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斌的话恭恭敬敬客客气气,可刘飞扬却听出了一丝的不满,不过她现在没空理会这些,头也不抬地道,“侍书,你去清点一下,看够不够两万人用的。”
侍书听了这话才反应过来,刘飞扬要这些流萤是做什么用的,指挥着唐斌身后的人道,“你们跟我出去。”
“不用数了。”同样反应过来刘飞扬要流萤做什么的唐斌拦下侍书,回答道,“全营一共一千六百四十二只流萤灯,这里一共是五百七十三只。这些流萤灯在山间每只大约可供二十人照明使用。两万人的话,还缺四百二十七只。”
等到唐斌说完,不仅侍书看着他目瞪口呆,连刘飞扬都抬起了埋在卷轴上的脑袋。可能是第一次被两个姑娘这么看着,唐斌的脸慢慢红了起来,不自在地扭了扭脖子道,“末将这就叫人把其他的送来。”
“你叫他们去传话就好。”刘飞扬看着唐斌,毫不掩饰对他的欣赏,“这些似乎都不在你的职责范围之内,你怎么知道地这么清楚?”
唐斌看了看刘飞扬,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小的时候家里买不起蜡烛,夏天都是用流萤灯的。后来进了军中,看大家夏天的时候用烛火、火堆照明不方便,就抓了流萤做成了流萤灯给大家用。”
刘飞扬点点头,目光回到卷轴上,“你去找人交班,一会跟我走。”
“大小姐,你这是什么意思?”唐斌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侍书掩唇偷笑,“就是字面意思,小姐叫你跟着她啊。”
唐斌恍恍惚惚地转身出了营帐,虽然觉得不真实,但好在没有忘记照做。终于等唐斌一行人出了营帐,刘飞扬丢开手里的炭笔,伸个懒腰往椅背上一靠,“有送来关于城外周军动向的消息么?”
人总是这样,当你某个时间在某件事上钻了牛尖角的时候,同样的时间不同的事上也容易钻牛尖角,但是当你最开始钻牛尖角的那件事得到了解决,马上其他的事也就迎刃而解了。刘飞扬现在就是这样,夜晚在山间行军既要保证安全又不能暴露行踪,那照明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是在冬天树木凋零,自然不愁月光照不下来,但如今正值盛夏,月光根本照不下来无法借用,刚才光想着怎么不让火把暴露行踪,却没想到干脆弃了火把换别的用。流萤灯不仅能保证照明,而且不会因为光亮太盛而暴露行踪,即便被人看到了,往密草中一塞也能掩饰过去,火把可没有这么便利的。
如今想通了这个关窍,连带着怎么赶在周军之前埋伏下来的事也想通了,干嘛非要在他们之前埋伏下来?总共就那么点地方,地形再复杂也是有限的,更何况城外的周军至少还有三万之众,如果在抢地形的时候对上,自己在人数上就吃了大亏了。倒不如先叫他们去找地方,等他们找好地方埋伏下来了,再悄悄摸清他们埋伏的地点,然后从背后包抄,反正他们埋伏的地方左不过也就只有那么几处。再者,李继勋、李肃被俘,周军此时没有一个能服众的来领导他们,所以在埋伏的时候很有可能是东一伙人西一伙人各自为政,而自己此时还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如果不确定各处埋伏的大致人数,到时候因为人数安排失当导致失利,那可就太不值当了。
想通了这些,刘飞扬不禁有些感慨,自己到底还是太年轻,阅历不够,遇事容易钻死胡同牛角尖,看来以后还是要多跟郭氏、杨继业这些人取取经,更要学会凡事多换几个角度看,说不定哪个角度就能柳暗花明了。
侍书从怀里掏出一封信交到刘飞扬手上,“这是刚才交代人去买药的时候送上来的。”
刘飞扬点点头接过打开,城外的周军一个时辰前就已经集结完毕,并且分批进入了太岳山中。晋城城主的女儿,再加两路两万晋城军,这个“功劳”的诱惑还真大。不过也是,如果不能在新的主帅接管之前立下足够的功劳,谁知道他们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麻烦呢?
刘飞扬将信递给侍书,吩咐道,“传话下去,叫人跟在周军后面,摸清他们埋伏的具体地点,以及各个地方埋伏的人数。”
侍书将刘飞扬递给自己的信就着烛火烧了扔在盂盆中,应一声是退了出去。
刘飞扬食指微曲,轻扣着书桌,难不成又要来一次黎明前的厮杀?两万人对三万人,厮杀完了,还能剩下多少人?有没有别的法子能在不损耗、少损耗己方人马的情况下,全歼敌方的三万人?有一个法子倒是省事又利索,可是一个控制不好,整个太岳山就都被毁了,甚至……
刘飞扬打住自己的思路没有再往下想,这个法子是目前为止她能想到的最便利的法子,但是后果却也可能是所有法子中最严重的。
刘飞扬身后有一个书架,放着几本兵书和沁州的城志,这是杨继业的习惯,总要在随手可及的地方放上几本兵书和当地的城志,以便及时查阅当地的一些情况,好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最适宜的作战计划。
刘飞扬伸手拿了沁州城志过来翻阅,查询着历年来这个时候沁州城的天气状况。对比了数年同时期的降水之后,刘飞扬松了一口气,往年沁州城这个时候确实会有几场大雨,看来还真是老天帮忙啊,所以只要小心控制,这个法子的可行性还是蛮大的。
侍书听了这话才反应过来,刘飞扬要这些流萤是做什么用的,指挥着唐斌身后的人道,“你们跟我出去。”
“不用数了。”同样反应过来刘飞扬要流萤做什么的唐斌拦下侍书,回答道,“全营一共一千六百四十二只流萤灯,这里一共是五百七十三只。这些流萤灯在山间每只大约可供二十人照明使用。两万人的话,还缺四百二十七只。”
等到唐斌说完,不仅侍书看着他目瞪口呆,连刘飞扬都抬起了埋在卷轴上的脑袋。可能是第一次被两个姑娘这么看着,唐斌的脸慢慢红了起来,不自在地扭了扭脖子道,“末将这就叫人把其他的送来。”
“你叫他们去传话就好。”刘飞扬看着唐斌,毫不掩饰对他的欣赏,“这些似乎都不在你的职责范围之内,你怎么知道地这么清楚?”
唐斌看了看刘飞扬,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小的时候家里买不起蜡烛,夏天都是用流萤灯的。后来进了军中,看大家夏天的时候用烛火、火堆照明不方便,就抓了流萤做成了流萤灯给大家用。”
刘飞扬点点头,目光回到卷轴上,“你去找人交班,一会跟我走。”
“大小姐,你这是什么意思?”唐斌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侍书掩唇偷笑,“就是字面意思,小姐叫你跟着她啊。”
唐斌恍恍惚惚地转身出了营帐,虽然觉得不真实,但好在没有忘记照做。终于等唐斌一行人出了营帐,刘飞扬丢开手里的炭笔,伸个懒腰往椅背上一靠,“有送来关于城外周军动向的消息么?”
人总是这样,当你某个时间在某件事上钻了牛尖角的时候,同样的时间不同的事上也容易钻牛尖角,但是当你最开始钻牛尖角的那件事得到了解决,马上其他的事也就迎刃而解了。刘飞扬现在就是这样,夜晚在山间行军既要保证安全又不能暴露行踪,那照明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是在冬天树木凋零,自然不愁月光照不下来,但如今正值盛夏,月光根本照不下来无法借用,刚才光想着怎么不让火把暴露行踪,却没想到干脆弃了火把换别的用。流萤灯不仅能保证照明,而且不会因为光亮太盛而暴露行踪,即便被人看到了,往密草中一塞也能掩饰过去,火把可没有这么便利的。
如今想通了这个关窍,连带着怎么赶在周军之前埋伏下来的事也想通了,干嘛非要在他们之前埋伏下来?总共就那么点地方,地形再复杂也是有限的,更何况城外的周军至少还有三万之众,如果在抢地形的时候对上,自己在人数上就吃了大亏了。倒不如先叫他们去找地方,等他们找好地方埋伏下来了,再悄悄摸清他们埋伏的地点,然后从背后包抄,反正他们埋伏的地方左不过也就只有那么几处。再者,李继勋、李肃被俘,周军此时没有一个能服众的来领导他们,所以在埋伏的时候很有可能是东一伙人西一伙人各自为政,而自己此时还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如果不确定各处埋伏的大致人数,到时候因为人数安排失当导致失利,那可就太不值当了。
想通了这些,刘飞扬不禁有些感慨,自己到底还是太年轻,阅历不够,遇事容易钻死胡同牛角尖,看来以后还是要多跟郭氏、杨继业这些人取取经,更要学会凡事多换几个角度看,说不定哪个角度就能柳暗花明了。
侍书从怀里掏出一封信交到刘飞扬手上,“这是刚才交代人去买药的时候送上来的。”
刘飞扬点点头接过打开,城外的周军一个时辰前就已经集结完毕,并且分批进入了太岳山中。晋城城主的女儿,再加两路两万晋城军,这个“功劳”的诱惑还真大。不过也是,如果不能在新的主帅接管之前立下足够的功劳,谁知道他们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麻烦呢?
刘飞扬将信递给侍书,吩咐道,“传话下去,叫人跟在周军后面,摸清他们埋伏的具体地点,以及各个地方埋伏的人数。”
侍书将刘飞扬递给自己的信就着烛火烧了扔在盂盆中,应一声是退了出去。
刘飞扬食指微曲,轻扣着书桌,难不成又要来一次黎明前的厮杀?两万人对三万人,厮杀完了,还能剩下多少人?有没有别的法子能在不损耗、少损耗己方人马的情况下,全歼敌方的三万人?有一个法子倒是省事又利索,可是一个控制不好,整个太岳山就都被毁了,甚至……
刘飞扬打住自己的思路没有再往下想,这个法子是目前为止她能想到的最便利的法子,但是后果却也可能是所有法子中最严重的。
刘飞扬身后有一个书架,放着几本兵书和沁州的城志,这是杨继业的习惯,总要在随手可及的地方放上几本兵书和当地的城志,以便及时查阅当地的一些情况,好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最适宜的作战计划。
刘飞扬伸手拿了沁州城志过来翻阅,查询着历年来这个时候沁州城的天气状况。对比了数年同时期的降水之后,刘飞扬松了一口气,往年沁州城这个时候确实会有几场大雨,看来还真是老天帮忙啊,所以只要小心控制,这个法子的可行性还是蛮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