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黑三儿败家克夫(1/3)
曹家文开始写书,姜祖飞也在忙着写《红薯传习录》,阿济格和四皇子叶布苏在忙着打仗。
叶布苏年龄不大,但已经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带兵打仗经验丰富。阿济格是真正的老将,跟着黄台吉出生入死多年,打朝鲜更是如同烹小鲜。
黄台吉让他带着叶布苏出征,其用意他是心知肚明的,黄台吉既要保叶布苏安全,又要为叶布苏继承皇位铺平道路,所以,阿济格对叶布苏就不像对待部下那样严厉,他的部下以后是可能要做皇帝的,阿济格哪敢不为自己留活路?
叶布苏对父皇的意图心知肚明,自己更是踌躇满志,这次跟着阿济格学到很多带兵打仗的经验,叶布苏对阿济格也敬重有加,以后自己做了皇上,像阿济格这样既忠心又有能力的干将,一定要更加重用。两人对彼此的角色都心照不宣。
人说,君臣同心,其利断金,阿济格的部队一路顺风顺水,很快来到朝鲜边境。
黄台吉虽然对叶布苏出征朝鲜并不十分操心,但毕竟是打仗,不是儿戏,随时都会有意外发生,所以,他天天看阿济格从前线发来的战报。得知阿济格一路畅通无阻,黄台吉心里很是惬意。
眼看部队到了朝鲜边境,却发生了一件差点酿成大祸的事件。
古代打仗,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是军队打赢胜仗最基本的保障,即使你的战略再牛,士气再强盛,没有粮草都免谈,可见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
这次负责押送粮草的军需官是一个汉人将领,名叫刘驹其,刘驹其任军需官多年,押运粮草多年,也深知粮草对打仗军队的重要性,不敢掉以轻心,但突发事件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而发生的。
当阿济格和叶布苏率领的大部队刚过辽东卢家桥,过桥以后,按照计划是在卢家桥附近修整两天,吃饱喝足,养精蓄锐,尔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拿下汉城,所以,阿济格的部队过了桥就驻扎下来,这里是朝鲜与大清国的边境无人区,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常有蝮蛇,黑熊和狼出没。
第二天,刘驹其押运的粮草队伍也来到距卢家桥仅三十里路的卢家山下,卢家山并不高,山上怪石嶙峋,长满各种杂树,山下是一条小河,河水潺潺,微风习习,鸟语花香。
天黑了,粮草队伍就驻扎在小山下,埋锅造饭,准备明天天一亮就过桥。
没想到,当天晚上,泥石流从山上呼啸而下,刘驹其的粮草队伍被突如其来的天灾吓得魂飞魄散,天黑,什么都看不见,只听见轰隆隆如同山崩地裂般的巨响和人马的惨叫哀嚎。
天亮一看,那场景惨不忍睹,泥石流不仅冲毁了前方的道路,还冲垮了必经之地的卢家桥。山上的泥石流堵塞了河水形成堰塞湖,刘驹其站在河岸,看着越来越宽的堰塞湖,脸色煞白,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阿济格部队士兵自带干粮只有两天的量,所驻扎的又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如果后续粮草跟不上,被掐断了粮草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现在几万人的人吃马嚼全在卢家桥这边,刘驹其一筹莫展,他派了一队人马顺着湍急的河岸到前方踏勘,寻找其他过河的地方。踏勘队伍一走就是两天,押运的粮草被困在原地不能动弹。刘驹其焦心如焚,但也无可奈何,好不容易等到踏勘的两个人回来,说距这里五十里地还有一座桥,桥虽然年久失修,但只要加固一下,小心一些,押运粮草的骡马还是能过河的,现在踏勘队伍的其他人已经在那里开始加固大桥了。
刘驹其赶紧指挥押运队伍,边走边修被泥石流冲毁的道路,一路跋山涉水,逶迤前行,见到阿济格军队时,将士们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东歪西倒,不成人样。
黄台吉从收到阿济格传来断粮的消息后,就终日忧心不安,他一生指挥过战争无数,粮草保障对军队的重要性他比谁都清楚。刘驹其是立过很多战功的军需官,这次阿济格出征,为阿济格和叶布苏配的武将和军需官都是经过黄台吉认真挑选的,没想到久经沙场的刘驹其,也会上演“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的悲剧。
黄台吉担心四皇子的安全,对刘驹其就恨得咬牙切齿,你为什么不抢在天黑前过桥?你为什么非得在山下的河边扎营?刘驹其遭遇了什么样的自然灾害,黄台吉从来都不过问,他的用兵习惯是不看过程,只看结果,只要你没有完成任务,导致你没有完成任务的原因,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他都一概不予过问。
阿济格的军队解除了断粮危机,好在部队损失不大,只是虚惊一场,修整几天后,阿济格率领吃饱以后的将士继续上路。黄台吉虽然松了一口气,但他仍然不能容忍贻误军机的军需官刘驹其,下令将刘驹其就地砍头,抄没家产,妻子儿女全部贬籍为奴。唉!人在气头上往往对事情的处理都是不理智的,皇上更不例外。
现在又说回曹家。
叶布苏年龄不大,但已经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带兵打仗经验丰富。阿济格是真正的老将,跟着黄台吉出生入死多年,打朝鲜更是如同烹小鲜。
黄台吉让他带着叶布苏出征,其用意他是心知肚明的,黄台吉既要保叶布苏安全,又要为叶布苏继承皇位铺平道路,所以,阿济格对叶布苏就不像对待部下那样严厉,他的部下以后是可能要做皇帝的,阿济格哪敢不为自己留活路?
叶布苏对父皇的意图心知肚明,自己更是踌躇满志,这次跟着阿济格学到很多带兵打仗的经验,叶布苏对阿济格也敬重有加,以后自己做了皇上,像阿济格这样既忠心又有能力的干将,一定要更加重用。两人对彼此的角色都心照不宣。
人说,君臣同心,其利断金,阿济格的部队一路顺风顺水,很快来到朝鲜边境。
黄台吉虽然对叶布苏出征朝鲜并不十分操心,但毕竟是打仗,不是儿戏,随时都会有意外发生,所以,他天天看阿济格从前线发来的战报。得知阿济格一路畅通无阻,黄台吉心里很是惬意。
眼看部队到了朝鲜边境,却发生了一件差点酿成大祸的事件。
古代打仗,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是军队打赢胜仗最基本的保障,即使你的战略再牛,士气再强盛,没有粮草都免谈,可见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
这次负责押送粮草的军需官是一个汉人将领,名叫刘驹其,刘驹其任军需官多年,押运粮草多年,也深知粮草对打仗军队的重要性,不敢掉以轻心,但突发事件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而发生的。
当阿济格和叶布苏率领的大部队刚过辽东卢家桥,过桥以后,按照计划是在卢家桥附近修整两天,吃饱喝足,养精蓄锐,尔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拿下汉城,所以,阿济格的部队过了桥就驻扎下来,这里是朝鲜与大清国的边境无人区,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常有蝮蛇,黑熊和狼出没。
第二天,刘驹其押运的粮草队伍也来到距卢家桥仅三十里路的卢家山下,卢家山并不高,山上怪石嶙峋,长满各种杂树,山下是一条小河,河水潺潺,微风习习,鸟语花香。
天黑了,粮草队伍就驻扎在小山下,埋锅造饭,准备明天天一亮就过桥。
没想到,当天晚上,泥石流从山上呼啸而下,刘驹其的粮草队伍被突如其来的天灾吓得魂飞魄散,天黑,什么都看不见,只听见轰隆隆如同山崩地裂般的巨响和人马的惨叫哀嚎。
天亮一看,那场景惨不忍睹,泥石流不仅冲毁了前方的道路,还冲垮了必经之地的卢家桥。山上的泥石流堵塞了河水形成堰塞湖,刘驹其站在河岸,看着越来越宽的堰塞湖,脸色煞白,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阿济格部队士兵自带干粮只有两天的量,所驻扎的又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如果后续粮草跟不上,被掐断了粮草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
现在几万人的人吃马嚼全在卢家桥这边,刘驹其一筹莫展,他派了一队人马顺着湍急的河岸到前方踏勘,寻找其他过河的地方。踏勘队伍一走就是两天,押运的粮草被困在原地不能动弹。刘驹其焦心如焚,但也无可奈何,好不容易等到踏勘的两个人回来,说距这里五十里地还有一座桥,桥虽然年久失修,但只要加固一下,小心一些,押运粮草的骡马还是能过河的,现在踏勘队伍的其他人已经在那里开始加固大桥了。
刘驹其赶紧指挥押运队伍,边走边修被泥石流冲毁的道路,一路跋山涉水,逶迤前行,见到阿济格军队时,将士们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东歪西倒,不成人样。
黄台吉从收到阿济格传来断粮的消息后,就终日忧心不安,他一生指挥过战争无数,粮草保障对军队的重要性他比谁都清楚。刘驹其是立过很多战功的军需官,这次阿济格出征,为阿济格和叶布苏配的武将和军需官都是经过黄台吉认真挑选的,没想到久经沙场的刘驹其,也会上演“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的悲剧。
黄台吉担心四皇子的安全,对刘驹其就恨得咬牙切齿,你为什么不抢在天黑前过桥?你为什么非得在山下的河边扎营?刘驹其遭遇了什么样的自然灾害,黄台吉从来都不过问,他的用兵习惯是不看过程,只看结果,只要你没有完成任务,导致你没有完成任务的原因,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他都一概不予过问。
阿济格的军队解除了断粮危机,好在部队损失不大,只是虚惊一场,修整几天后,阿济格率领吃饱以后的将士继续上路。黄台吉虽然松了一口气,但他仍然不能容忍贻误军机的军需官刘驹其,下令将刘驹其就地砍头,抄没家产,妻子儿女全部贬籍为奴。唉!人在气头上往往对事情的处理都是不理智的,皇上更不例外。
现在又说回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