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已到初六,何氏和紫芳早已收拾齐备,一大早辞别了家人,坐了朱轮翠盖大车,后面红绵、季春、张临家的、韩嬷嬷坐一车,礼品行李又挤了一车,加上三个赶车大汉,一行九人浩浩出城去了。

    紫芳总是掀帘往外看,对什么都好奇,一会儿问“这是什么铺子”,一会儿问“那群人在干什么”何氏笑眯眯地一一答她。

    快到安定门时,何氏指着离街不远的三进大院落,笑道:“这就是国子监,你大哥丈人在这里做司业,你大哥和二哥都不喜读书,等苏哥儿大了,就令他来这里读书好不好?”

    紫芳笑道:“何必非要苏哥儿来读,国子监收不收女学生?下月我也可以来这里读书嘛!”

    何氏用手刮了下紫芳的鼻尖,笑道:“真是大言不惭!你现在论语还没背熟,就敢说来国子监!英哥儿早就想进国子监混个虚名,被你大伯大骂废铁镀上一层金子还是废铁,你大伯这是把名额给苏哥儿留着呢!”

    原来冯康极有文才,在国子监读了四年书,曾升入高年级率性堂,后来因身子不甚强健,才不得不肄业。贾改也是腹有诗书之人,未出阁之前已有才名,学富五车两口生的女儿却对书本退避三舍,紫芳已上了两年学,才读完三百千,论语刚开头。而冯唐坚信苏哥能进国子监只是因为他抓周时候选了一支笔。

    何氏见紫芳变了脸色,心里一笑,不着痕迹地换了话:“前面就是安定门了,咱们就要出城了。”

    紫芳果然转了注意力,又津津有味地看各色人出入城门。

    驶出城门约二里地,马车就慢了下来,慢慢转向路边一家脚店打尖。

    车夫请歇更衣:“这里算个下处,再往前面直到青镖镇,就不歇了。”

    何氏娘家所在何家庄,离昌平县不到五里,归青镖镇管辖。

    何氏去脚店后面的茅堂更衣,紫芳就坐在店外搭的敞篷里喝茶,茶叶茶杯都是自带的,只用他们的热水。

    紫芳从大红袄上掏出银壳怀表——此怀表还是贾改陪嫁之物——一看时间已到午初,就对何氏道:“大娘咱们也在这里吃饭吧!我都饿了!”

    何氏看天色还早,知道她这是看别人吃吃喝喝的,馋上了,笑道:“你看别人吃的香甜就以为好吃嘛?那咱们也在这里吃吧。”红绵等人都回不饿,留在车上等着。

    这家脚店主营茶酒,主食不多。紫芳兴致勃勃地点了一碗鸡蛋面,给何氏点了小米粥,粥是早就做好的,在一个木桶里盛着。店娘子烧开水,磕了一颗鸡蛋进锅,紫芳忙道:“小娘子再打个鸡蛋。”

    店娘子应了是,麻利地又磕了一个,面做好端上来,紫芳把那只大的荷包蛋挑到何氏碗里,笑道:“大娘快尝尝!”

    面的味道当然不怎么样,少油少盐的,紫芳只尝了几口就不吃了。

    结账时,紫芳眼睛都瞪大了,尤不敢信,亲眼见红绵数了二十个钱放到桌上,才大惊小怪道:“原来外面吃东西这么便宜!我们一顿饭才吃了二十文!”

    红绵笑道:“我的大姑娘呦!也不看看您和太太都吃了什么?肉没有,菜没有,这样的在城里还要不到二十呢!仗着安定门到昌平一路就这一处歇脚地方,得贵了四五文呢!”

    上车后紫芳还回头看小店,又惊道:“伙计竟然在吃我剩下的面,好脏,大娘咱们回家时不在他这里吃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