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这样子好吗?”聚会散去,各回各家。刚才和周教授坐在一边的是大学圈子里的新人,徐志摩。不过他一来到燕京,就成了胡适最为贴心的好兄弟。徐志摩写的一手好诗,散文也是灵气十足。他进入民国的主流文化圈时间不长,但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却闯下了偌大的名号。

    相比之下,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曾经的旗手,经常面临一个尴尬。说他是旗手其实也不过为,当然是过气的前旗手,现如今已经被周教授等人接过去了。原因之一就是胡适是民国第一个写现代诗的文化人,而且第一本白话小说也是出自他之手。

    要说尴尬,那是因为他写诗歌的才华真的让人无语,每一首出自他手的诗歌,都有一股浓烈的打油诗的风范。味如三句半,在民间非常有市场,天桥的语言艺人有时候也会即兴表演几句。

    大老爷们耍锅勺,油盐酱醋不能少。饭菜好坏先别说管饱。

    这当然不是胡适写的,可胡适写诗歌的水平和上述的三句半不分上下。带着一股浓烈的葱花味的诗歌,连胡适自己都很不自信,每当写完之后,都举棋不定,是否要将稿子毁掉,免得让人看到,丢脸。

    可徐志摩不一样,这位的才华简直和胡适相比是天上地下的,尤其♂是在创作方面,更是耀眼无比。在英国剑桥交流的时候,他就和英国知名的作家狄更生、哈代等人畅谈聚会,能够和这些人亦师亦友,可见徐志摩在创作方面的才华有多么出众了。

    回国之后,更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创作了质量上乘小说、喜剧作品,而《猛虎集》出版之后,更是将他个人推向了文化界的顶级诗人。有时候胡适也琢磨,为什么自己写出不《再别康桥》这样的诗歌,思来想去没有结果,最后带着一肚子的忧怨去八大胡同找灵感。

    所以,他特别看重徐志摩的存在,社没有徐志摩,让胡适去扛大旗,肯定要歪掉的。

    “志摩,你别担心,你王学长是个热心人,对教育更是如此。”胡适大包大揽的把事情都往自己的肩膀上扛,反正出钱的不是自己,这家伙根本就没有心疼的感觉。

    徐志摩能不担心吗?都是哥伦比亚的校友,几个哥大的知名校友他一个都没有见过。比如创办东南大学的郭秉文、已经是政府高官的顾维钧、雄霸一方的王学谦,还有窝在学校里胡适……

    就连胡适这位学长,徐志摩也是回国之后才有幸见到,以前根本就没有见过。

    可等他刚回国,反倒是胡适热情的邀请他进入燕京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还热心的帮忙在燕京城给他找住处,甚至连佣人都安排好了。这让徐志摩非常感激。但感激是一方面,人情又是另外一方面。何况像王学谦、顾维钧这样的大人物是不再需要同学同窗之间的互相提携,反而经常要面对来打秋风的所谓同门。

    徐志摩交友广泛,在大学期间就是活跃分子,加上心思单纯,才学出众,在燕京文化圈子里颇有名气,还是通过张公权等名人解释,拜师梁启超。

    可以说,如果面对其他人,徐志摩一点也不会紧张。可是面对一个地方大员,他难免会有点没底。

    他痛恨军阀混战,可实际上,王学谦已经也变成了一个军阀。和民国其他的军阀唯一的区别的就是,王学谦是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行动、有雄厚家底的‘四有’军阀头子。其他方面,他和民国的军阀没有什么两样。

    徐志摩是个心里藏不住事的人,喜欢谈最真挚的感情,说好听点是赤子之心。他怕到时候王学谦要是气场太足,让他生出反感之意,会忍不住,闹得大家都尴尬。他知道自己的一些毛病,有时候也想过要改,可是这么多年,一直都没能改变自己的性格。

    不得不说,他的这个性格让他获得了不少朋友。而文艺圈是不分家的,他和油画界也非常熟悉。最近,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遇到了麻烦,办学本来就非常不易的美术学校,还是民国第一所建立油画教学的学校,需要人体模特作画的油画,在民国引起的风波,不亚于男人被女人离婚的震撼。

    可校长刘海粟还是坚持留下来,并邀请了不少旅欧的画家,美学家参加美术学院的创办。傅雷、潘玉良、张弦等人参加学校的教学工作。虽然蔡元培挂着校董的职务,可实际上蔡元培的工作重心还是在燕京,随着中法大学的开办,他更是去法国商榷办学事宜。于是美术专科学校的经费就成了大问题,凭借刘海粟等人是无法募集到大笔经费办学的,无奈之下广发英雄帖,寻求帮助。

    本来这也不是徐志摩的事,可他就是傻乎乎的揽在了肩上,当成自己的事来做。就是在天津上船的时候,徐志摩还在犹豫,是否要和胡适同去?

    因为他听到一些不太好的声音,主要是在非公开场合,王学谦对徐志摩的薄情有些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