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峻有一点没有判断错,石赵此番谋攻厌次,确实存有必得之心。因为即便不打算构筑包括太行和黄河在内的漫长防线,而要全师押上,掩袭洛阳,也必须先拔除掉厌次这颗肉中之刺。否则若大军汹涌西进之际,邵续兵向襄国、邯郸之间,断绝了后路,那可如何是好啊?

    故此按照张敬的谋划,先须全力攻打厌次,若能克陷最好,否则的话——尤其是苏峻等或者晋之中军来援——就必须得被迫留下一支兵马来牵制之了。

    由此石勒亲率大军攻打厌次,先顺利拔除了城外之垒,复将城池团团包围起来。冯龙本以为来将只有李寒,于是贸然北渡前去增援,结果遭遇羯军主力,导致惨败,“复仇军”几乎打光,冯龙仅以身免,被迫退守历城,急向洛阳求救。

    洛阳朝廷得报,大老们便即聚在一处商议,多数人的想法和苏峻相同,石勒这是打算构筑防线,以期久守了,所以才先全力以攻厌次。荀邃就说了:“石勒既奋余勇,势不可力抗,不如命邵嗣祖南归为好。”

    殷峤对此表示反对,说:“不可也,当救厌次!若羯贼拔厌次,则进可威胁青、徐,退可巩固河防,使我军不易进取,恐怕于收复河北,阻力更大。况且邵嗣祖守厌次已五岁余,一旦失之,不亦可惜么?倘若朝命使其弃地,反使嗣祖怨恨而生叛意,则为害甚巨……”

    祖纳摇头道:“嗣祖忠勇,必无叛心。然而殷尚书所言是,若失厌次,于国家损害颇大,还当发兵往救为好。”

    荀邃双手一摊,说:“祖大将军病重,中军无主,则以率军谁往救厌次为好啊?若用其人而不能服众,终究要直面石勒,恐难胜任。一旦丧败,于大局岂非更有损么?”

    祖家军中,祖逖以下身份和威望最高的,唯有李矩、魏该,但先不说李矩还在河内,直面强敌,不便遽召还朝,就算他回来了,李、魏二人都曾经在石勒面前吃过败仗啊,那怎么放心派他们去迎战石勒呢?终究荀道玄是不怎么通军事的,所以他对于军争胜负的想法很简单,老虎吃豹子,豹子吃山猫,山猫吃鸡,鸡吃虫,则祖逖这狻猊不出马,派豹子去当猛虎,多半要完。

    当然更重要的,是祖家军中没有二号人物,即便李矩、魏该,论其品位也不足以统驭诸将,倘若朝廷临时拔之于高位之上,那树立威望,约束各部,也总需要时间吧。则如今祖士稚占着茅坑却不拉屎,别人还真提不起来呀。

    祖纳不禁叹息道:“是故纳昔日才请召还士少,以驭中军,惜乎仆射不允……”祖约终究是祖逖的兄弟,也多少有打仗的经验,倘若让他先在统帅的位置上坐几个月,估计中军就不会再这么一盘散沙了。

    荀邃斜睨祖纳,低声道:“令弟恐怕难当其任……”

    梁允提出建议说:“不如召王处仲来,以将中军,可乎?”

    要说如今晋朝的军事统帅,名位最高的自然是裴该,其次祖逖,第三就轮到王敦了——固然司马睿也挂着将军号和都督衔呢,却没人真把他当成武将看待。尤其建康与长安曾起居龃龉,而王处仲手握雄兵,纵横江上,始终是朝廷心中一根刺。故而从前梁芬还在时,就曾经跟梁允等人商议,说迟早要找机会召王敦还朝,使其将兵分离,以便于朝廷的势力向江南伸手。

    不等荀邃表态,殷峤先摇头道:“即便王处仲真肯就任,使命往来,也须数月,恐怕厌次早落贼手了。”

    众人商议不决,最终还是尚书左丞王卓出主意说:“不如往见祖公,请其指定统帅人选,如何啊?”

    王卓本来是没资格列席这场会议的,固然左右丞论品位与尚书相同,但理论上只负责省内庶务,说白了,就是做行政工作的,不参与大政方针的制定。但王卓终究门第和爵位高啊,本出太原王氏,袭爵京陵郡公,乃使荀邃等人不得不另眼相看,逢会必允其旁听。

    按照王卓的意思,可以请祖逖确定一个临时统帅人选,则有祖士稚为其背书,或许能使诸将心服——起码不敢轻易奓毛吧。荀邃你不就担心朝廷新命统帅,难以服众,影响到战事顺遂吗?殷峤等诸人,不就担心直接跳过祖逖去任命中军统帅,会引发祖氏的不满吗?我这个主意两面俱光,不知公等以为如何啊?

    荀邃沉吟良久,最终还是颔首道:“王公所言有理……”其实他早就想把中军统帅的职位从祖逖手里抢过来啦,只是荀氏袋中能人有限,至于帅才,更是彻底欠奉,这才一直犹犹豫豫地拖到了今天。

    倘若让祖逖指定一个继承人,那肯定不会是荀党,即便祖逖死后,估计这中军也很难再落到荀氏手中,王卓的建议,原本是对荀氏不利的。然而兵危战凶,其实洛阳距离羯军也不甚远——一河之隔的河内,就有羯赵大军驻扎——荀邃有时候也想:还是景猷兄逃去长安,比较安稳和惬意……为了保障洛阳的安稳,他百思无计,也只好捏着鼻子,首肯王卓之议了。

    即请王卓:“还望王公为国家走这一趟,切勿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