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那个时代的女性感情潮流,主流却是伤心流泪的感伤情调和为忧郁而忧郁的嗜好。这一点让我想起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及往后一段时间,宝岛乃至大陆流行过的女性文学,也多是为忧郁而忧郁,为感伤而感伤的主基调。”

    “可能是苏爱对这样的女性意识有所不喜,才最终促成这本书的出现。跟这些以伤感为主基调,总是将女性刻意地抛入深渊,让两性对立的异化文学相比,这部《傲慢与偏见》所表现的女性意识更加积极独立。在书中我们可以看苏爱以戏剧和戏剧的手法表达了对生活的严肃批评,探索了女主人公从恋爱到结婚中自我发现的心理过程。”

    “有些所谓的主流文学护卫者,可能对书中的美好结局有些不适,但这绝不是作品的问题,而是那些总是希望用缺憾讲述故事,用不完美表达思想的人他们的错……”

    庄语说这段话,原本只是想说用温暖而美好的结局也同样能够表达美好的期望,也同样可以发人深省。

    但是这段话却被人断章取义,误会了意思。

    “庄语斥责某些喜欢用缺憾讲述故事的作家!”

    这是某个八卦网站弄出来的标题。

    这事原本跟张重没关系,不过当《活着》发售的时候。

    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又把这段话跟张重的新书《活着》联系到了一起去。

    “庄语斥责某些喜欢用缺憾讲故事的作家!”加上“《活着》是一本处处充满苦难和缺憾的小说”就合并成了一个标题——庄语斥责张重。

    完全没有道理嘛。

    但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就这样,张重,苏爱,庄语三个名字就同时上了新闻。

    原本就是个八卦新闻,很多人都不当回事,不过这时候李思齐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竟然跑出来严厉批评了苏爱,同时拐弯抹角地讽刺庄语。

    其实李思齐看不惯苏爱,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他可是“伤痕派代表”,走的就是苦情路线,当然看不惯这样的文学作品,而且苏爱曾经还被观赏寻根文学作家的名头,他就更看不惯了。

    但是他这个时候打了庄语一枪,就有些莫名其妙了,为了帮张重说话?

    然而张重跟庄语根本就没对这事进行任何回应,他这是在给谁架炮呢?

    很多人都知道,李思齐跟张重有过龃龉,老早之前张重刚刚崭露头角的时候,李思齐还骂过张重。

    现在张重被庄语“骂”了,他倒是急着跳出来了,大家都不太看得懂。

    其实李思齐的行为不难理解,只要知道他一个星期前出了一本新书就行了。

    他大概是想一下子把苏爱、张重、庄语几个一起拉下场,大家来来回回马上几句,他的书也能受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