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于孝天领兵出关,山海关的吴三桂这个时候已经被于孝天架空,只能干瞪眼看着于孝天这个杀父仇人大摇大摆的到山海关,接了山海关守务,将他们这些关宁军都调出了关,名义上是随军出征,但是将他们带到了广宁中后所一带之后,就将他们丢在了这里,仅仅把一些军将带在了军中,等于是彻底将他们切断了和他们旧部之间的联系,带到了身边给看了起来。
接着于孝天领兵一路北上,一直走到了锦州,一路上不断的接管了沿途的屯堡卫所,实际控制住了关外的这些屯兵点,解除掉了一些关宁旧将的实际统兵权。
抵达了锦州之后,以祖大寿为首的一部分尚且掌握着兵权的关宁旧将,纷纷出城迎接于孝天的到来,当他们看到了于孝天麾下兵精马壮的于家军以及他们精良的已经武装到牙齿的武器,一个个都顿时彻底心凉了下来。
虽然关宁军素有大明第一强军之称,但是那也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到了这个时候,关宁军和于家军放在一起一比,让这些关宁军的兵将们各个都自惭形秽了起来。
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虽然他们此次出城迎接于孝天的时候,也都令他们的部下打足精神,披挂整齐,好好的提前收拾了一番,试图在于孝天的面{一本读}{小}说3.ybdu前,不太掉价。
但是当他们带着麾下的关宁军出城之后,摆在对面于家军面前这么一比,就顿时高下立判,不管是装备方面,还是官兵的精气神,以及队列还有军纪,完全都和于家军没有任何可比性,放在于家军面前,他们简直就如同一支叫花子军一般。
当看到了于家军之后,这些关宁军将们各个都收敛起来了他们心中的那份倨傲,再也不敢小觑于家军了。
说实在的,以前他们大多数人只是听说于家军厉害,对于家军比较忌惮,但是却并未亲眼所见于家军的军容,所以也仅仅是停留在他们自己的理解之中,但是当今日看到于家军之后,这才第一次真正的有了直观的感受,见识了于家军的军容鼎盛之后,无疑彻彻底底的将这帮关宁军上下都给震慑了。
就连一直以来,都很是倨傲的祖大寿,也在远远的见识过了于家军的军容之后,放低了姿态,带着一众关宁军部将,赶紧主动朝着于孝天所在的位置迎了上去。
于孝天对祖大寿也是很感兴趣,历史上祖大寿曾经诈降建奴,但是事后骗取了建奴的信任之后,跑回了锦州,接着领兵和建奴作对,把皇太极搞得是没有一点脾气,但是在历史上祖大寿最终和洪承畴被建奴所俘,到底还是选择投降了建奴。
不过于孝天对于祖大寿并无多少恶感,他不同于其他那些投降建奴的汉奸,祖大寿对大明还是比较忠诚的,要不然他也不会第一次投降建奴之后,又重新复叛建奴,继续领兵和建奴作战。
只能说这个人并不是那种愚忠之人,只是没有太过坚持罢了!而且他最后投降建奴之后,也并不被皇太极所信任,并未帮着建奴干了多少祸害关内明人的事情。
他最终之所以放弃,投降了建奴,很大成分上可以说他已经对大明朝廷彻底绝望了,他们被困锦州,洪承畴兵败投降,使得镇守锦州的祖大寿粮尽援绝,最终为了避免锦州城中军民尽数被屠,无奈之下才选择了投降。
这样的投降,于孝天在心理上觉得是可以接受的,当时即便是祖大寿率军战至全军覆没,其实也已经无济于事,只不过是多死一些人罢了,已经阻挡不了建奴控制整个关外了。
所以一直以来,于孝天对于祖大寿并无多大的恶感,这也是他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动祖大寿的原因。
当看到祖大寿率众前来迎接他的时候,于孝天也放低了姿态,下马与之见礼,双方都互相打量了一番对方之后,各自都暗叹对方确实是一个人杰,相互之间倒是也颇有好感。
祖大寿虽然不太满意近一年来,于孝天分化关宁军,并且架空了不少关宁军军将,将大批关宁军最终至于他的控制之下,这无疑对他们关宁诸将未来的地位,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但是今天见到了于孝天之后,他却兴不起兴师问罪的念头,一是看罢了于家军的军容之后,他自感惭愧,他和于孝天都是带兵出身,他怎么也想不通,人家怎么能把兵带成这等摸样,二是他也清楚,于孝天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也是为了控制兵权。
任何上位者,都不可能眼看着他们这些军将拥兵自重,和当权者讨价还价,当初大明朝廷拿他们没有办法,是因为对他们有所求,要仰仗他们镇守关锦防线,防备建奴叩关而入。
现如今任谁都知道,于孝天才是大明的真正掌控着,原本祖大寿他们认为,于孝天即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想要短时间掌控大明全局,也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做到的,肯定需要很长时间才行。
接着于孝天领兵一路北上,一直走到了锦州,一路上不断的接管了沿途的屯堡卫所,实际控制住了关外的这些屯兵点,解除掉了一些关宁旧将的实际统兵权。
抵达了锦州之后,以祖大寿为首的一部分尚且掌握着兵权的关宁旧将,纷纷出城迎接于孝天的到来,当他们看到了于孝天麾下兵精马壮的于家军以及他们精良的已经武装到牙齿的武器,一个个都顿时彻底心凉了下来。
虽然关宁军素有大明第一强军之称,但是那也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到了这个时候,关宁军和于家军放在一起一比,让这些关宁军的兵将们各个都自惭形秽了起来。
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虽然他们此次出城迎接于孝天的时候,也都令他们的部下打足精神,披挂整齐,好好的提前收拾了一番,试图在于孝天的面{一本读}{小}说3.ybdu前,不太掉价。
但是当他们带着麾下的关宁军出城之后,摆在对面于家军面前这么一比,就顿时高下立判,不管是装备方面,还是官兵的精气神,以及队列还有军纪,完全都和于家军没有任何可比性,放在于家军面前,他们简直就如同一支叫花子军一般。
当看到了于家军之后,这些关宁军将们各个都收敛起来了他们心中的那份倨傲,再也不敢小觑于家军了。
说实在的,以前他们大多数人只是听说于家军厉害,对于家军比较忌惮,但是却并未亲眼所见于家军的军容,所以也仅仅是停留在他们自己的理解之中,但是当今日看到于家军之后,这才第一次真正的有了直观的感受,见识了于家军的军容鼎盛之后,无疑彻彻底底的将这帮关宁军上下都给震慑了。
就连一直以来,都很是倨傲的祖大寿,也在远远的见识过了于家军的军容之后,放低了姿态,带着一众关宁军部将,赶紧主动朝着于孝天所在的位置迎了上去。
于孝天对祖大寿也是很感兴趣,历史上祖大寿曾经诈降建奴,但是事后骗取了建奴的信任之后,跑回了锦州,接着领兵和建奴作对,把皇太极搞得是没有一点脾气,但是在历史上祖大寿最终和洪承畴被建奴所俘,到底还是选择投降了建奴。
不过于孝天对于祖大寿并无多少恶感,他不同于其他那些投降建奴的汉奸,祖大寿对大明还是比较忠诚的,要不然他也不会第一次投降建奴之后,又重新复叛建奴,继续领兵和建奴作战。
只能说这个人并不是那种愚忠之人,只是没有太过坚持罢了!而且他最后投降建奴之后,也并不被皇太极所信任,并未帮着建奴干了多少祸害关内明人的事情。
他最终之所以放弃,投降了建奴,很大成分上可以说他已经对大明朝廷彻底绝望了,他们被困锦州,洪承畴兵败投降,使得镇守锦州的祖大寿粮尽援绝,最终为了避免锦州城中军民尽数被屠,无奈之下才选择了投降。
这样的投降,于孝天在心理上觉得是可以接受的,当时即便是祖大寿率军战至全军覆没,其实也已经无济于事,只不过是多死一些人罢了,已经阻挡不了建奴控制整个关外了。
所以一直以来,于孝天对于祖大寿并无多大的恶感,这也是他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动祖大寿的原因。
当看到祖大寿率众前来迎接他的时候,于孝天也放低了姿态,下马与之见礼,双方都互相打量了一番对方之后,各自都暗叹对方确实是一个人杰,相互之间倒是也颇有好感。
祖大寿虽然不太满意近一年来,于孝天分化关宁军,并且架空了不少关宁军军将,将大批关宁军最终至于他的控制之下,这无疑对他们关宁诸将未来的地位,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但是今天见到了于孝天之后,他却兴不起兴师问罪的念头,一是看罢了于家军的军容之后,他自感惭愧,他和于孝天都是带兵出身,他怎么也想不通,人家怎么能把兵带成这等摸样,二是他也清楚,于孝天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也是为了控制兵权。
任何上位者,都不可能眼看着他们这些军将拥兵自重,和当权者讨价还价,当初大明朝廷拿他们没有办法,是因为对他们有所求,要仰仗他们镇守关锦防线,防备建奴叩关而入。
现如今任谁都知道,于孝天才是大明的真正掌控着,原本祖大寿他们认为,于孝天即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想要短时间掌控大明全局,也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做到的,肯定需要很长时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