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水的妙计就是把这事报告李自成,王瑾一想,觉得这个主意大有道理,凭什么只有我们两个发愁?反正他就是想出来办法也得向李自成汇报,还不如直接让李自成替自己想。他立刻跑去找李自成,把这件事说了。

    没料到李自成想都不想就给出了答案:“这好办啊,你带三个大队和张先生一起去把白杆兵截住不就行了。要是他们给面子,赶走就算了,他们要是非要打,你也能拖住他们。”

    果然是李自成的风格,先去再说。虽然这种处置方式很可能还是会导致不得不和白杆兵血战一场,但是由王瑾来打总比由王自用来打好得多,也给王自用分担了压力。

    王瑾选了赵胜、白鸠鹤、马重僖三个大队,闯军的十三个老管队中,他们三个和张之水关系最好。现在闯军一个大队大约一千二百人,再加上一些辅助部队,王瑾的兵马接近四千人。

    虽然此举分散了李自成这边的力量,但是李自成觉得没什么问题,他们的任务只是牵制南线的河南兵,就算少了王瑾这四千人,他们五营加在一起也有近四万人,几乎是玄默的一倍。想击破玄默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只拖延时间的话并无危险。王自用他们在北线打得越干脆利落,南线这边就越安全。

    计划一定,王瑾迅速拔营起寨,向武安以西、涉县以北的尖山一带前进。

    他们选择的路线在左良玉的王自用进兵路线以西,一直来到洺河上游一带,四处搜寻马祥麟和张凤仪所部的踪迹。

    双方的夜不收很快就碰面了,但是白杆兵拒绝对话。白杆兵对于山地作战轻车熟路,而且警惕性非常高,王瑾摸不准他们的具体位置,只能在车谷一带修筑工事,严阵以待。

    不过王瑾大致也能猜出敌人在哪,白杆兵在河南地界毕竟人生地不熟,不会跑到太偏僻的地方。车谷村的位置是后世三一四省道的所在地,是连接山西与河北的一条重要的运煤路,附近的地形很复杂,适合几千人的队伍行军的道路并不多。白杆兵虽然擅长山地战,也不会吃饱了撑的有路不走去爬山。

    马祥麟和张凤仪也很快发现,他们的前进道路被王瑾堵住了。他们很清楚,兄长就在敌营之中,如果强攻的话,张道濬有可能成为流寇的盾牌。

    王瑾还真的打过这个主意,在必要的时候用张之水的性命威胁马祥麟和张凤仪。但是如果真到那一步,这对夫妻很有可能选择大义灭亲。

    现在左良玉的处境很危险,王自用集结优势兵力,攻击这支刚刚重建的官军。如果马祥麟和张凤仪不及时去增援,左良玉部有可能遭到歼灭。这样一来,这场耗资无数的大规模会剿就有可能全面失败。出于对明王朝的责任感,马张夫妻恐怕会选择强行突破王瑾的阻拦,到那时就是生死决战了。

    王瑾部虽然在人数上略有优势,但是和这种经验丰富的强悍官军作战,四千对三千也基本上没有多少胜算。要是真打起来,王瑾也只能尽量拖延时间,且战且退,实在打不过就翻山越岭逃跑,甚至直接逃回山西。

    然而,王瑾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尽管白杆兵和闯军不时发生小规模冲突,但官军始终没有全面进攻的迹象。

    王瑾已经仔细勘察过周围路径,确保官军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绕过自己。王瑾的队伍中有不少武安本地人,从当年穿过卢象升防区开始,他在这里作战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从四川来的白杆兵不可能在地利上占便宜。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一贯骁勇敢战的石柱土司这回选择了磨洋工呢?虽然这样不用拼命很好,但是这种局面不在掌握之中的感觉很不好。

    王瑾开始怀疑是王自用那里出了问题,他派人去探查,但是还没有回报。

    经过了一段焦急的等待,终于,第一波探子回来了。他们带回的情报是,联军和官军在尖山一带发生了大规模战斗,只知道王自用和左良玉都参战了,具体情况不明。

    王瑾立刻吩咐各队,做好作战和转移的准备。既然他知道发生了大战,马祥麟和张凤仪当然也会知道,他们很可能有所行动。

    没想到北边的官军没动,南方倒是来了一支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