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右手肌腱发炎,所以暂停了所有包括绘图在内的创作活动。以至於重新公开於POPO这个平台的旧作《太yAn泪》,原本预计在〈尾声〉连载结束後的隔周10月12日抒发一下关於这部作品的後记,也就延到现在才开始动笔。
不过,毕竟已经是相隔五年的老作品了,後记再晚一个月似乎也无所谓了。
《太yAn泪》跟其他过去的中长篇一样,都是「为了参赛而创作」的作品;自从国中开始获得校内文学奖以来,我几乎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参赛、得奖,这样的偏执直到大学时受到重创;简言之,正式脱离「学生组」这个同温层的保护,才知道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只是中上而已,曾经想要靠着写作谋生的梦想一步步剥离、碎裂,最後从纯文学的创作转战「自以为」b较简单的大众文学?轻,却从第一部投稿作品以来连续四年八部作品的惨败,最终心灰意冷而罢笔了五年。
这段经历在之前的〈HalbeKadenz相隔五年的後记:《绣球花协奏曲》〉一文中也叙述过一次。《太yAn泪》则是第七部。
而尽管题材内容与《绣球花协奏曲》相差甚远,但《太yAn泪》可以说是其姊妹作;两部的创作时间都是在2014年,《绣球花协奏曲》是针对「2014年角川华文轻大赏」,而《太yAn泪》是针对「2014年尖端出版第七届浮文字新人奖」。
《绣球花协奏曲》完成於2013年的9月;《太yAn泪》则在2014年3月定稿。可以说某些部分,《太yAn泪》是继承了《绣球花协奏曲》没有完成的概念:
《绣球花协奏曲》是一个梦想破灭的故事。
《太yAn泪》,则是一个信仰终结的故事。
然而其实我个人并不从事、亦不擅长於「架构新的世界观」。我大多数的作品,都沿袭着自国中以来乡土文学的本位,是基於现实的世界中加入非现实的元素;而重新开创一个於现实世界之外的原创世界,对我个人而言是艰钜的挑战:我是一个缺乏想像力,并且执着於考据的人。
《太yAn泪》是除了在草稿阶段以外,我所完成第一部原创世界观的作品。
第二部则是四年前罢笔的最後一作《Ai尔毕之穗》。
不过,《Ai尔毕之穗》其实也是大量参照了在《太yAn泪》建构的世界观;而《太yAn泪》则是直接取自清末民初、满洲国建立与日本帝国占领东北的历史架构。
而整个世界的科技背景,正如之前回应读者的留言,是基於创作出「19世纪为背景的东方风格蒸气庞克」,因此参照了诸如《天工开物》等资料,创造出以古代中国科技为蓝本的幻想机械──故事中所提的,都是在理论上可以实践的机器。
不过那种所谓的「理论上」,其实就跟把达文西的工程图拿来仿制的结果差不多;事实上还是不可能。
至少,《太yAn泪》中以「固态金属氢」作为燃料动力的各种飞行机器,首先面对的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并没有这种化学物质;不过既然是凭空想像的世界,这一点应该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仍是受限於自己的想像力,让本该是建构於空想的世界观,被一些个人的「考据」变得绑手绑脚,使得整个故事更像是一个「不完整的穿越」。
而且最初的设计是系列作──至少是大长篇。因此最终投稿的版本(也是2019年重新公开於POPO的这份版本),事实上是预计分成三到四部各十二万字的,掐头去尾後、中间极度浓缩的版本。
是一部,我没能完成的「神话」。
2014年3月将《太yAn泪》投稿至「2014年尖端出版第七届浮文字新人奖」後不久,就得知止步於通过初选的结果;而同时已经在进行了就目前为止,仍是我最得意、也最想完成,但一样「2015年尖端第一届原创大赏」初选止步的《Ai尔毕之穗》,完稿时间是2015年3月。几乎是在把稿件投出去的同时,我就离开了台湾。对为了《太yAn泪》而架构的世界观,想要重新检讨并补完的计画,也就永远停止了。并在2019年的重新公开,进一步宣告这部作品的终结。
由於为了配了在POPO上的连载,原本仅分为五章的内容,y是被切割成了十七节,并重新添上回目;但也因为是後来才切割的,所以有些小节中断的部分显得有些突兀。
不过,毕竟已经是相隔五年的老作品了,後记再晚一个月似乎也无所谓了。
《太yAn泪》跟其他过去的中长篇一样,都是「为了参赛而创作」的作品;自从国中开始获得校内文学奖以来,我几乎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参赛、得奖,这样的偏执直到大学时受到重创;简言之,正式脱离「学生组」这个同温层的保护,才知道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只是中上而已,曾经想要靠着写作谋生的梦想一步步剥离、碎裂,最後从纯文学的创作转战「自以为」b较简单的大众文学?轻,却从第一部投稿作品以来连续四年八部作品的惨败,最终心灰意冷而罢笔了五年。
这段经历在之前的〈HalbeKadenz相隔五年的後记:《绣球花协奏曲》〉一文中也叙述过一次。《太yAn泪》则是第七部。
而尽管题材内容与《绣球花协奏曲》相差甚远,但《太yAn泪》可以说是其姊妹作;两部的创作时间都是在2014年,《绣球花协奏曲》是针对「2014年角川华文轻大赏」,而《太yAn泪》是针对「2014年尖端出版第七届浮文字新人奖」。
《绣球花协奏曲》完成於2013年的9月;《太yAn泪》则在2014年3月定稿。可以说某些部分,《太yAn泪》是继承了《绣球花协奏曲》没有完成的概念:
《绣球花协奏曲》是一个梦想破灭的故事。
《太yAn泪》,则是一个信仰终结的故事。
然而其实我个人并不从事、亦不擅长於「架构新的世界观」。我大多数的作品,都沿袭着自国中以来乡土文学的本位,是基於现实的世界中加入非现实的元素;而重新开创一个於现实世界之外的原创世界,对我个人而言是艰钜的挑战:我是一个缺乏想像力,并且执着於考据的人。
《太yAn泪》是除了在草稿阶段以外,我所完成第一部原创世界观的作品。
第二部则是四年前罢笔的最後一作《Ai尔毕之穗》。
不过,《Ai尔毕之穗》其实也是大量参照了在《太yAn泪》建构的世界观;而《太yAn泪》则是直接取自清末民初、满洲国建立与日本帝国占领东北的历史架构。
而整个世界的科技背景,正如之前回应读者的留言,是基於创作出「19世纪为背景的东方风格蒸气庞克」,因此参照了诸如《天工开物》等资料,创造出以古代中国科技为蓝本的幻想机械──故事中所提的,都是在理论上可以实践的机器。
不过那种所谓的「理论上」,其实就跟把达文西的工程图拿来仿制的结果差不多;事实上还是不可能。
至少,《太yAn泪》中以「固态金属氢」作为燃料动力的各种飞行机器,首先面对的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并没有这种化学物质;不过既然是凭空想像的世界,这一点应该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仍是受限於自己的想像力,让本该是建构於空想的世界观,被一些个人的「考据」变得绑手绑脚,使得整个故事更像是一个「不完整的穿越」。
而且最初的设计是系列作──至少是大长篇。因此最终投稿的版本(也是2019年重新公开於POPO的这份版本),事实上是预计分成三到四部各十二万字的,掐头去尾後、中间极度浓缩的版本。
是一部,我没能完成的「神话」。
2014年3月将《太yAn泪》投稿至「2014年尖端出版第七届浮文字新人奖」後不久,就得知止步於通过初选的结果;而同时已经在进行了就目前为止,仍是我最得意、也最想完成,但一样「2015年尖端第一届原创大赏」初选止步的《Ai尔毕之穗》,完稿时间是2015年3月。几乎是在把稿件投出去的同时,我就离开了台湾。对为了《太yAn泪》而架构的世界观,想要重新检讨并补完的计画,也就永远停止了。并在2019年的重新公开,进一步宣告这部作品的终结。
由於为了配了在POPO上的连载,原本仅分为五章的内容,y是被切割成了十七节,并重新添上回目;但也因为是後来才切割的,所以有些小节中断的部分显得有些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