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文儒到牙行买下挑好的三个人,仔仔细细签好身契,以及那份附属契书,再对着契书,一字一句、仔仔细细的给三个人解释的清清楚楚,一切安排好,李文儒回到客栈,一行人立刻启程赶往嘉兴县。

    三个被挑中买下的小丫头分别来自瑞福坊、祥云坊和一家当地的小织坊。

    三个人一人捏着一张契书,抓着一串铜钿,站在牙行门口,看着李文儒头也不回的走远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他走了。”来自祥云坊的冬梅屏着气,小心翼翼的说了句。

    “咱们,真回去啊?”瑞福坊的巧织攥着契书和那串铜钿,两只手抱在x前,看着冬梅和明枝。

    “二爷说让咱们能回去住就回去住。”明枝两眼亮闪。

    “先回去。”年纪最大的冬梅作了主。

    “那明早你们什麽时候过来?”巧织急忙问了句。

    “辰正?”冬梅看着两人。

    巧织和明枝一起点头。

    三个人再相互看了眼,转身各自回家。

    巧织一口气跑进巷子,冲进大杂院。

    巧织的阿爹不是织坊家生子儿,是六七岁时买进织坊的,沉默寡言,是织坊出了名的老实头,连大名都被喊成了王缺西。

    王缺西聪明手巧,从小跟着师父学木工,调织机修织机手艺极好,织坊里能用到的各样东西,他都能做得极好,跟师父学了两三年,手艺就强过他师父了。

    可王缺西这命实在不好,遇到的师父皮厚心黑心眼多,先拿王缺西的活放到跟王缺西同时学活的大儿子名下,等大儿子出了师正式做了木工,师父的二儿子够年龄进了织坊,王缺西接着给二儿子当替身,二儿子出了师,隔一年,三儿子又进了织坊。

    好在师父就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出了师,王缺西的师父又扣着王缺西给他g了两三年的活,直到王缺西的岳母冲到他师父家大吵大闹了一场,王缺西才算出了师。

    织坊的木工学徒快了五年,慢了也不过六七年就能出师了,可王缺西却做了足足十五年学徒。

    出师那年的王缺西在木工里工钱最少,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工钱一文没涨过。

    涨工钱这事儿年年都有,可是轮不着他王缺西。

    织坊停工,那些织机正好该修的修,该调的调,该上油的上油,木工们都在织坊g活,可王缺西却在家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