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一代高人名臣李泌带着皇帝的使命上路了,李亨能够答应他这样那样的要求,足以说明他已经完全妥协。
当他们在军事力量上不足以压制对手时,自然会选择政治方面的博弈,但李嗣业这样的武将怎么可能会在全面胜利的情况下让步。
他手执拂尘登上一叶扁舟,身边只有道童一名,沿着黄河宽阔的河面朝对岸荡去。
黄河的浮桥虽然已被烧断,但两岸的铁牛依旧牵引着铁锁链横亘在河面上,李嗣业的大军就陈兵在对岸。
李泌准备过河之前,郭子仪与他探讨了一下军事层面上上的问题,因为郭司空压根就不相信李嗣业会答应皇帝从朔方绕道河西,哪一个狼子野心的反贼不想进关中?难道朝廷这些人还对李嗣业抱有幻想?觉得他还希望做回那个能与朝廷共存的封疆大吏藩镇之主?
郭子仪说打败李嗣业是有办法的,朝廷之所以处处受制,就是因为他们所呆的地方叫长安,一个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城池,就是因为他们的背后是长安,郭子仪和潼关数万大军都放不开手脚,处于被动地位。只有一日抓贼,哪有前日防贼的道理。
郭子仪口中所谓的良策,那就是天子撤出长安重新回到朔方躲避,他则率军退到扶风郡的大散关,再派人去把守住箫关。李嗣业一旦入长安,必然谋求更大的权位乃至称帝。
他相信无论是安禄山叛军还是李嗣业知道长安都呆不长,他们不得人心,长安对于李唐来说是天府之国,对于叛军来说就是困兽之地,到时候凭借箫关大散关之固,将朔方和陇右稳定好。叛军皆思念河西,人心渐渐低落,李嗣业也会成为天下人的众矢之的,届时史思明也会与他反目,南下进攻河南中原等地,河东节度使邓景山也能够腾出手来,南下进攻上党,最终将李嗣业困死在八百里秦川之内。
但这样的计策,皇帝定然不会采纳,他们当初废了多大的力气才收复长安,如今洛阳已经丢失,如果再将长安丢失,李亨过往的功绩将不复存在,他当了五六年的皇帝最终不过是在原地踏步甚至是在倒退。
这其实和李泌当初的计策是一样的,先不着急收复长安洛阳,而是占夺安禄山的老巢范阳,使得叛军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当然李泌的计策更有大局观,就如同他现在渡河联络李嗣业,一旦成功的话皇帝继续占据关中,李嗣业仍旧占据河西为一方藩镇,他就算真有称霸天下的野心,也会被河西拖住脚后跟。只要皇帝策略得当,使吐蕃和回纥牵制住李嗣业,就算他真正成为一方割据政权,也不会动摇大唐的统治。
小船在蒲津渡口靠岸后,驻守在河岸上的河西军搜查船上的物品,李泌手持拂尘淡然相应,只是说道“我是李泌,从长安而来,有要事求见李太尉。”
守在渡口的将领见这道士确实有高人风范,立刻派人护送他入蒲州城,来到城中的太守府邸见到了李嗣业。
两个曾经关系不错的朋友,在这种情况下见面了,多年后已经是物是人非,双方心中的思想和态度都发生了变化,人生的初心还留下多少。
那时候是拯救大唐,一心都在对付奸相和心怀鬼胎的安禄山,谁能想到最终却是这样的变化和际遇。
李泌见到他额头上颇为沧桑的花白头发,感慨地问道“李太尉今年也有五十了吧。”
李嗣业笑道“还差一岁就满五十了,真是年岁不饶人啊。”
“太尉辛劳半生,如今还在征战奔波,不知你还能征战多久?”
李嗣业听出他的弦外之音,怅然说道“孔夫子说过生无所息,人生这一辈子从生到死都在奔波操劳中渡过,安歇下来反而是一件坏事,若是有一天我死在马上,也不会觉得奇怪。”
李泌又摇头问道“太尉熟读史册,知晓兴替,以你的直觉和敏锐不会察觉不出来,大唐并非气数已尽。你为何还要逆气数而行,你可知道你最终将留骂名于后世,与安禄山和史思明成为一丘之貉?”
当他们在军事力量上不足以压制对手时,自然会选择政治方面的博弈,但李嗣业这样的武将怎么可能会在全面胜利的情况下让步。
他手执拂尘登上一叶扁舟,身边只有道童一名,沿着黄河宽阔的河面朝对岸荡去。
黄河的浮桥虽然已被烧断,但两岸的铁牛依旧牵引着铁锁链横亘在河面上,李嗣业的大军就陈兵在对岸。
李泌准备过河之前,郭子仪与他探讨了一下军事层面上上的问题,因为郭司空压根就不相信李嗣业会答应皇帝从朔方绕道河西,哪一个狼子野心的反贼不想进关中?难道朝廷这些人还对李嗣业抱有幻想?觉得他还希望做回那个能与朝廷共存的封疆大吏藩镇之主?
郭子仪说打败李嗣业是有办法的,朝廷之所以处处受制,就是因为他们所呆的地方叫长安,一个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城池,就是因为他们的背后是长安,郭子仪和潼关数万大军都放不开手脚,处于被动地位。只有一日抓贼,哪有前日防贼的道理。
郭子仪口中所谓的良策,那就是天子撤出长安重新回到朔方躲避,他则率军退到扶风郡的大散关,再派人去把守住箫关。李嗣业一旦入长安,必然谋求更大的权位乃至称帝。
他相信无论是安禄山叛军还是李嗣业知道长安都呆不长,他们不得人心,长安对于李唐来说是天府之国,对于叛军来说就是困兽之地,到时候凭借箫关大散关之固,将朔方和陇右稳定好。叛军皆思念河西,人心渐渐低落,李嗣业也会成为天下人的众矢之的,届时史思明也会与他反目,南下进攻河南中原等地,河东节度使邓景山也能够腾出手来,南下进攻上党,最终将李嗣业困死在八百里秦川之内。
但这样的计策,皇帝定然不会采纳,他们当初废了多大的力气才收复长安,如今洛阳已经丢失,如果再将长安丢失,李亨过往的功绩将不复存在,他当了五六年的皇帝最终不过是在原地踏步甚至是在倒退。
这其实和李泌当初的计策是一样的,先不着急收复长安洛阳,而是占夺安禄山的老巢范阳,使得叛军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当然李泌的计策更有大局观,就如同他现在渡河联络李嗣业,一旦成功的话皇帝继续占据关中,李嗣业仍旧占据河西为一方藩镇,他就算真有称霸天下的野心,也会被河西拖住脚后跟。只要皇帝策略得当,使吐蕃和回纥牵制住李嗣业,就算他真正成为一方割据政权,也不会动摇大唐的统治。
小船在蒲津渡口靠岸后,驻守在河岸上的河西军搜查船上的物品,李泌手持拂尘淡然相应,只是说道“我是李泌,从长安而来,有要事求见李太尉。”
守在渡口的将领见这道士确实有高人风范,立刻派人护送他入蒲州城,来到城中的太守府邸见到了李嗣业。
两个曾经关系不错的朋友,在这种情况下见面了,多年后已经是物是人非,双方心中的思想和态度都发生了变化,人生的初心还留下多少。
那时候是拯救大唐,一心都在对付奸相和心怀鬼胎的安禄山,谁能想到最终却是这样的变化和际遇。
李泌见到他额头上颇为沧桑的花白头发,感慨地问道“李太尉今年也有五十了吧。”
李嗣业笑道“还差一岁就满五十了,真是年岁不饶人啊。”
“太尉辛劳半生,如今还在征战奔波,不知你还能征战多久?”
李嗣业听出他的弦外之音,怅然说道“孔夫子说过生无所息,人生这一辈子从生到死都在奔波操劳中渡过,安歇下来反而是一件坏事,若是有一天我死在马上,也不会觉得奇怪。”
李泌又摇头问道“太尉熟读史册,知晓兴替,以你的直觉和敏锐不会察觉不出来,大唐并非气数已尽。你为何还要逆气数而行,你可知道你最终将留骂名于后世,与安禄山和史思明成为一丘之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