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孔有德和李九成他们怎么都没成想,被放走的孙元化,半道上居然莫名其妙的失踪了,而且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顿时搞得天下为了这件事沸沸扬扬,纷纷传言孙元化畏罪潜逃,隐姓埋名躲了起来。!ybdu!

    这件事似乎招致了当今大明皇帝崇祯的震怒,转而朝廷方面对待他们叛军的态度,开始出现了转变,这两个月来,先是命谢涟接替了孙元化,走马上任当了登莱巡抚,紧接着徐从治受伤之后,又派来了朱大典接替徐从治当了山东巡抚,对他们叛军主剿,甚至将宫中大太监高起潜也派到了山东,在青州坐镇监军督剿。

    这又千里迢迢,从福建把于孝天以及过万的福建官兵调到山东,来对他们进行进剿,这些情况,明显可以看出来朝廷在剿抚的争议上,主剿一方已经彻底占据了上风,那么接下来招抚他们的可能性就越来越低。

    这也让孔有德和李九成颇为担忧,甚至是有些感到害怕,他们这么长时间来,一直都在为接受招安,做着各种准备,准备和朝廷讨价还价,保住他们的性命和未来的地位,可是这么一来,他们逼迫朝廷招安的计划似乎距离他们越来越远。

    现在局势对他们来说,就开始变得不利了,朱大典到了青州坐镇督剿之后,立即加强了青州府和莱州府交界一带的防御力量,他多次派人去青州府一线进行探查和试探,发现沿线各县都加派了官军,官军兵力正在逐步增强。

    现在官军似乎还没有达到可以立即挥师反攻他的实力,可是随着朝廷的调度,官军的实力将会越来越强,兵力也会越来越多,如此下去,事情可就不太妙了。

    他们叛军虽然这几个月来打的很不错,逢战必胜,实力壮大的也非常快,但是毕竟他们仅仅是占据了小小的胶东一带,现如今整个登莱地区,他们还未完全控制,就算是东江镇那边,毛承禄等人起兵响应他们,试图和他们隔海遥相呼应,可是那边的情况也不见得就比他好到哪儿去。

    现如今东江镇总兵黄龙,正在率领剩下的东江军和毛承禄等人的叛军,进行反复交战,双方处于拉锯战之中,暂时毛承禄一众那边,并未取得优势,而现在朝廷这边,似乎也转了风向,像是下定了决心,要对他们进行进剿。

    他们叛军就算是再厉害,也毕竟资源有限,而且算是在异、地作战,这里是山东的地盘,登莱一带的百姓,并不支持他们。

    他们想要以此和朝廷叫板,显然无论如何都斗不过朝廷,虽说大明现在的情势很不容乐观,但是饿死的骆驼比马大,真要是把朝廷给逼疯了的话,调来个十几万大军,朝廷目前估摸着还能做得到!

    所以既然现在事情已经闹到了这一步,他们就必须要尽快继续扩张地盘和实力,拥有可以和朝廷抗衡的能力,让他们剿也剿不动,最终还是逼着皇帝招安他们。

    但是他们想要尽快扩大地盘和实力的话,莱州城就是搬不开的一块拦路石,只要莱州不拿下来,他们就没法继续朝山东腹地扩张,这里如同一个钉子一般的,钉在他们的咽喉上,让他们寝食难安。

    这些天,李九成不断派人过来催促他,尽快攻克莱州城,但是眼下城中的朱万年、谢涟、杨御蕃等人,笼城死战,守御严密,令他屡攻不克,眼下虽然他已经调来了十余门红夷大炮,还有各种火炮数十门之多,连番猛轰莱州城,可是依旧无法攻下莱州城。

    所以孔有德望着莱州城的城墙,颇有一种无力的感觉,最终思量再三,还是想出了一个计划,那就是诈降。

    想到这一点之后,孔有德于是便声情并茂的让手下一个书办,以他的口吻,给城中的谢涟写了一封信,信中诉说他的所谓的各种苦衷,以及他的各种无奈,还有他对大明的忠心,以及他眼下已经知错,表示愿意放下屠刀,投降朝廷,希望谢涟和朱万年他们,能接受他的投降。

    这封信很快便被送入到了莱州城中,呈到了谢涟和朱万年等人的面前,这些人看到孔有德的这封信之后,顿时一片哗然,其中大部分人都认为,孔有德不可信,此人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不值得信任,这次他表态要投降,十有**可能是诈降。

    而且总兵杨御蕃,更是态度坚决的认为,孔有德这厮绝对没安好心,说什么都不能相信这厮的话,弄不好这次他诈降,正是想要骗开莱州城的城门,攻下莱州城。

    现如今因为叛军的包围,莱州城对外的联络已经全部中断,他们对于朝廷的情况并不清楚,更不了解现在朝廷对待叛军是什么态度,总之前段时间朝廷似乎态度很暧昧,始终不肯派来援兵,似乎主抚的意见占据着上风。

    如果朝廷眼下还是主抚的意见占上风的话,那么这援军的来期就遥遥无期,所以他们现在根本无法把握,孔有德为何会在这个时候,忽然间提出愿意投降,接受招抚的想法。

    这也就造成了谢涟和朱万年等人,无法有效的判断出,孔有德的最终目的,对于到底该不该接受孔有德的献降这件事,他们之中产生了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