鲜明得对比。王秀才看他机敏可爱遂起了惜才之心,这才用心教导。短短两三年便已经将四书五经学完。

    后来王秀才见自己已无力教导,害怕自己耽误学生得天资。这便游说其父母送陈四郎到城里求学。也幸亏当时陈四郎之父会做手工活。农闲时节就去做木匠,赚些银钱。

    这才能有余力供养陈四郎继续上学。

    毕竟整个村子去城里上学的人都是鲜少有人,更何况还是被自家小叔子都夸奖的人。

    李氏自是印象颇深。

    陈氏这才回到,“可惜呀,命不好。本来都打算三年前考秀才了,谁知道,我发财叔给人做活回来的路上,摔了一跤,谁知道咋会那么巧,后脑勺刚好碰到石头上,当场就没气了”

    说完才想起来王姝,意识到说错话了,忙说到:“这不,就耽误了三年,没有去科考吗?不过也不算大,今年也才十七,就要去考秀才了。都说肯定的是要中的。”

    听到这孩子才十七岁,李氏眼睛晃了一下,忙追问到“可曾娶亲?”

    “哪里娶亲呀,三年前才十四,都还没有说对象,这不就又守孝三年,前些日子也是刚出孝的。”

    李氏弄清了自己想知道的就没有再说啥。

    陈氏却说到,“你看,我差点忘记了,四郎他说,长柏结婚时候的门联,你们要是不嫌弃的话,他给咱写好?爹娘,你们看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