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方清涟家里,方和平等天快黑了方清涟起床之后跟她一讲,方清涟当然立刻答应帮忙——事实上这个事对她来说也是有利的。

    也许是想帮人帮到底,也许是想要深入基层研究乌林岛的社会经济状况,文台公决定亲自带着那破产的小店主一家去自己孙女的田庄上看一看,看看那些普通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他想知道乌林岛究竟好在哪里,不但财力武力能远胜于盛州,还能让普通人即使破产也不愿意离开这里。方清涟自然派人安排好,用一辆借来的车送他们去田庄。

    话说方清涟此时有两个农庄,一个在乌林城近郊,另一个在小路岛上。论条件,当然是开发较早的乌林岛的田庄更好,小路岛那边仍然有点算是荒郊野岭的,一群新来的锡安出身的前奴隶正在那里开发土地。

    刚开始的时候乌林岛人开发土地当然是非常困难的,但到了现在,土地开发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模式,也产生了许多辅助专业队伍,甚至还出现了一些简单,但非常有效的农业机械帮忙。方清涟的这座老农庄就是这样开发非常成熟,应用了一些农业机械的先进农庄,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陶乐园。

    她是较早跟随赵开阳的人之一,分到的田庄当然也比较好,距离乌林城比较近,只有区区一百多公里,而且路况还非常好,甚至听说他们还准备开通那种城乡公交车以方便人民出行。

    因此这趟旅途是轻松惬意的。道路平坦笔直,两侧长着遮天蔽日的各种果树,其中最多的当然就是目前乌林岛人的主食,大米果树。这种树平均高度大约三十米,经过人工栽培修剪,在主干一人高的位置上会长出一串串的大米果来,平均来说有菠萝蜜那么大,里面是一颗颗排列紧密的种子。这种树生命力极为旺盛,像榕树一样会向四面八方蔓延开来,有的时候一颗树能覆盖几十亩地。而且它只需要很少的田间管理,又非常适应这里湿热的气候,因此极度丰产,如果换算成大夏国的单位,平均亩产跟最高产的水稻差不多,且一年相当于可以收获四次。这种树可以说是乌林岛繁荣的基石之一,别的地方是羡慕不来的,因为它需要极高的水热条件,很难种植。

    路边还能看到当地农户从树上摘下来堆在路边的大堆成熟的果子,一条条窄窄的小路从马路上向果林深处延伸,被淹没在远处。

    文台公带着两个工作人员和这店主一家子坐同一辆车,一路上问了许多问题。

    “你们以前在田庄里干过活吗?”

    “当然干过,我最初还是在一个娘娘的田庄里干活的呢。”

    “田庄里的生活好吗?”

    “还不错,就是十分单调,没有什么能玩的。”

    “能吃饱吗?”

    那破产店主看了他一眼,说:“现在在乌林岛的农庄里干活,都是包吃住的,他们任由我们随便吃自己摘的大米果,随便吃多少都没有关系。”

    “随便吃?到处都这样吗?”

    “哪里都一样,如果没这条件,现在是招不到人干活的,除非是从外面骗来禁锢的,但那也是犯法的,违反了最大的大宪章,被抓到就会被巨额罚款,现在很少有庄园主敢这么干。”

    “啊,原来是这样。”

    “其实我们不愿意回盛州,最大的原因就是岛主的大宪章保护我们,大宪章允许我们自己找自己的路子生活,想去哪里去哪里,除非犯了法,谁也不能阻拦。但是当年我们在盛州,饿得受不了了,即使想出去讨饭也还得去找关系走后门开个介绍信呢。”

    “这个讨饭的介绍信是怎么回事?都介绍什么呢?”方和平非常惊讶地说。

    “就是证明我们是个好人,勤奋的老实人,只是遭了灾没饭吃,组织上安排出门向外地去求助,活下来了就能回乡,如果没有这个,我们就是盲流,走到外面就会被抓,也很难讨到吃的。我们算是狗屎运,听说我们的领主欠了盐泽侯一笔钱,所以拿我们抵债,这才来的乌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