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老师是阳城音乐第一人,曾经在全国征歌比赛中荣获一等奖。他的歌质朴而饱满的情感,像细流一样在心中流淌,征服了每一位听众和评委的心,唱出了人的高贵品格,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显示出一种大家风范,让人久久难忘,成了经典。

    他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一名音乐老师,母亲是一位语文老师。抗日战争时期,一家人随爷爷到了边陲。父亲在当地民族音乐学校教书,他从小受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歌舞滋养,丰富了他的艺术细胞,学会了拉胡琴、唱山歌……

    1958年他考取了那里的音乐学院音乐系,开始了正规音乐学习之旅。50年代,大炼钢铁时期,父亲带他回到了老家常州,他转到省艺术学院继续学习。

    正当他踌躇满志,奋发图强之际,一场搞四清的风暴开始了,他被下放劳动改造,毕业后分配到阳城县乡下,一边参加劳动,一边潜心创作了许多生活气息特别浓,贴近农民生活的歌曲,其中一首获中国音像博览会最佳原创金曲奖及最佳作曲奖;一首获全国磁带歌曲评选银奖;让他初露头角。

    二年后,音老师被调到阳城戏剧团,这一年他创作的歌曲获江苏省首届音舞节(专业团队)声乐作品一等奖;他随即被调到了市文联,成了文艺干部。随后的几年中,他的作品获南京市“五个一工程奖”,获第二届“同唱滨海”歌曲征集比赛银奖,一年两次获奖,在阳城县卷起了一阵风。如井喷一般,他还写剧本反映计划生育的题材,获区一等奖。神话传说,区戏剧团选中作为开幕式节目,影响热烈。

    他一边写剧本,一边抓民间舞蹈,其中一部江苏列为重点节目,省里一等奖。同时一首获“西气东输”征歌赛一等奖;一首获“瀛丹杯”全国厂歌及行业工人歌曲征集比赛一等奖。

    他的内心始终洋溢着对生活的感悟和激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贴近时代、貼近人民、与时俱进,努力创新,有了更大突破。他的作品旋律流畅、节奏明快、结构清晰,有难度而不晦涩艰深,受到群众的欢迎。在浓郁的民族风格独特韵味中,在质朴清新的曲调中表达着自己如诉的深情……先后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等等。

    因为不平凡的经历,他特别注重农村作者的培养,当他看到古风的神话后,感到一种潜在的力量,如果引导走上正规的创作之路,很可能成为一位作家。根据自已的经验和文联作家的交流,认为必要的培训,才能使象古风这样的作者健康成长。于是大家不谋而合地决定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知名作家讲授活动,定会给这些作者一次人生难得机会,实现自已的作家梦。

    他超乎异常的热情,让每一位前来报名的作者心里暖暖的。我跟在他的后面,来到前面秘书长那里,一张办公桌上放着报名的签到本,我把包递给小丽,认真地签上了名。

    音老师招呼我们旁边坐下,不远处,一位披着长发的文学青年正和几位文友热烈地讨论着他的作品。

    “古风,这次对文学爱好者培训是近年来阳城市文联举办的一次较大的活动。邀请来的著名作家,讲授的创作经验和技巧将会对你们今后的创作之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看过你写的,想象力丰富,很有创作的天赋,想到象你这样的作者还很多,尤其在农村的作者非常不容易,于是我们决定举办一次培训,作一些正确的指导,希望你好好听讲。”

    我从学校毕业回家后,把自己关在家里一个多月,创作了2万多字的神话《白云杰历险记》,我寄给了老师,老师又传给了他,他对这篇印象深刻,眼里充满了期望。

    我听了很是感动,写作的人一般都是弱势群体,有人关怀是莫大的荣幸,我说:“谢谢!”

    “上午在晚晴园报名,下午我们去阳城宾馆,安排好住宿。”

    “好的。”

    “这位是……”

    “我的女朋友,陪我过来的。”

    “哦!你们坐。”

    “这时又有作者过来,音老师忙着上前去招呼。

    我和小丽靠窗前坐下,外面吹来的风很凉爽,花园的走廊和亭台历历在目,我想这应该是阳城市比较古老幽雅的处所,真是身处闹市,却能曲径通幽,依然有一份安静,的确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