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郭子仪在做出判断之后,也需要人去查探出真实情况来印证他的猜测,为此他特意在龙骧军中选出几十个水性极好的斥候,趁着夜色泅渡过了黄河。
夜色中的蒲津渡守卫森严,斥候们查探得知,河西军沿着蒲州城从河滩到黄河铁牛,用中条山砍伐来的树木修建了近六里多长的寨墙。
斥候们想方设法去查探寨墙中到底围了什么,他们装扮为来往商贩货郎,进入军营向兵卒们兜售火石和蹀躞带,借此在营中发现了数以千记的木排舟筏,为了制作这些木筏,河西军需要砍伐大量的树木,想来是早有准备。
斥候们认为得到了真实的证据,连忙于第二天夜里又悄悄地游过了黄河,来到了郭子仪的大营中。
郭子仪听完士卒们的禀报,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连忙低下头去问“你们可看得分明?”
“属下们看得清清楚楚,确实是有大量的木筏,应当有上千乘之多。”
郭子仪转过身去,弯腰将手掌撑在案几上暗自盘算。一条木筏能够搭载一火十人左右,那么千条木筏一次过河便是万人,再加上铁牛牵引两岸的铁索上铺设木板,几个来回就可以将所有战力输送到对岸。这些木筏也足以证明李嗣业大军的主攻方向是津浦渡。
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后,心中也敞开了许多,既然知晓了敌军的谋略,明白李嗣业的主攻方向,那他就要利用黄河的险峻优势,将他们全部诛杀在河岸上。这对于大唐来说,将是再造社稷之功勋。
这时从上游龙门渡再次传来仆固怀恩的急报,说是河西军屯兵在龙门渡黄河东岸,有数千面大旗招展。
郭子仪轻松自得地笑了,河西军的行动与他的预料不谋而合,他立刻亲自给仆固怀恩写信回复“汝无需担忧,此乃李嗣业故布疑兵,河西军大部分兵力依然在蒲津渡口,我已经有良策击败敌军。”
郭子仪决定将计就计,把西岸营寨中自己的大纛全部撤走,领一支兵马在同州大荔县北侧埋伏,又分别命人前往潼关和龙门渡传递消息给仆固怀恩和程元振,命他们各抽调出一万人马前来蒲津渡,在鹳雀楼以西和大荔北分布成一个口袋阵,准备一鼓作气把李嗣业击溃并消灭在黄河的西岸上。
驻守在潼关的程元振得到郭子仪的传信后并未急着出发,而是将这道军令报告给了长安的李辅国。这时李辅国执掌长安军政大权于一身,特别在如今肃宗李亨沉珂病榻的时候,他就相当于坐镇监国了。极度敏感的他立刻以皇帝的名义给郭子仪去旨,在信中质问他为什么要调动潼关守军。
收到圣旨的郭子仪自然惶恐万分,连忙给皇帝上了一封奏表,将敌我双方的态势,以及他布下口袋准备在蒲津渡将河西军一网打尽的计划悉数报告给了李辅国。
李辅国似乎也深知自己不在前方,不了解情况不能够胡乱指挥。但他作为总揽朝政的朝臣之首,必须要借机突出自己的权威,对潼关的防务表现出深切的担忧,去信表示潼关外尚有河西军数万,既然已经探明李嗣业将从蒲津渡进军过河,那就把龙门驻军多抽调一些,保证潼关的兵力充沛。
再次得到圣旨的郭子仪只得照办,收回了抽调潼关军队的军令,加大力度抽调龙门渡的守军,命仆固怀恩率一万八千人赶往大荔县,只留下神策军使郭英义率领近七千人驻守在龙门渡。
此时已经是乾元二年秋八月,仆固怀恩在麾旗下最后望了一眼远处的黄河滩头。对岸的河滩上依然插着数千面大旗,旗帜下似乎甲胄森森,似乎也什么都没有,他心中隐隐浮起深切的担忧。
他为此再三嘱咐郭英义,一定要严密监视河对岸的动静,但凡出现情况立刻派快马到烽火台传递消息,他定会迅速派兵驰援。
仆固怀恩率军赶到万荔县后,向郭子仪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令公可笃定李嗣业一定会从蒲津渡过河否?万一河西军并非疑兵之计,龙门渡口可就只剩下八千多人。”
郭子仪沉默半晌,叹了一口气说道“敌军虚实难辨,就算将兵力平均分摊,李嗣业挟优势大军西渡黄河,我们也难以抵挡。所以只能集中优势兵力与敌军相抗,我至少有七成的把握李嗣业会从蒲津渡进兵过黄河,为这七成的机会也值得一搏。”
仆固怀恩再次向郭子仪进言“兵行险招,非不得已之举可为,值此天下危急之际,再行险招就不当了。如今长安城内尚有御林军数万,令公何不向陛下上表,请求陛下调两万兵前往龙门渡驻守。这样就算李嗣业选择从龙门渡进攻,郭英义也能够凭借这些兵力抵挡些许时日,这样我们也可以迅速驰援。”
夜色中的蒲津渡守卫森严,斥候们查探得知,河西军沿着蒲州城从河滩到黄河铁牛,用中条山砍伐来的树木修建了近六里多长的寨墙。
斥候们想方设法去查探寨墙中到底围了什么,他们装扮为来往商贩货郎,进入军营向兵卒们兜售火石和蹀躞带,借此在营中发现了数以千记的木排舟筏,为了制作这些木筏,河西军需要砍伐大量的树木,想来是早有准备。
斥候们认为得到了真实的证据,连忙于第二天夜里又悄悄地游过了黄河,来到了郭子仪的大营中。
郭子仪听完士卒们的禀报,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连忙低下头去问“你们可看得分明?”
“属下们看得清清楚楚,确实是有大量的木筏,应当有上千乘之多。”
郭子仪转过身去,弯腰将手掌撑在案几上暗自盘算。一条木筏能够搭载一火十人左右,那么千条木筏一次过河便是万人,再加上铁牛牵引两岸的铁索上铺设木板,几个来回就可以将所有战力输送到对岸。这些木筏也足以证明李嗣业大军的主攻方向是津浦渡。
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之后,心中也敞开了许多,既然知晓了敌军的谋略,明白李嗣业的主攻方向,那他就要利用黄河的险峻优势,将他们全部诛杀在河岸上。这对于大唐来说,将是再造社稷之功勋。
这时从上游龙门渡再次传来仆固怀恩的急报,说是河西军屯兵在龙门渡黄河东岸,有数千面大旗招展。
郭子仪轻松自得地笑了,河西军的行动与他的预料不谋而合,他立刻亲自给仆固怀恩写信回复“汝无需担忧,此乃李嗣业故布疑兵,河西军大部分兵力依然在蒲津渡口,我已经有良策击败敌军。”
郭子仪决定将计就计,把西岸营寨中自己的大纛全部撤走,领一支兵马在同州大荔县北侧埋伏,又分别命人前往潼关和龙门渡传递消息给仆固怀恩和程元振,命他们各抽调出一万人马前来蒲津渡,在鹳雀楼以西和大荔北分布成一个口袋阵,准备一鼓作气把李嗣业击溃并消灭在黄河的西岸上。
驻守在潼关的程元振得到郭子仪的传信后并未急着出发,而是将这道军令报告给了长安的李辅国。这时李辅国执掌长安军政大权于一身,特别在如今肃宗李亨沉珂病榻的时候,他就相当于坐镇监国了。极度敏感的他立刻以皇帝的名义给郭子仪去旨,在信中质问他为什么要调动潼关守军。
收到圣旨的郭子仪自然惶恐万分,连忙给皇帝上了一封奏表,将敌我双方的态势,以及他布下口袋准备在蒲津渡将河西军一网打尽的计划悉数报告给了李辅国。
李辅国似乎也深知自己不在前方,不了解情况不能够胡乱指挥。但他作为总揽朝政的朝臣之首,必须要借机突出自己的权威,对潼关的防务表现出深切的担忧,去信表示潼关外尚有河西军数万,既然已经探明李嗣业将从蒲津渡进军过河,那就把龙门驻军多抽调一些,保证潼关的兵力充沛。
再次得到圣旨的郭子仪只得照办,收回了抽调潼关军队的军令,加大力度抽调龙门渡的守军,命仆固怀恩率一万八千人赶往大荔县,只留下神策军使郭英义率领近七千人驻守在龙门渡。
此时已经是乾元二年秋八月,仆固怀恩在麾旗下最后望了一眼远处的黄河滩头。对岸的河滩上依然插着数千面大旗,旗帜下似乎甲胄森森,似乎也什么都没有,他心中隐隐浮起深切的担忧。
他为此再三嘱咐郭英义,一定要严密监视河对岸的动静,但凡出现情况立刻派快马到烽火台传递消息,他定会迅速派兵驰援。
仆固怀恩率军赶到万荔县后,向郭子仪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令公可笃定李嗣业一定会从蒲津渡过河否?万一河西军并非疑兵之计,龙门渡口可就只剩下八千多人。”
郭子仪沉默半晌,叹了一口气说道“敌军虚实难辨,就算将兵力平均分摊,李嗣业挟优势大军西渡黄河,我们也难以抵挡。所以只能集中优势兵力与敌军相抗,我至少有七成的把握李嗣业会从蒲津渡进兵过黄河,为这七成的机会也值得一搏。”
仆固怀恩再次向郭子仪进言“兵行险招,非不得已之举可为,值此天下危急之际,再行险招就不当了。如今长安城内尚有御林军数万,令公何不向陛下上表,请求陛下调两万兵前往龙门渡驻守。这样就算李嗣业选择从龙门渡进攻,郭英义也能够凭借这些兵力抵挡些许时日,这样我们也可以迅速驰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