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以故宫博物院网店为代表的文创产业兴盛,一系列的文化宣传和科普,历史博物类节目的播出,传统文化在现代商业产品上的吸金能力越发强劲了。

    这是一件好事,西方文化的吸金能力毋庸置疑,就算排除西方世界在文化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客观地看待其文化魅力,也有可取之处……但是不能厚此薄彼,忘却了了本国传统文化的优雅动人。

    现在许多产品在做营销的时候,都不忘记扯上点传统元素,一些打上传统文化符号的服装,首饰,日用品甚至汽车等等,屡见不鲜。

    现在去故宫修文物,招聘要求都是硕士学历为起点了……倒不是非得硕士才能干,只是报名的人太多了,不得不提高筛选标准。

    李洪芳这个行业,其实很多时候也和文物修复相关。

    一般的小贼只负责把东西挖出来,清洗和修复往往不擅长,经验丰富点的就是李洪芳这样的了。

    李洪芳对宋代文化颇有了解,因为她传承的是李道仁的衣钵,李道仁的《器行记》里记载的便多是宋时风物,研读《器行记》的时候,李洪芳也学到了许多宋代文化知识。

    她很清楚,无论是这里的第一版《清明上河图·清明》,还是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的《清明上河图·四季》,其实都是绢画。

    尽管我国造纸历史悠久,但因为生产力的原因,用大幅的纸张作画还是很奢侈的事情,一直到元代,画家们才比较广泛地用纸作画。

    至于大名鼎鼎的宣纸,是明代中后期才开始大量使用。

    宋代最受推崇的纸,是澄心堂纸,例如李公麟的《五马图》就是用的这种纸。

    不过作为国宝的《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四季》用的是画绢。

    《清明上河图·四季》这一版的收藏史辗转多人,颇为沧桑,保存它就是一门精细的学问,需要的是文物修复和保存业内最顶尖的人才来处理。

    可是在藏宝地找到的第一版《清明上河图·清明》就不一样了,它一直就收藏在一个匣子里。

    李洪芳在藏宝地打开那个平平无奇的匣子时,发现里边居然就是她要找的东西,当时懊恼不已,因为很多重见天日的古物都会在接触外界空气时迅速氧化,损坏。

    可是这一幅没有,李洪芳仔细研究,匣子里原本有着一些特殊的液体浸泡着这幅画,只是年岁太久,那些液体已经完全蒸发,并且浸染到了画绢中,让整幅画依然保留着最初的状态。

    带着这幅画东躲西藏,在这里租下房子以后,李洪芳受到了同租女生的启发,把这幅画卷了起来,做成了裙摆的样子,加上一些其他花色类似的布料,在那个女生的帮助下,做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那个女生甚至拿这件作品当成了自己的毕业设计,大获好评,现在每天就大大方方地摆放在出租屋里,还时不时有那个女生的朋友来参观。

    没有人知道这条裙子的真正价值。

    李洪芳把裙子最外层的薄纱取了下来,把裙摆拆开,便是一副完完整整的《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