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百姓身上巧立名目的剥削,那一个朝代的官员都在做。什么制度都避免不了。(关于这情况,我在作品相关里发一个转贴,说明宋朝一些进步的地方)

    当然。若减少这些莫明其妙的名目,百姓生活会更好。

    而且赵祯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也是坏习惯,存不住钱。战争伊始,宋朝各种税务加上收入,一度达到一亿三千多万贯,后来减少税力。给百姓缓解负担。然各项开支达到一亿两千多万贯,一直入不敷出。将宋英宗逼急了,尝试改革。

    可那时候韩琦与欧阳修主持朝政,两人为了保住地位,变得厚颜无耻,那敢得罪许多权贵,发起改革。这些困难留给宋神宗。宋神宗做皇帝后,兴冲冲地跑到三司里看账册。一看傻了眼,急得嗷嗷叫起来。这才不顾一切,支持王安石变法。逼的。

    这一谏不仅是爱民那么简单。

    赵祯答道:“朕纳之。”

    郑朗又说道:“前些年臣与宋相公商议报纸一事。宋相公离开朝堂,又发生诸多大事,此事不得行。宋相公前些时间写信问我,臣今天提谏请陛下准许宋相公主持报纸事宜。只须立两案,不得宣传十逆行为,不得流于艳俗下流,若此,朝廷可以将一些可以公开的邸报与诏书通过报纸向民间转达,使民间百姓了解朝廷动向,君主想法与命令。配合朝廷言臣监督一些官吏的不法行为。民间又可以利用报纸将百姓的想法写出来,朝廷可用作参考与了解。这是于国颇有利的大事,等于是在替朝廷无薪而立无数言臣,辅佐国家,功莫大矣。”

    报纸的事拖了很久,当时君子党主政。郑朗不放心,这项工具到君子党手中,天知道会变成什么?

    因此,还得宋庠这样的老好人来主持,会更公正。

    “咦,朕怎么不知道?”赵祯奇怪地问。

    郑朗草草说了一遍,先是官办,但不禁止私办,可以刊登诗词歌赋文章,经义,小说,野史,甚至八卦,这是必须的,不然吸引不了读者。然后是新闻,便是郑朗所说的可以公开的邸报大事,民间议论,收益便是卖报纸的钱,以及广告。广告一说,又将君臣雷倒。好在宋朝已经出现一些原始的广告,广布旗幡,上面书店家名称,招揽顾客临门,讲开了,能理解。

    对言论宋朝很宽松的,赵祯默想了一下,说道:“准。宋卿,你回去后写一个草呈上来,众卿商议草行。”

    “喏,”宋庠大喜,这也是功绩,他老实,争不过别人,这是他难得的立功机会。

    郑朗继续说道:“上次蓝元震与臣谈到种籽事宜,臣上过一道奏书。”

    “为什么你不相信官员?”贾昌朝冷不丁地问道。

    “贾相公,很遗憾,朝廷需要官员,但对官员我持悲观的情绪,我两位母亲先后去世,心情不好,否则此时我会写出仁义论,对人性的看法,我持中平意见,但利己主内,利人往外,真正能做到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不顾自己利益的官员很少。你说不相信,我也认同。比如贾相公自任首相以来,种种做法。”

    你自己都做了首相,一屁股的脏东西未擦干净,叫下面官员怎么干净?

    其实郑朗提议很理智,不经朝廷批准也可以落实。朝廷在里面仅起着一些节制作用。培育种籽,已看到成效,但对官员郑朗是持着悲观的情绪,因为他看得更多,无论那一种制度,想让官员做传说中的包青天,太不容易了。特别是中国官本位思想很严重,宋朝稍好一点,可贪官污吏仍然有不少。所以提议将这件事交给私人去办。

    但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善户,第二按照种籽质量分成四等,售价是当地粮价的两到五倍,第三不得用任何强制手段,逼迫百姓购买种籽。

    善户就是一些有良心的大户,不是所有大户都是霸道的豪强,宋朝有许多大户善待佃农,兴办乡学义学,救济贫困百姓,甚至有的大户在灾害到来时,拿出重金购买粮食,主动配合朝廷赈灾。规模不亚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