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二娘,闺名芜清。

    她作此“惊人语”,却并没将她的母亲惊到,潘母只是摇头:“我看着,区大娘子虽说不是出身在世家书香门第,却很是精明呢,虽她想助你入宫,多半是因为企图利用你对付湘王妃,可今日看她的神色,对清儿你也确实满意赏识,你也不必对她抱有成见。”

    “女儿从来对事不对人。”潘二娘仍坐得端正:“区大娘子并非湘王妃的对手,元大夫、沈相臣等更加算计不过湘王殿下,所以无论区大娘子是否赏识儿,在儿看来,她已入穷途末路,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你啊,看事就是太透彻了。也罢,我从来都是反对让你入宫的,既然绝了这条路,清儿还是思谋着你姨娘的提议吧,相比起别家儿郎,至少宇儿也算知根知底的孩子,且宇儿跟宋国公府的大郎极为交近,他自己又擅长诗文,日后锦绣前程是保定的,更难得的是你姨娘打小就疼你,你真嫁去了甄家,遇事上头有你姨娘护着,我也安心。”

    潘二娘连眼睫毛都未曾颤动一下:“慢说甄家老夫人心中属意的是白妹妹,便是表兄,心里眼中也只有白妹妹,姨娘虽属意儿,可连姨丈都不赞同,姨娘能如何呢?”

    “你姨丈只是在犹豫,要是你大舅舅开了口……”

    “儿不愿,拆散一双有情人。”潘二娘打断了母亲的话:“表兄性情倔,若非与他投契之人,他从听不进良劝,阿娘莫非看不出,姨娘在甄家的地位其实已然很是尴尬了,甄家老夫人虽未刁责姨娘,却显明不喜姨娘的性情,姨丈更是早和姨娘离了心,就连表兄,与姨娘间也有隔阂,说句冒犯的话,姨娘在甄家自身难保,又如何能够庇护得了子媳?”

    潘母:……

    “母亲几位姐妹中,当初就属甄家姨母嫁得最好,却将日子过得最糟,并非因为甄姨娘德行有失,而是因她过于愚钝,也多得甄家老夫人并非刁钻的性情,姨丈又稳重自律,纵然如此,却也因为忍无可忍纳了谭小娘,且容谭小娘养下庶出子女,成为姨娘的眼中钉。

    姨娘无能与姨丈夫妻和美,却不减控制之欲,竟还企图控制表兄对她言听计从,一贯不体谅表兄的情性,姨娘属意儿,不过是希望儿能助着她掌控表兄,但儿无能为力。”

    潘母长长叹一声气,越更忧愁了:“可你要是入宫,恐怕会一直受到官家的冷落……”

    “这世上姻缘,本就难保必定和美,女儿不求难求之事,与其嫁一庸人,困于内宅,莫如往世人尽羡的荣华之地,那方天地多少要比闺闱有趣多了,正如司马太后,虽说是个浅薄的人,可在宫城里生活,总比普通官眷懂几分军政之事。”

    “那你又何必拒绝区大娘子?”

    “不与将死之人为伍,否则也是自寻死路了。”

    “可你要入宫,又哪里来的时机呢?”

    “若无,便等,若等不到,再谋它迳。”

    她等的是一场也许会发生的巨变,说不定龙椅之上会换个人据坐,那人并非龙阳之好,入宫后她就不会独守空闺,又或者最终夺得龙椅之人,根本再不姓羿,皇宫之中,就更如一方崭新的天地了。

    又说袁四娘,这天,听闻了她的夫婿潘成终于“浪子归家”,略微犹豫了一番,壮着胆子使人去请潘成:“同阿郎说,外院的菜肴到底不如内宅的精致,且我还觅得了一埕琼波酒,是班楼的陈酿了,相请阿郎一同品酒。”

    潘成倒也不厌四娘的容貌,只不耐四娘总是拘泥,见他要么是说教,要么是愁眉闷声,半点风情不懂,他这回着家,本就是把身上的银钱再次挥霍一空,筹谋着找妹子讨要一些,可回回也总得磨缠上几日才能趁愿,并不急在此时,被自家娘子“有请”,潘成难免就想到了四娘那丰盛的嫁妆,且这回还是请他回房饮酒的,潘成暗道稀罕,就大步流星的来了。

    一见四娘,却是挽了个矮髻,簪着一朵芳香四溢的金盏花,虽着装还是那样“严谨”,似乎不经意间露出的一小截手腕上,红宝珠手串衬得肤色有如白玉,是笑面迎人,亲手斟酒,说的话也不像从前般无味了,虽肯定还是迎合他的,但口吻竟很有些俏皮诙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