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其他人来说,编写新课本大约是一项需要花费多年时间,花费大量的精力更不用说了。

    对杨锐来说,就没有那么麻烦了。

    而且,他还有充分的理由。

    现在的生物学课本太落后了。

    现代意义上的生物学,二战以后才少量的开展起来,到80年代,依旧只处于雏形。如果说物理已趋于自圆其说的化境的话,生物学大约刚点了一个小黑点,伪装它是一个圆。

    然而,在物理意义上,一个点并不是一个圆。

    生物学的跨越式发展,是在人体基因组计划之后。

    前基因组时代的生物学,是细胞的生物学,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学,才真正开始研究为什么了。

    所以,杨锐若是站在21世纪的学术观点上,俯览80年代的课本,槽点可以说多的数不过来。

    往前看,56年的生物学课本讲达尔文和遗传学,就只说米丘林学派,不讲摩尔根学派。什么是摩尔根学派,摩尔根就是养果蝇的那位,别说遗传学是从摩尔根阁下的研究中衍生出来的,就是后世的遗传学也少不了摩尔根阁下的贡献。杨锐当年做离子通道的研究的时候,找定的抖腿基因,就是果蝇的贡献来着。

    结果摩尔根阁下的遗传学不让讲,只能说米丘林同志的学说。米丘林同志的学术思想,简单来说,就是“人定胜天”。他否认遗传物质,也就是基因的存在,而认为通过外界的影响,能够控制生物的性状。当然,他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他是个园艺学家嘛,按照科学界的分类,园艺和学家本来就不应该连在一起来着,这种天天做盆景的人能有类似的想法其实很符合人设。但是,当苏联政府介入其中,并且进一步影响到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的时候,这个园艺学家就很该死了。

    国内的生物学教园艺学家的遗传学,教到了60年代,再改版的生物学……呵呵,再改版的生物学主要教“三大作物一头猪”!

    读大学的学生需要知道稻麦棉怎么种,猪怎么养吗?根本不需要。

    这就好像90年代以后,中国媒体最喜欢讨论的高分低能了,好像大学生不会叠被子,就是什么天大的罪过了。会读书不会叠被子的学生,自然会请一个会叠被子的前学生做保姆的,会不会叠被子又有什么要紧呢?除非他读到博士。

    80年代的生物学课本,倒是开始讲分子生物学了,偏偏讲的错漏百出。

    不说杨锐的水平如何,就他目前的声望与对生物学的认知,吊打全世界轻轻松松。

    唯一的问题,也就是吊打的人脸面会不好看罢了。

    中国的教材,并不是由学术水平最高的人来编写的,也没有那个必要。

    对方甚至都不会邀请学术水平最高的来参与编写或咨询。

    但是,如果水平最高的,主要要编写一科的课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