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开始上课后,李岚发现决赛果然和联赛差别很大,无论是题目类型还是难度都骤然增加了不少。尤其是数学,和联赛时的一试二试相比,数学决赛虽然只有六道解答题,但是单单这六道解答题却需要两天时间。

    好在化学和生物题目难度增加有限,主要是题目数量增多,考试范围变的更广,这就意味着需要记的东西很多,然而现在记东西对李岚来说已经不算什么挑战,自从记忆力提到一百加上有意识的锻炼,现在的李岚几乎达到了过目不忘的程度。

    所以这次考试李岚把一半的时间都放在了数学竞赛上面,为了尽快熟悉数学决赛的形式,李岚每次做题都把练习当作模拟考试,两天内刷完一套模拟题,数学题刷累了就做点生物和化学题,这么循环下来李岚到也不觉得累。

    负责培训李岚的几个老师是最先看到李岚的变化的,和焦文斌的想法一样,刚开始三个老师并不认为李岚可以在这次决赛中取得什么好成绩,三个老师并不是针对李岚,而是整个豫省的竞赛实力摆在那里,尤其是数学竞赛,如果说化学和生物偶然有冲进国一的学生,但是数学和物理则是从来没有拿到过国一先例。

    刚开始他们也不认输,培训学生的时候无一不是冲着国一去的,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最好的也就是前几届的国二。

    当时有个学生也曾经拿到豫省的三个省一,成绩出来后许多老师都认为那次说不定有希望冲进国一。更别提当时为了冲击数学决赛,那个学生还放弃了另外两个决赛,一心扑在数学竞赛上,结果虽然取得了豫省最好的成绩,但是数学竞赛依旧是国二。

    所以这一次即便是李岚拿下四个省一,但是在三个老师心中李岚冲击决赛依旧有点勉强,说不定连国三都危险。三个老师也不是看不好李岚,相反,他们是最看好李岚的,甚至认为李岚很有机会拿到国一,但不是现在,而是明年的竞赛。

    三个老师一致认为李岚最大的短板就是接触竞赛时间太短,没有足够的时间练习,更别说这次李岚同时准备了三门竞赛,摆明了就是去冬令营逛一圈就回来的趋势。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是三个老师讲课的时候也没有敷衍,就算这次没有机会,明年肯定有机会的嘛。没看到李岚同学才接触竞赛就拿了省一,给她更多时间说不定可以拿到一次国一呢,几个老师心里这么想着也再不介意李岚同时参加三门竞赛,

    不过很快,三个老师就改变了想法。

    一对一授课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知道负责学生的学习进度,负责数学竞赛培训的老师明明记得第一周的时候李岚还在熟悉决赛题目,但是到第二周甚至第三周的时候再看李岚的学习进度,俨然已经达到了数学竞赛老师认知中合格的决赛水平。

    而负责生物和化学竞赛培训的老师也在第三周的时候发现李岚已经看遍了考试范围给出的参考书,理论部分的考试准确率不说百分之百,但是百分之九十是有的。实验部分和理论部分相比起来虽然有些生疏,但是也达到了合格的标准。

    三个老师虽然不在一个办公室,但是平常也经常凑在一起聊天,因为教授同一个学生,不可避免的会谈到李岚,互相交换了一下信息后,三人都沉默了下来。化学老师最先开口:“看来,咱们学校是真的出了一个天才啊。”

    数学老师点头,同时感叹:“不仅是天才,而且更重要的是努力。”李岚短短三周的变化靠的可不单单是天赋,她不只一次看到过李岚晚自习结束后依旧在教室里做题,一直到教室断电才离开。

    生物老师想到李岚将近满分的理论题,有些期待的开口:“说不定这一次我们真的可以捧个国一回来。”

    听了生物老师的话,数学老师和化学老师一个摇头一个点头,化学老师道:“在我看来李岚化学竞赛的理论部分已经没有太大问题了,她做题速度很快,决赛时大量的题目对她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只要注意实验不出大差错,说不定李岚这次真的可以拿回一个化学或者生物的国一。”

    数学老师没有那么乐观,摇摇头说:“我这就没有这么乐观了,虽然李岚数学进步同样很快,几何,数论和组合题几乎没有短板,但是也勉强达到当时刘林同学的水平,要是多给李岚一个月的时间,李岚肯定有机会拿到这次的国一。”

    说的后面,数学老师的惋惜之情几乎溢了出来,刘林就是曾经数学拿到了国二的学生,也是豫省在数学竞赛中记录的保持者,现在在北京大学学习计算机。

    想到李岚自从接触竞赛满打满算也仅仅练习三个月,数学老师就惋惜的不行,哪怕再多一个月的时间呢。

    化学老师和生物老师也理解数学老师的感觉,知道豫省在数学和物理决赛上的痛,虽然化学和生物稍微好一点,但是也就好上那么一点,国一也仅仅出现过短短两三次而已,这样的成绩和一些竞赛强省比实在少的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