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青黄不接(1/4)
“油缸厂像这样不到退休年龄,就办病退的多吗?”杨东升问。
“很多!”刘康的师弟叹了口气,“说实话,顶替接班真不是个好政策!技术好的工人不到年龄就退休确实是损失,但更麻烦的是没有了好师父,下一代工人也培养不出来,导致的结果就是整个厂子的工人都青黄不接。”
“青黄不接?你们之前的那些产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大部分工作都是厂里现在的工人干的,但是像精镗、法兰定位面精车这样的工序,还得请我师父他们来干!”
“轴承厂的情况也类似吧?”
“似的!”
杨东升心说,这就是这些年我们国家机械厂衰落的原因之一吧!
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后,外国产品大举涌入;另一方面我们自己的高素质技术工人,为了给子女腾出位子,提早退休,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雪上加霜,险些让整个中国工业崩溃。
“你师父他们退休这么多年手艺还没落下?”
1986年至今也有好几年了,杨东升知道技术工人的手艺必须经常用,经常练才能保持,一旦放下的时间过长,手感没了,技术也生疏了!
“怎么没落下?我师父当年是厂里最好的车工,退休后,只能凭着车工的手艺给人家当木匠,有些钳工师傅去给人修鞋。但是大多数人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活,只能去卖烤红薯,或者到工地抗水泥,搬砖!杨总,厂子实在缺不了他们!”
这样说来,就算这些人的水品下降了,厂里现在这批工人也还是不如他们,可想而知油缸厂现在的工人水平怎么样。
这些退休工人,杨东升不要还真不行。
“你们觉得买断退休工资和医疗,多少钱合适?”杨东升试探着问。
“这个……”刘康的师弟跟他师父对视一眼,“不知道!”
“杨总,我们保证不报销一分钱的医药费,您只要给退休工资,我们免费给厂里干活!”老工人一脸哀求。
看来这就是他们的底线了。毕竟谁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少年?
有钱没地方花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花光了,人还活着。
工人虽然大多没文化,但是不傻。
“很多!”刘康的师弟叹了口气,“说实话,顶替接班真不是个好政策!技术好的工人不到年龄就退休确实是损失,但更麻烦的是没有了好师父,下一代工人也培养不出来,导致的结果就是整个厂子的工人都青黄不接。”
“青黄不接?你们之前的那些产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大部分工作都是厂里现在的工人干的,但是像精镗、法兰定位面精车这样的工序,还得请我师父他们来干!”
“轴承厂的情况也类似吧?”
“似的!”
杨东升心说,这就是这些年我们国家机械厂衰落的原因之一吧!
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后,外国产品大举涌入;另一方面我们自己的高素质技术工人,为了给子女腾出位子,提早退休,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雪上加霜,险些让整个中国工业崩溃。
“你师父他们退休这么多年手艺还没落下?”
1986年至今也有好几年了,杨东升知道技术工人的手艺必须经常用,经常练才能保持,一旦放下的时间过长,手感没了,技术也生疏了!
“怎么没落下?我师父当年是厂里最好的车工,退休后,只能凭着车工的手艺给人家当木匠,有些钳工师傅去给人修鞋。但是大多数人实在找不到合适的活,只能去卖烤红薯,或者到工地抗水泥,搬砖!杨总,厂子实在缺不了他们!”
这样说来,就算这些人的水品下降了,厂里现在这批工人也还是不如他们,可想而知油缸厂现在的工人水平怎么样。
这些退休工人,杨东升不要还真不行。
“你们觉得买断退休工资和医疗,多少钱合适?”杨东升试探着问。
“这个……”刘康的师弟跟他师父对视一眼,“不知道!”
“杨总,我们保证不报销一分钱的医药费,您只要给退休工资,我们免费给厂里干活!”老工人一脸哀求。
看来这就是他们的底线了。毕竟谁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少年?
有钱没地方花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花光了,人还活着。
工人虽然大多没文化,但是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