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子之错父之过
在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确立了秦国的基层政权,五家为伍,伍设伍长,两伍十家为什,什设什长,这就确立了秦国的基层政治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邻里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纠察,一家有罪,什伍连坐同罪。在战时,每家抽一丁,组成军队,这也是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首先这种组军方式是士兵相互比较熟悉,也可以更好的发挥团体协作精神。至于更高级级别的设置,就是五什为队,两队为屯,这个屯相当村,也相当于后世的连级,曲则相当营,部则相当于团,营则相当于旅。其实古代中国的军制非常适合冷兵器作战,也代表了最先进的军事思想。自从秦代开始实施,哪怕到唐朝改为府兵制,基层军官改称队正、团主、伙长,(团伙由来因为这个原因)也是二五制。到了明朝的卫所军事,虽然改称小旗,总旗、百户。事实上也是二伍制。
在这个时候,冉明才意识到存在就有道理。所以也没有改后世的军制。古代军制优越的不仅是基层,还有更高级的。如什么四镇四征四安将军府,事实上就等于后世的大军区,负责二至三个州的攻防。
冉明给各军将领发布的命令,其实很简单,只有一个字攻。至于怎么打,如何打,打成什么样,都有各领军将领负责计划实施。这让冉明也给了统兵将领很强的作战自主性。也可以更容易发现人才。
……
由于魏国的国境占据了蒙古高原大部,强势的魏国面对北汉国与诸胡采取了强势的压迫性攻势,至少北汉国的军民不敢南下至肯特山脉、图拉河以及色勒博河之南的地区,他们宁愿躲在杭爱山谷中躲避寒冷。
杭爱山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燕然山,距离雁门关直线一千八百公里左右,是古代中国控制草原游牧民族的北边极限之地,秦、汉、隋、唐戍边官兵多在此构筑关隘,控制草原民族,防御“极北”之地蛮族对草原和中原地区的侵犯。可是在这个时代,魏国的边境扔没有推进到杭爱山脉。而杭爱山的哲别谷则成了北汉国最严密的防区。
所谓的哲别谷,其实就是杭爱山脉中一条长度足足有三十公里的漫长沟壑,估计是附近地质构造特殊,分布有火山和温泉,空气中湿度明显增高,温度也骤然上升二十余度,道路两侧的山坡上,竟然长满了杂草。尤其是沟底,灌木和野草密集,实在难以相信在这漠北苦寒之地,还有此等所在。当然这也是北汉国可以在极寒之地坚持下来的真正原因,除了哲别谷之外,蒙古高原的其他地方冬季最冷的时候都零下四十度左右,而这里却有零下十四五度,终年温度超过二百八十余天在零度以上。
如果比起中原,这里当然也是苦寒之地。然而在北方苦寒之地,这里就如同塞外江南。哲别谷不仅拥有水源,植被茂密,而且是一个天然易守难攻之地。北汉国大部分军民均在这里猫冬。
通过了各方消息,以及隐藏在汉人中间的细作,北汉国也知道了魏国一连串的意外事情,让所有北汉民无比恐惧的魏国皇帝冉闵已经死了,这对北汉国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而且魏国和南方的晋国大打出手,双方集结百万大军,进行激烈的拼杀。更好的消息也传来了,魏国的前太子与现任皇帝冉明也大打出手,前太子冉智趁冉明大军出征晋国的时候,居然意外的包围了邺城。这一连串的消息,对于北汉国来说,简直都是好消息,听起来让人如浴春风。
北汉国国主独孤部刘库仁召集北汉国各部首领和诸王,商议南下的事宜。就在各部首领和大臣在哲别谷议政的时候,公孙希所部的侧翼营内也有几个人在暗中商议着。
“现在看样子北汉国有了南下的意图,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一个百夫长一脸期待的望着在帐内呼噜呼噜喝着羊肉汤的将领。
“我们不能暴露!”将领放下碗然后打量着四周,在确定了安全后这才小心翼翼的道:“我们天眼费尽心思,这才打入北汉国区区几人。”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卑职心里难受啊!”百夫长叹了口气道:“看样子我们汉人之中还是有不少败类,他们还私通敌国,出卖大魏。也不知道魏国有没有防备,如果没有防备,一旦北汉国南下,后果不堪设想啊!”
“我不是怕死,作为魏国皇家特卫漠北分部的负责人,我可以为魏国去死,但是不能死得没有意义!”将领道:“你太冲动了,作为特卫,我们所做的事情绝对不能像正常战争那样。加上我们所有特卫控制的部曲,只有不过数百人。这点人马够干嘛?难道你还想着指着我们这些人冲进刘库仁的金帐,把北汉国所有首领全部杀死不成?”
“那也好过什么都不做?”百夫长赌气似的道:“难道我们就坐视北汉国完成思想统一,最后集结兵马南下攻伐我大魏郡县?”
“当然不是什么都不做。可是做的话也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将领道:“北汉国太子刘显与其王叔刘眷矛盾重重,如果我们在其中推波助澜,肯定会在北汉国高层之间引起一起政治风暴,短短时间内北汉国就没有机会南下了。这个事情还要把我们全部摘出去,我们目前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命令各部潜服人员,没有命令不得暴露。”
……
昌乐郡南乐城,籍罴带着数十名护卫接近了安北军的驻地,面对这个籍氏家族的家主,这些效忠籍氏以籍氏家丁兵为骨干建立的三个营,没有任何反抗,就带着籍罴径直来到籍破虏的居所。
在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确立了秦国的基层政权,五家为伍,伍设伍长,两伍十家为什,什设什长,这就确立了秦国的基层政治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邻里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纠察,一家有罪,什伍连坐同罪。在战时,每家抽一丁,组成军队,这也是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
首先这种组军方式是士兵相互比较熟悉,也可以更好的发挥团体协作精神。至于更高级级别的设置,就是五什为队,两队为屯,这个屯相当村,也相当于后世的连级,曲则相当营,部则相当于团,营则相当于旅。其实古代中国的军制非常适合冷兵器作战,也代表了最先进的军事思想。自从秦代开始实施,哪怕到唐朝改为府兵制,基层军官改称队正、团主、伙长,(团伙由来因为这个原因)也是二五制。到了明朝的卫所军事,虽然改称小旗,总旗、百户。事实上也是二伍制。
在这个时候,冉明才意识到存在就有道理。所以也没有改后世的军制。古代军制优越的不仅是基层,还有更高级的。如什么四镇四征四安将军府,事实上就等于后世的大军区,负责二至三个州的攻防。
冉明给各军将领发布的命令,其实很简单,只有一个字攻。至于怎么打,如何打,打成什么样,都有各领军将领负责计划实施。这让冉明也给了统兵将领很强的作战自主性。也可以更容易发现人才。
……
由于魏国的国境占据了蒙古高原大部,强势的魏国面对北汉国与诸胡采取了强势的压迫性攻势,至少北汉国的军民不敢南下至肯特山脉、图拉河以及色勒博河之南的地区,他们宁愿躲在杭爱山谷中躲避寒冷。
杭爱山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燕然山,距离雁门关直线一千八百公里左右,是古代中国控制草原游牧民族的北边极限之地,秦、汉、隋、唐戍边官兵多在此构筑关隘,控制草原民族,防御“极北”之地蛮族对草原和中原地区的侵犯。可是在这个时代,魏国的边境扔没有推进到杭爱山脉。而杭爱山的哲别谷则成了北汉国最严密的防区。
所谓的哲别谷,其实就是杭爱山脉中一条长度足足有三十公里的漫长沟壑,估计是附近地质构造特殊,分布有火山和温泉,空气中湿度明显增高,温度也骤然上升二十余度,道路两侧的山坡上,竟然长满了杂草。尤其是沟底,灌木和野草密集,实在难以相信在这漠北苦寒之地,还有此等所在。当然这也是北汉国可以在极寒之地坚持下来的真正原因,除了哲别谷之外,蒙古高原的其他地方冬季最冷的时候都零下四十度左右,而这里却有零下十四五度,终年温度超过二百八十余天在零度以上。
如果比起中原,这里当然也是苦寒之地。然而在北方苦寒之地,这里就如同塞外江南。哲别谷不仅拥有水源,植被茂密,而且是一个天然易守难攻之地。北汉国大部分军民均在这里猫冬。
通过了各方消息,以及隐藏在汉人中间的细作,北汉国也知道了魏国一连串的意外事情,让所有北汉民无比恐惧的魏国皇帝冉闵已经死了,这对北汉国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而且魏国和南方的晋国大打出手,双方集结百万大军,进行激烈的拼杀。更好的消息也传来了,魏国的前太子与现任皇帝冉明也大打出手,前太子冉智趁冉明大军出征晋国的时候,居然意外的包围了邺城。这一连串的消息,对于北汉国来说,简直都是好消息,听起来让人如浴春风。
北汉国国主独孤部刘库仁召集北汉国各部首领和诸王,商议南下的事宜。就在各部首领和大臣在哲别谷议政的时候,公孙希所部的侧翼营内也有几个人在暗中商议着。
“现在看样子北汉国有了南下的意图,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一个百夫长一脸期待的望着在帐内呼噜呼噜喝着羊肉汤的将领。
“我们不能暴露!”将领放下碗然后打量着四周,在确定了安全后这才小心翼翼的道:“我们天眼费尽心思,这才打入北汉国区区几人。”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卑职心里难受啊!”百夫长叹了口气道:“看样子我们汉人之中还是有不少败类,他们还私通敌国,出卖大魏。也不知道魏国有没有防备,如果没有防备,一旦北汉国南下,后果不堪设想啊!”
“我不是怕死,作为魏国皇家特卫漠北分部的负责人,我可以为魏国去死,但是不能死得没有意义!”将领道:“你太冲动了,作为特卫,我们所做的事情绝对不能像正常战争那样。加上我们所有特卫控制的部曲,只有不过数百人。这点人马够干嘛?难道你还想着指着我们这些人冲进刘库仁的金帐,把北汉国所有首领全部杀死不成?”
“那也好过什么都不做?”百夫长赌气似的道:“难道我们就坐视北汉国完成思想统一,最后集结兵马南下攻伐我大魏郡县?”
“当然不是什么都不做。可是做的话也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将领道:“北汉国太子刘显与其王叔刘眷矛盾重重,如果我们在其中推波助澜,肯定会在北汉国高层之间引起一起政治风暴,短短时间内北汉国就没有机会南下了。这个事情还要把我们全部摘出去,我们目前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命令各部潜服人员,没有命令不得暴露。”
……
昌乐郡南乐城,籍罴带着数十名护卫接近了安北军的驻地,面对这个籍氏家族的家主,这些效忠籍氏以籍氏家丁兵为骨干建立的三个营,没有任何反抗,就带着籍罴径直来到籍破虏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