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台,我们得征粮了,否则一旦在辽州和流寇形成僵持,兄弟们就要挨饿了。”马科使用了“征粮”这个词,而不是官军常用的“打粮”,但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李卑叹了口气:“这事让榆林兵来办吧,放心,分粮的时候我一定不会亏待西宁兵。”
马科对李卑的人品还是信得过的,他也知道自己的兵马不像李卑的嫡系那样纪律严明,要是派他们下乡抢粮,肯定会惹出各种事端,而且浪费时间。让榆林兵去,能最快速度地把粮食搞到,对他带来的西宁兵也没什么坏处。
“记住!我们是正规军,不是土匪。刀不许出鞘,不许调戏妇女,违者军法从事!”李卑派去各村征粮的都是自己的嫡系亲将统带的精锐部队,以确保不出岔子。这时亲兵来报,各村的乡绅、里正、长老都请来了,李卑急忙又去接见这些人。
“诸位父老,某也知道你们各有难处,可是这样推三阻四,不肯出粮,流贼何日可平?倘若流贼来了,对你们还会像某一样客气吗?”这一带普遍穷困,也没有太大的士绅,所谓乡绅,无非是一些小地主出身的秀才、各里里正、宗族的长老之类的人物,连个举人都没有。对于李卑这样的大官,他们哪里敢得罪,只是不住哀告。
与那些宁肯粮食在地窖里发霉也不拿出来的狗大户不同,这些处在大明食物链中下层的人是真困难。如果按照李卑的要求交粮,不仅他们的个人财产会受重大损失,他们代表的村子的过冬存粮也会被削减到极危险的地步。到了明年春荒时节,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去逃荒,而这些逃荒的人有很多会成为新的流寇。
但如果不征粮,说不定李卑手下的兵也要造反去当流寇了。
一位老秀才求告道:“数日前流寇过境,已经勒索过我等一番,村内委实已无余粮。”马科冷笑道:“好啊,你们给流寇粮食,不给官军粮食,这不是通匪吗!”老秀才吓得面如土色,作声不得。马科恫吓道:“告诉你们,老子的兵几天没吃饭了,要是把他们饿极了,我可管束不住!”
李卑和马科一个劝告一个恐吓,好歹从这些小地主、富农嘴里抠出了一些粮食。下乡征粮的队伍也陆续回来了,情况很不理想。李卑为防止激起民变,下令对富户多取,穷户少取,征粮数最多不能超过每户存粮的一半。李卑检视了一下征回来的粮食,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大米白面,他甚至还看到了树皮粉和橡子面混合的野菜团子。这么杂七杂八地凑在一起,大约有十日之粮。
这已经是只靠威慑能搞到的粮食的极限了,如果再提高征粮额度,恐怕不等和流寇开战,就先要和本地的老百姓打一仗了。
李卑暂时松了口气,有十天的粮食,他就能让军心再稳定七八天。马科的队伍也都是马科从家乡带来的子弟兵,军心比较好控制。只要尽快打下辽州,缴获一批流寇的辎重,这个难关就能过去了。
“协台,我下乡时打听过了,这里老百姓的余粮大多都被流寇买去了。流寇花钱真他妈豪奢,卖粮人开什么价他们就给什么价,一点工夫都没耽搁,一天就把粮食收齐去辽州了。”亲兵的汇报让李卑着实吃了一惊,他略一思索,叹了口气:“这样一来,老百姓可要恨上官军了。我何尝不想给钱,可现在连他娘的军饷都快发不出来了。奶奶的,流寇哪来这么多钱?”
花钱买粮食不仅是道德问题,也是效率问题。下乡抢粮看似没有成本,却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平时显不出来,一到现在这种要比拼行军速度的时候,抢粮的弊端就很明显了。
马科说:“这个闯将李自成与他贼不同,惯能以假仁假义愚弄百姓。他在怀庆杀了郑王,抢得金银财宝众多,自然有钱买粮。况且闯贼经常用簪环首饰、绫罗绸缎一类难以变现的东西强买百姓的粮食牲畜,百姓也不见得拥戴他们。”
李卑摇了摇头,没有答话。闯贼强买强卖就是假仁假义,那官军直接明抢又算什么?
我他妈自幼立志从军,是为了抗虏保国,想打的是经常来陕北烧杀掳掠的蒙古游骑,为什么我现在的工作却是和鞑子一样从老百姓嘴里抢粮食?
有这样疑问的官军远不止李卑一个,但是短时间内,他们谁也得不到答案,或许永远都不能。
崇祯五年腊月二十八,补充了粮食的官军终于来到了辽州城下。军令如山,尤世禄也不敢再一直耽搁下去。二十七日晚上,张宗衡又派来了使者,告诉尤世禄,三日之内再不拿下辽州,定当上本严参。
官军就如同快要开学的小学生急着补作业一样,连夜进兵。五更时分,他们抵达了辽州城下。尤世禄和李卑也希望趁着人最困倦的时候发动突袭,一举夺下辽州。
官军一直摸到城下,城头的守军都没有反应。官军大喜,尤世禄、尤人龙父子亲自督阵,架起梯子登城。
李卑叹了口气:“这事让榆林兵来办吧,放心,分粮的时候我一定不会亏待西宁兵。”
马科对李卑的人品还是信得过的,他也知道自己的兵马不像李卑的嫡系那样纪律严明,要是派他们下乡抢粮,肯定会惹出各种事端,而且浪费时间。让榆林兵去,能最快速度地把粮食搞到,对他带来的西宁兵也没什么坏处。
“记住!我们是正规军,不是土匪。刀不许出鞘,不许调戏妇女,违者军法从事!”李卑派去各村征粮的都是自己的嫡系亲将统带的精锐部队,以确保不出岔子。这时亲兵来报,各村的乡绅、里正、长老都请来了,李卑急忙又去接见这些人。
“诸位父老,某也知道你们各有难处,可是这样推三阻四,不肯出粮,流贼何日可平?倘若流贼来了,对你们还会像某一样客气吗?”这一带普遍穷困,也没有太大的士绅,所谓乡绅,无非是一些小地主出身的秀才、各里里正、宗族的长老之类的人物,连个举人都没有。对于李卑这样的大官,他们哪里敢得罪,只是不住哀告。
与那些宁肯粮食在地窖里发霉也不拿出来的狗大户不同,这些处在大明食物链中下层的人是真困难。如果按照李卑的要求交粮,不仅他们的个人财产会受重大损失,他们代表的村子的过冬存粮也会被削减到极危险的地步。到了明年春荒时节,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去逃荒,而这些逃荒的人有很多会成为新的流寇。
但如果不征粮,说不定李卑手下的兵也要造反去当流寇了。
一位老秀才求告道:“数日前流寇过境,已经勒索过我等一番,村内委实已无余粮。”马科冷笑道:“好啊,你们给流寇粮食,不给官军粮食,这不是通匪吗!”老秀才吓得面如土色,作声不得。马科恫吓道:“告诉你们,老子的兵几天没吃饭了,要是把他们饿极了,我可管束不住!”
李卑和马科一个劝告一个恐吓,好歹从这些小地主、富农嘴里抠出了一些粮食。下乡征粮的队伍也陆续回来了,情况很不理想。李卑为防止激起民变,下令对富户多取,穷户少取,征粮数最多不能超过每户存粮的一半。李卑检视了一下征回来的粮食,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大米白面,他甚至还看到了树皮粉和橡子面混合的野菜团子。这么杂七杂八地凑在一起,大约有十日之粮。
这已经是只靠威慑能搞到的粮食的极限了,如果再提高征粮额度,恐怕不等和流寇开战,就先要和本地的老百姓打一仗了。
李卑暂时松了口气,有十天的粮食,他就能让军心再稳定七八天。马科的队伍也都是马科从家乡带来的子弟兵,军心比较好控制。只要尽快打下辽州,缴获一批流寇的辎重,这个难关就能过去了。
“协台,我下乡时打听过了,这里老百姓的余粮大多都被流寇买去了。流寇花钱真他妈豪奢,卖粮人开什么价他们就给什么价,一点工夫都没耽搁,一天就把粮食收齐去辽州了。”亲兵的汇报让李卑着实吃了一惊,他略一思索,叹了口气:“这样一来,老百姓可要恨上官军了。我何尝不想给钱,可现在连他娘的军饷都快发不出来了。奶奶的,流寇哪来这么多钱?”
花钱买粮食不仅是道德问题,也是效率问题。下乡抢粮看似没有成本,却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平时显不出来,一到现在这种要比拼行军速度的时候,抢粮的弊端就很明显了。
马科说:“这个闯将李自成与他贼不同,惯能以假仁假义愚弄百姓。他在怀庆杀了郑王,抢得金银财宝众多,自然有钱买粮。况且闯贼经常用簪环首饰、绫罗绸缎一类难以变现的东西强买百姓的粮食牲畜,百姓也不见得拥戴他们。”
李卑摇了摇头,没有答话。闯贼强买强卖就是假仁假义,那官军直接明抢又算什么?
我他妈自幼立志从军,是为了抗虏保国,想打的是经常来陕北烧杀掳掠的蒙古游骑,为什么我现在的工作却是和鞑子一样从老百姓嘴里抢粮食?
有这样疑问的官军远不止李卑一个,但是短时间内,他们谁也得不到答案,或许永远都不能。
崇祯五年腊月二十八,补充了粮食的官军终于来到了辽州城下。军令如山,尤世禄也不敢再一直耽搁下去。二十七日晚上,张宗衡又派来了使者,告诉尤世禄,三日之内再不拿下辽州,定当上本严参。
官军就如同快要开学的小学生急着补作业一样,连夜进兵。五更时分,他们抵达了辽州城下。尤世禄和李卑也希望趁着人最困倦的时候发动突袭,一举夺下辽州。
官军一直摸到城下,城头的守军都没有反应。官军大喜,尤世禄、尤人龙父子亲自督阵,架起梯子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