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娘这么看好这桩亲事,一方面是因为宋家规矩严苛,是远近几个州府都颇负盛名的清正之家。家里的长辈都是宽厚磊落,清正端方之人。外边人常用“德高望重”“高风亮节”“不欺暗室”“不忘沟壑”“赤子之心”来形容青阳书院的山长,由此可见他们在世人心中的评价之高。
就是女眷长辈,也通透慈和,良善公正,自有一番为人处世和教导儿孙的准则。
这样的人家,那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
也是因此,宋家的儿孙一出世就有不少人上门求着做娃娃亲。男孩儿家吃香,宋家的女儿家也一样一家有女百家求。
不过今天下午瑾娘问过府里的老人,得知宋家这一代就四个小姑娘,两个年纪大些的,今明两年就要成亲;一个和荣哥儿年纪相仿,几个月前刚定了人家;还有一个刚出生不到六个月……这无论哪一个和她家孩子都不怎么匹配,不然瑾娘还想求个小姑娘过来给她做儿媳妇。
儿媳妇是求不到了,但却不妨碍她想和宋家成亲家的心思。所以,让长乐嫁过去就很好啊。
玉安除了容貌过人,品性不俗,学识也是特别出挑的。他在蕲州素有“玉郎”的美名,备受读书人的推崇,说是当代青阳书院的领头羊都不为过。
而且玉安不仅在蕲州名声大,就是在整个江南,谁人不知道蕲州玉郎的人品端正,容貌无暇,学问出类拔萃?
这典型的别人家孩子啊。
瑾娘对素未蒙面的宋玉安印象好的不得了,问过仆人得知玉安还没定亲,撮合他与长乐的心思就更浓了。
不过徐二郎却摇头打破她的幻想,“长乐不同意,你别乱牵红线。”
瑾娘不满,“你怎么知道长乐不乐意?长乐和你说这事儿了?你可别替长乐做主,给否决了这门亲事,我看这亲事就好的很,反正我是认同的。”
“长乐是没跟我说,但她什么心思都在脸上写着。上午时你暗示这件事,长乐面上就有些抗拒。玉安那孩子是不错,但他是宋家嫡长子,按惯例以后不会入仕,只会继承青阳书院,那就是要回蕲州的,你舍得把长乐嫁到蕲州去?”
宋家还真有长子不出仕的传统,甚至于,宋家的子孙即便学问上再高深,但许是淡泊名利,许是本性不够圆滑应付不来官场的尔虞我诈。总归宋家的子孙许是会参加科举,但在考中功名后,就直接折返回乡继续教书了。
青阳书院说是有许多大儒名士落脚教导子弟,但其中绝大部分夫子,还是姓“宋”的。说这是一所家族学院也不为过。只不过因为亲朋邻友都想把孩子送过来学习,这“族学”就慢慢对外开放,以至于慢慢发展成如今的样子,都成了江南,乃至于整个大齐都首屈一指的书院。
瑾娘也知道宋家没代嫡长子都是青阳书院的山长,可这不是宋明乾继承家业没多长时间,宋玉安也还有些稚嫩,她就没想那么多么?
可一想到之后宋玉安会继承青阳书院,长乐真个嫁过来,他们在通州时还好些,来往也便利,但之后徐二郎被调回京城,长乐再见一回家人不是难如登天?就是他们这些长辈,再想看看自家的姑娘,那还不是只能心里惦念着,也不能说见就见到?
这么一想,瑾娘宛若数九寒天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对这桩婚事的期待全都化作乌有。
她再没有提及此事,徐二郎也不会多说什么。夫妻两个这几天都心神俱疲,很快相拥而眠。
后日徐二郎特意腾出半天时间招待同科之子。
就是女眷长辈,也通透慈和,良善公正,自有一番为人处世和教导儿孙的准则。
这样的人家,那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
也是因此,宋家的儿孙一出世就有不少人上门求着做娃娃亲。男孩儿家吃香,宋家的女儿家也一样一家有女百家求。
不过今天下午瑾娘问过府里的老人,得知宋家这一代就四个小姑娘,两个年纪大些的,今明两年就要成亲;一个和荣哥儿年纪相仿,几个月前刚定了人家;还有一个刚出生不到六个月……这无论哪一个和她家孩子都不怎么匹配,不然瑾娘还想求个小姑娘过来给她做儿媳妇。
儿媳妇是求不到了,但却不妨碍她想和宋家成亲家的心思。所以,让长乐嫁过去就很好啊。
玉安除了容貌过人,品性不俗,学识也是特别出挑的。他在蕲州素有“玉郎”的美名,备受读书人的推崇,说是当代青阳书院的领头羊都不为过。
而且玉安不仅在蕲州名声大,就是在整个江南,谁人不知道蕲州玉郎的人品端正,容貌无暇,学问出类拔萃?
这典型的别人家孩子啊。
瑾娘对素未蒙面的宋玉安印象好的不得了,问过仆人得知玉安还没定亲,撮合他与长乐的心思就更浓了。
不过徐二郎却摇头打破她的幻想,“长乐不同意,你别乱牵红线。”
瑾娘不满,“你怎么知道长乐不乐意?长乐和你说这事儿了?你可别替长乐做主,给否决了这门亲事,我看这亲事就好的很,反正我是认同的。”
“长乐是没跟我说,但她什么心思都在脸上写着。上午时你暗示这件事,长乐面上就有些抗拒。玉安那孩子是不错,但他是宋家嫡长子,按惯例以后不会入仕,只会继承青阳书院,那就是要回蕲州的,你舍得把长乐嫁到蕲州去?”
宋家还真有长子不出仕的传统,甚至于,宋家的子孙即便学问上再高深,但许是淡泊名利,许是本性不够圆滑应付不来官场的尔虞我诈。总归宋家的子孙许是会参加科举,但在考中功名后,就直接折返回乡继续教书了。
青阳书院说是有许多大儒名士落脚教导子弟,但其中绝大部分夫子,还是姓“宋”的。说这是一所家族学院也不为过。只不过因为亲朋邻友都想把孩子送过来学习,这“族学”就慢慢对外开放,以至于慢慢发展成如今的样子,都成了江南,乃至于整个大齐都首屈一指的书院。
瑾娘也知道宋家没代嫡长子都是青阳书院的山长,可这不是宋明乾继承家业没多长时间,宋玉安也还有些稚嫩,她就没想那么多么?
可一想到之后宋玉安会继承青阳书院,长乐真个嫁过来,他们在通州时还好些,来往也便利,但之后徐二郎被调回京城,长乐再见一回家人不是难如登天?就是他们这些长辈,再想看看自家的姑娘,那还不是只能心里惦念着,也不能说见就见到?
这么一想,瑾娘宛若数九寒天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对这桩婚事的期待全都化作乌有。
她再没有提及此事,徐二郎也不会多说什么。夫妻两个这几天都心神俱疲,很快相拥而眠。
后日徐二郎特意腾出半天时间招待同科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