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打算考试选拔人才。”
“对,我打算开科举!”
“啊?科举都废了几十年了,你现在开科举会被骂的。”
“英国人早都这么干了,通过考试选拔公职人员这是世界大势,我们废科举完全是一招错棋,在没有新的选才机制的情况下,就打烂旧的选才机制,无疑是我国现在变得混乱的一个推手。而现在民国了,选才反而大量的采取推荐制度,任人唯亲裙带关系,所以才有那么多的派系。”
“那你打算怎么选呢?”
“在全国各地招收才力兼备的人才,充实滇省。”
“你弄的我头都大了,才说以后选官要选举,要让民做主,怎么一回头就变成了考试了。”
“这是不一样的,选举出来的官员,完全是政府的象征,是代表,而科举出来的人才,才是做具体工作的,选官可以不懂政务,只需要一个体面的形象即可,但是科吏必须是专门实干的人才,他们才是一个政府能够正常运行的幕后动力,即便官员一年倒台多少次,都可以保证政府能正常运行。”
“你的意思就是说,选举出来的完全是幌子吗,那还那么兴师动众的搞什么立宪。”
“哈哈,省长您看出来了,确实就是一个幌子。现代政治就是一种游戏,可这是现代的游戏,只有你也这么玩了,才会被主流社会认可,才会被当做文明。我研究过我国历史上的选拔官员制度,学而优则仕,这个倒不完全是落后,想法有其相当高的先进性,只可惜科举偏离了实质,选出的官员人浮于事根本就不适合自己的职位。如果我们的政府早早看出其中的问题,可以将科举加以改革,增添其他门类的考试科目,这套制度是可以为一个现代政府提供充足的人才的。相比西方19世纪才开始进行这种科举选拔的制度,已经落后我们很多年了。而且我们古代采取集权制度,这样的选拔机制其实是效率最高的。”
“那你还兴师动众的请来那么多人瞎折腾,原来我们的东西就是好的了,还用搞什么选举,开会吵来吵去真没意义。”
“哈哈,当然了选举制也是有他的优点的。现代民主制度发源于英国,这套制度让英国人首先强大起来。究其原因就是,英国人用这套制度可以选择出能够给社会提供服务的人才。而法国人,俄国人甚至德国日本人都没学会,只有美国继承这种制度并发扬光大,您知道为什么吗?”
“有话直说,少给老子绕弯子。”
“因为英国有绅士文化,当年的官吏又多是贵族,英国的贵族跟其他国家的贵族不太一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的声誉,绝对不肯干玷辱名声的事情来,所以一旦做了官员极少有去贪污腐败的,而且敢于使用手里的权利,与强权对抗。而德国、日本和俄国都有极强的郡主专制传统,他们也没有悠久的贵族文化,贵族完全都不在乎下层对他们的看法,只懂得媚上。这跟我们的科举制度其实已经殊途同归了,科举出来的官员,他们的权力来自上层,于是只需要讨好上层,就可以安如泰山甚至仕途通达,所以他们没有服务于底层百姓的动力。也不在乎做出一些有损声誉的事情出来,所以我们的老百姓对官员从来都是不信任的。”
“哦,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一些。你是说科举是上级任命的官位,权力都是皇帝给的,所以效忠皇帝。而选举是底层百姓给的权力,所以必须服务于百姓。这好像跟养狗一样吗,谁给骨头,谁给喂食,就对谁摇尾巴。”
“呵呵,可以这么比喻,很形象。可是实际就是这样。美国人的行政官员都是他们选出来的,一旦做的不好,就无法连任,甚至可能在中途就被弹劾下野。还有本质的一点,选举出来的官员,和科举出来的官员背景可能完全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了。”
“选举出来的官员,一般情况下,都已经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和声望,才能被广大百姓所知,所以他们一般都是有一定能力的。这点上跟科举有些类似,科举同样的也是选拔出能力出众者,但是在名望上可就不能跟选举相比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是草根阶层向上攀爬的捷径。但是这两种精英人物,一种只知道媚上,一种却需要顾忌自己的名望和声誉。一个是从来没有任何经历的草根,一个则可能是已经在社会上证明了自己地位的人物。”
“哦,有点道理。”
“还有就是,一个人要获选,他本身的名望很重要,同时他还可能需要向选民承诺,甚至曾经就已经做过了很多事情,比如富商在家乡修路架桥,这是出于对故乡的热爱,他获选后这种热爱绝对不会缺少。而科举时代,我们的皇帝担心官员本地任职会攀亲带故形成利益集团,有损国家利益,所以一般采取的是异地为官的政策。结果是去异地做官的,完全不考虑是去服务当地的,而毫不遮拦的宣称千里为官只为财。同样选拔出了人才,可是人才个人的动机却极为不同,所以选举制度的优势就在这里,充分调动个人为本乡人服务的热情和动力。”
“对,我打算开科举!”
“啊?科举都废了几十年了,你现在开科举会被骂的。”
“英国人早都这么干了,通过考试选拔公职人员这是世界大势,我们废科举完全是一招错棋,在没有新的选才机制的情况下,就打烂旧的选才机制,无疑是我国现在变得混乱的一个推手。而现在民国了,选才反而大量的采取推荐制度,任人唯亲裙带关系,所以才有那么多的派系。”
“那你打算怎么选呢?”
“在全国各地招收才力兼备的人才,充实滇省。”
“你弄的我头都大了,才说以后选官要选举,要让民做主,怎么一回头就变成了考试了。”
“这是不一样的,选举出来的官员,完全是政府的象征,是代表,而科举出来的人才,才是做具体工作的,选官可以不懂政务,只需要一个体面的形象即可,但是科吏必须是专门实干的人才,他们才是一个政府能够正常运行的幕后动力,即便官员一年倒台多少次,都可以保证政府能正常运行。”
“你的意思就是说,选举出来的完全是幌子吗,那还那么兴师动众的搞什么立宪。”
“哈哈,省长您看出来了,确实就是一个幌子。现代政治就是一种游戏,可这是现代的游戏,只有你也这么玩了,才会被主流社会认可,才会被当做文明。我研究过我国历史上的选拔官员制度,学而优则仕,这个倒不完全是落后,想法有其相当高的先进性,只可惜科举偏离了实质,选出的官员人浮于事根本就不适合自己的职位。如果我们的政府早早看出其中的问题,可以将科举加以改革,增添其他门类的考试科目,这套制度是可以为一个现代政府提供充足的人才的。相比西方19世纪才开始进行这种科举选拔的制度,已经落后我们很多年了。而且我们古代采取集权制度,这样的选拔机制其实是效率最高的。”
“那你还兴师动众的请来那么多人瞎折腾,原来我们的东西就是好的了,还用搞什么选举,开会吵来吵去真没意义。”
“哈哈,当然了选举制也是有他的优点的。现代民主制度发源于英国,这套制度让英国人首先强大起来。究其原因就是,英国人用这套制度可以选择出能够给社会提供服务的人才。而法国人,俄国人甚至德国日本人都没学会,只有美国继承这种制度并发扬光大,您知道为什么吗?”
“有话直说,少给老子绕弯子。”
“因为英国有绅士文化,当年的官吏又多是贵族,英国的贵族跟其他国家的贵族不太一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的声誉,绝对不肯干玷辱名声的事情来,所以一旦做了官员极少有去贪污腐败的,而且敢于使用手里的权利,与强权对抗。而德国、日本和俄国都有极强的郡主专制传统,他们也没有悠久的贵族文化,贵族完全都不在乎下层对他们的看法,只懂得媚上。这跟我们的科举制度其实已经殊途同归了,科举出来的官员,他们的权力来自上层,于是只需要讨好上层,就可以安如泰山甚至仕途通达,所以他们没有服务于底层百姓的动力。也不在乎做出一些有损声誉的事情出来,所以我们的老百姓对官员从来都是不信任的。”
“哦,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一些。你是说科举是上级任命的官位,权力都是皇帝给的,所以效忠皇帝。而选举是底层百姓给的权力,所以必须服务于百姓。这好像跟养狗一样吗,谁给骨头,谁给喂食,就对谁摇尾巴。”
“呵呵,可以这么比喻,很形象。可是实际就是这样。美国人的行政官员都是他们选出来的,一旦做的不好,就无法连任,甚至可能在中途就被弹劾下野。还有本质的一点,选举出来的官员,和科举出来的官员背景可能完全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了。”
“选举出来的官员,一般情况下,都已经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和声望,才能被广大百姓所知,所以他们一般都是有一定能力的。这点上跟科举有些类似,科举同样的也是选拔出能力出众者,但是在名望上可就不能跟选举相比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是草根阶层向上攀爬的捷径。但是这两种精英人物,一种只知道媚上,一种却需要顾忌自己的名望和声誉。一个是从来没有任何经历的草根,一个则可能是已经在社会上证明了自己地位的人物。”
“哦,有点道理。”
“还有就是,一个人要获选,他本身的名望很重要,同时他还可能需要向选民承诺,甚至曾经就已经做过了很多事情,比如富商在家乡修路架桥,这是出于对故乡的热爱,他获选后这种热爱绝对不会缺少。而科举时代,我们的皇帝担心官员本地任职会攀亲带故形成利益集团,有损国家利益,所以一般采取的是异地为官的政策。结果是去异地做官的,完全不考虑是去服务当地的,而毫不遮拦的宣称千里为官只为财。同样选拔出了人才,可是人才个人的动机却极为不同,所以选举制度的优势就在这里,充分调动个人为本乡人服务的热情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