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张正书意料的是,当张正书把他浑浑噩噩经过和乐楼,然后被吕娘拉进去,接着李师师派若桃解围,再到借酒消愁,最后误打误撞掳获了李师师的芳心……毫无夸张,也毫无隐瞒地跟曾瑾菡说了一遍,可曾瑾菡却始终没有过激的举动。
“难道姝儿她已经……心灰意冷了?”
张正书突然觉得自己真的不是东西,明明有这么好的一个妻子,为什么就是经受不住诱惑呢?亏他还是一个穿越人士!
只是接下来的一句话,曾瑾菡让张正书是怎么都没想到的“嗯,你喜欢就好。”
“姝儿,要不你打我吧,你打我的话,我心里也会好受一点的……”
张正书急了,他现在已经有点顾不得李师师了,只想着不要失去曾瑾菡。
曾瑾菡太聪明了,她自然明白张正书为何会说出这句话来,也知道张正书误会了她的意思,也认认真真地说道“郎君,我确实有点不开心。但是,我是会同意让那个李师师进门的。”
这一下,张正书是真的吃惊了“为什么?”
曾瑾菡忸怩了一下,然后才说道“你都当官了,不纳妾反而不美。前两天家翁还派人询问,几时让他抱孙。我……与你都未曾行周公之礼,如何能有身孕?若是那李妹妹进门,倒是可以……”
张正书明白了,原来如此!
都怪他还没把宋朝的风俗给摸透,确实,宋朝大多数人还是一夫一妻的,因为普通百姓占大多数,想纳妾也得有钱不是?但是,有钱人却大多三妻四妾,就拿曾瑾菡的父亲曾文俨来说,发家之后为了在人前做生意有面子,也纳了妾,还不止一门。没错,就是为了面子而纳妾,有钱人不纳妾,反而是落面子的。
大抵上是因为“河东狮吼”的缘故吧,男人出去都怕被说“妻管严”,怕被说“家有悍妇”,所以才形成这种风气。当然了,男人心中肯定是暗爽的,要不怎么说古代都是男人的天堂呢?嗯,前提是有钱的男人,没钱的男人就苦逼了,要是有本事养活一大家子还好说,没本事的话真的无比凄凉。
“可问题是,师师她……要一年后才能进门……”
张正书叹了口气,曾瑾菡的图谋,注定是实现不了的了。
“啊?”
这会轮到曾瑾菡目瞪口呆了,张正书只能把休闲会所的事说了一遍,连李师师要报恩的心思都没有保留。
“想不到她会是这样的人……”曾瑾菡对那个“狐狸精”有了点改观,毕竟在宋朝这提倡“仁孝”的国度里,孝顺和知恩图报的人总是会被认为是好人的。换句话说就是,哪怕一个汪洋大盗,他知恩图报,也能被津津乐道。是不是很不可思议?这就是儒家治国的弊病之一了,只讲道德不讲原则。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常常是这么看问题的一个好人无心做了一件坏事,立马就成了恶人;而一个坏人偶然做了一件好事,就立地成佛了。
荒谬吗?
太荒谬了,可这就是宋人,乃至后世大部分中国人的看法。不得不说,儒家影响中国太深远了,有积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也不少。当然了,这和儒家选择的方向有关,也和历史大势有关。如果不是宋被元灭了,理学不会异军突起的;如果不是朱元璋成了皇帝,大力提倡程朱理学(朱元璋把朱熹奉为祖宗,自然要提倡程朱理学了),儒家也不会迂腐到那等地步。
说实在的,宋朝的腐儒虽然迂腐,却胜在有坚持,甚至敢为他们认为的真理而死。但是明清的儒者会吗?不,大部分儒者都选择明哲保身,卑躬屈膝。这就是差别,这也是儒家选择的方向。
“难道姝儿她已经……心灰意冷了?”
张正书突然觉得自己真的不是东西,明明有这么好的一个妻子,为什么就是经受不住诱惑呢?亏他还是一个穿越人士!
只是接下来的一句话,曾瑾菡让张正书是怎么都没想到的“嗯,你喜欢就好。”
“姝儿,要不你打我吧,你打我的话,我心里也会好受一点的……”
张正书急了,他现在已经有点顾不得李师师了,只想着不要失去曾瑾菡。
曾瑾菡太聪明了,她自然明白张正书为何会说出这句话来,也知道张正书误会了她的意思,也认认真真地说道“郎君,我确实有点不开心。但是,我是会同意让那个李师师进门的。”
这一下,张正书是真的吃惊了“为什么?”
曾瑾菡忸怩了一下,然后才说道“你都当官了,不纳妾反而不美。前两天家翁还派人询问,几时让他抱孙。我……与你都未曾行周公之礼,如何能有身孕?若是那李妹妹进门,倒是可以……”
张正书明白了,原来如此!
都怪他还没把宋朝的风俗给摸透,确实,宋朝大多数人还是一夫一妻的,因为普通百姓占大多数,想纳妾也得有钱不是?但是,有钱人却大多三妻四妾,就拿曾瑾菡的父亲曾文俨来说,发家之后为了在人前做生意有面子,也纳了妾,还不止一门。没错,就是为了面子而纳妾,有钱人不纳妾,反而是落面子的。
大抵上是因为“河东狮吼”的缘故吧,男人出去都怕被说“妻管严”,怕被说“家有悍妇”,所以才形成这种风气。当然了,男人心中肯定是暗爽的,要不怎么说古代都是男人的天堂呢?嗯,前提是有钱的男人,没钱的男人就苦逼了,要是有本事养活一大家子还好说,没本事的话真的无比凄凉。
“可问题是,师师她……要一年后才能进门……”
张正书叹了口气,曾瑾菡的图谋,注定是实现不了的了。
“啊?”
这会轮到曾瑾菡目瞪口呆了,张正书只能把休闲会所的事说了一遍,连李师师要报恩的心思都没有保留。
“想不到她会是这样的人……”曾瑾菡对那个“狐狸精”有了点改观,毕竟在宋朝这提倡“仁孝”的国度里,孝顺和知恩图报的人总是会被认为是好人的。换句话说就是,哪怕一个汪洋大盗,他知恩图报,也能被津津乐道。是不是很不可思议?这就是儒家治国的弊病之一了,只讲道德不讲原则。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常常是这么看问题的一个好人无心做了一件坏事,立马就成了恶人;而一个坏人偶然做了一件好事,就立地成佛了。
荒谬吗?
太荒谬了,可这就是宋人,乃至后世大部分中国人的看法。不得不说,儒家影响中国太深远了,有积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也不少。当然了,这和儒家选择的方向有关,也和历史大势有关。如果不是宋被元灭了,理学不会异军突起的;如果不是朱元璋成了皇帝,大力提倡程朱理学(朱元璋把朱熹奉为祖宗,自然要提倡程朱理学了),儒家也不会迂腐到那等地步。
说实在的,宋朝的腐儒虽然迂腐,却胜在有坚持,甚至敢为他们认为的真理而死。但是明清的儒者会吗?不,大部分儒者都选择明哲保身,卑躬屈膝。这就是差别,这也是儒家选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