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陇州城外,李自成正进行着他起兵以来打得最顺的一仗。
所用的谋略非常简单,首先,刘宗敏率领三十个骑兵突袭了陇州。陇州的守军猝不及防,以为流寇大举进攻,竟一哄而散,李自成率领的接应部队还没到,刘宗敏已经占领了陇州。
有些事情写在里似乎是扯淡,但是在历史上就真的发生了,只不过历史上率三十骑突袭陇州的是高杰。
李自成被乡勇打死,张献忠侦察敌情的时候被一箭射死,还有李自成带几十骑斩杀罗汝才等等这些事,难道就不扯淡嘛?可它们都发生了。郑芝龙、马吉翔、陈邦傅、李成栋、孙可望等人的生平,如果不是出现在史书上,而是出现在里,肯定会有人骂作者胡编乱造。潞藩监国、唐桂之争、迁界禁海、明廷流亡缅甸、暹罗邀请李定国攻打清迈、陈上川干涉高棉内战这些事情,哪个作家靠想象力编得出来?
更何况,还有什么事比只有几万丁壮的建州女真征服明朝更荒谬吗?就连《高堡奇人》里那个轴心国打赢了二战的世界,看起来都比它可信。
和这些事情相比,陈奇瑜被李自成牵着鼻子走,伸着脖子往闯军的圈套里钻,实在是不值一提。
陈奇瑜在车厢峡的招抚彻底失败,张献忠等人借招抚之机突围,再度纵横秦中。此时陕西的各家反王总数不下二十万,陈奇瑜、洪承畴左支右绌,焦头烂额,虽然官军总能打胜仗,但层出不穷的农民军摁下葫芦又起瓢,每天都有新的饥民造反,根本打不尽杀不完。
陇州失守,陈奇瑜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他派出贺人龙前来救援。贺人龙赶到时,发现闯军已经撤离了陇州,连城内百姓都全部逃散,陇州成了一座空城。就在贺人龙进驻陇州,正要上报“大捷”的时候,避入陇州的闯军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将贺部兵马包围在了城内。
陈奇瑜又派参将王世明来解陇州之围,接下来便是标准的围城打援了。王世明部被闯军伏击,全军覆没。
这下陈奇瑜没辙了,车厢峡一战,他手下的部队损失颇大,之后追击张献忠等人,长途奔袭至凤翔,队伍疲惫不堪。贺人龙被困,王世明被歼,他手上已经没有了可以随时出动的机动兵力。唐通要防守汉中走不开,柳国镇、刘迁、杨正芳这些人的兵马都需要休整,陈奇瑜只能驻军凤翔,眼睁睁地看着联军一边围攻陇州,一边攻略周围的州县坞堡。
自卢氏分兵始,王瑾又与李自成大半年没见了。他会合了李过和刘芳亮之后,便由渭河以南行军至大散关以北、千陇山以南的位置,渡过渭河进入千陇山,与李自成会合。
现在李自成、郭汝磐、郭应聘、焦得名、拓养坤、高见、张文耀、张献忠八营人马汇聚于陇州周边,总兵力超过十万,声势极壮。他们接连攻下了汧阳、麟游,凤翔府城以北完全成了联军的天下。联军甚至突入西安府境内,攻下了邠州、永寿、三水。刘芳亮、马世耀、刘汝魁、高应双带着闯军在秦州缴获的马匹,放牧于三水。
但是兵力多了,粮食供给问题就变得越来越严重。再加上各部军纪不一,打粮的时候常有冲突。李自成是惯做老好人的,一直尽量维持团结,刘宗敏和田见秀则多次明白地对拓养坤和高见表达过“你们什么时候滚蛋”的意见。
刘宗敏性情暴烈,田见秀性情温和,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却非常一致,拓高二营既不能配合闯军的行动,又到处烧杀淫掠,军纪比官军还差,要他们有什么用。
既然联军联不下去,大家还是赶快分兵的好,张献忠首先提出,贺人龙死守陇州,强攻是打不下来的,就算打得下来也得伤亡惨重。要是围城,十万大军堆在城外,不等贺人龙绝粮,联军就先饿死了。所以不如只留一部分人在陇州,其余人分开行动。
其实闯军还是比较愿意和张献忠一起行动的。张献忠行事并不仁慈,但是西营的纪律很严格,就算有杀戮也是有组织有纪律地报复反抗者,不会像拓养坤和高见那样乱抢一通。而这会儿陇州周边也没什么反抗者,陈奇瑜的援兵不来,附近的县城和地主坞堡都不堪一击。
商议之后,张献忠和拓养坤、高见、张文耀四营一起东进同官一带,以缓解陇州周边的粮食压力,闯营则北上平凉。
今年平凉又是大饥,从现在地里的情况来看,秋收应该也收不到什么粮食。这里是韩王的封地,而且离洪承畴的驻地固原只有一百六十里,一般的反王都不愿意到这里来。
但李自成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从官军俘虏的供述以及缴获的塘报中得知,洪承畴正在防备金国和贺兰部的战事,陕西镇和三边兵马都不能轻易调动。平凉有饥荒,就意味着有饥民,各县城的防御力量势必削弱,闯军到那里去,不见得能吃饱,但也不会断粮。如果可以攻下平凉城,打开韩王府,那么问题也就解决了。
王瑾掐指一算,闯军应该打不下平凉。但是李自成制订的计划并无问题,在历史线已经变得乱七八糟的现在,王瑾也不敢下定论。反正李自成就算打不过也跑得掉,倒不必担心。
所用的谋略非常简单,首先,刘宗敏率领三十个骑兵突袭了陇州。陇州的守军猝不及防,以为流寇大举进攻,竟一哄而散,李自成率领的接应部队还没到,刘宗敏已经占领了陇州。
有些事情写在里似乎是扯淡,但是在历史上就真的发生了,只不过历史上率三十骑突袭陇州的是高杰。
李自成被乡勇打死,张献忠侦察敌情的时候被一箭射死,还有李自成带几十骑斩杀罗汝才等等这些事,难道就不扯淡嘛?可它们都发生了。郑芝龙、马吉翔、陈邦傅、李成栋、孙可望等人的生平,如果不是出现在史书上,而是出现在里,肯定会有人骂作者胡编乱造。潞藩监国、唐桂之争、迁界禁海、明廷流亡缅甸、暹罗邀请李定国攻打清迈、陈上川干涉高棉内战这些事情,哪个作家靠想象力编得出来?
更何况,还有什么事比只有几万丁壮的建州女真征服明朝更荒谬吗?就连《高堡奇人》里那个轴心国打赢了二战的世界,看起来都比它可信。
和这些事情相比,陈奇瑜被李自成牵着鼻子走,伸着脖子往闯军的圈套里钻,实在是不值一提。
陈奇瑜在车厢峡的招抚彻底失败,张献忠等人借招抚之机突围,再度纵横秦中。此时陕西的各家反王总数不下二十万,陈奇瑜、洪承畴左支右绌,焦头烂额,虽然官军总能打胜仗,但层出不穷的农民军摁下葫芦又起瓢,每天都有新的饥民造反,根本打不尽杀不完。
陇州失守,陈奇瑜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他派出贺人龙前来救援。贺人龙赶到时,发现闯军已经撤离了陇州,连城内百姓都全部逃散,陇州成了一座空城。就在贺人龙进驻陇州,正要上报“大捷”的时候,避入陇州的闯军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将贺部兵马包围在了城内。
陈奇瑜又派参将王世明来解陇州之围,接下来便是标准的围城打援了。王世明部被闯军伏击,全军覆没。
这下陈奇瑜没辙了,车厢峡一战,他手下的部队损失颇大,之后追击张献忠等人,长途奔袭至凤翔,队伍疲惫不堪。贺人龙被困,王世明被歼,他手上已经没有了可以随时出动的机动兵力。唐通要防守汉中走不开,柳国镇、刘迁、杨正芳这些人的兵马都需要休整,陈奇瑜只能驻军凤翔,眼睁睁地看着联军一边围攻陇州,一边攻略周围的州县坞堡。
自卢氏分兵始,王瑾又与李自成大半年没见了。他会合了李过和刘芳亮之后,便由渭河以南行军至大散关以北、千陇山以南的位置,渡过渭河进入千陇山,与李自成会合。
现在李自成、郭汝磐、郭应聘、焦得名、拓养坤、高见、张文耀、张献忠八营人马汇聚于陇州周边,总兵力超过十万,声势极壮。他们接连攻下了汧阳、麟游,凤翔府城以北完全成了联军的天下。联军甚至突入西安府境内,攻下了邠州、永寿、三水。刘芳亮、马世耀、刘汝魁、高应双带着闯军在秦州缴获的马匹,放牧于三水。
但是兵力多了,粮食供给问题就变得越来越严重。再加上各部军纪不一,打粮的时候常有冲突。李自成是惯做老好人的,一直尽量维持团结,刘宗敏和田见秀则多次明白地对拓养坤和高见表达过“你们什么时候滚蛋”的意见。
刘宗敏性情暴烈,田见秀性情温和,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却非常一致,拓高二营既不能配合闯军的行动,又到处烧杀淫掠,军纪比官军还差,要他们有什么用。
既然联军联不下去,大家还是赶快分兵的好,张献忠首先提出,贺人龙死守陇州,强攻是打不下来的,就算打得下来也得伤亡惨重。要是围城,十万大军堆在城外,不等贺人龙绝粮,联军就先饿死了。所以不如只留一部分人在陇州,其余人分开行动。
其实闯军还是比较愿意和张献忠一起行动的。张献忠行事并不仁慈,但是西营的纪律很严格,就算有杀戮也是有组织有纪律地报复反抗者,不会像拓养坤和高见那样乱抢一通。而这会儿陇州周边也没什么反抗者,陈奇瑜的援兵不来,附近的县城和地主坞堡都不堪一击。
商议之后,张献忠和拓养坤、高见、张文耀四营一起东进同官一带,以缓解陇州周边的粮食压力,闯营则北上平凉。
今年平凉又是大饥,从现在地里的情况来看,秋收应该也收不到什么粮食。这里是韩王的封地,而且离洪承畴的驻地固原只有一百六十里,一般的反王都不愿意到这里来。
但李自成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他从官军俘虏的供述以及缴获的塘报中得知,洪承畴正在防备金国和贺兰部的战事,陕西镇和三边兵马都不能轻易调动。平凉有饥荒,就意味着有饥民,各县城的防御力量势必削弱,闯军到那里去,不见得能吃饱,但也不会断粮。如果可以攻下平凉城,打开韩王府,那么问题也就解决了。
王瑾掐指一算,闯军应该打不下平凉。但是李自成制订的计划并无问题,在历史线已经变得乱七八糟的现在,王瑾也不敢下定论。反正李自成就算打不过也跑得掉,倒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