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明教裂变,华山之期(1/4)
柯崇云终于同意上位,全金发自是没有白费一番口舌。
见他若有所思,全金发也不再打扰,转身离开御花园,去寻杨妙真去了。
柯崇云也没有多言,歇了一会儿,又翻开了无字书,细细推敲起来。
书中所言的百姓代表大会,自然是柯镇恶的手笔。
不过柯镇恶虽是从后世而来,但受限于眼界和格局,对这个制度却也没有多么深入的研究,只不过在与冯蘅谈论当不当皇帝的时候随口提了一嘴。
倒是冯蘅对此颇感兴趣,问了许多细节。
柯镇恶自然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都说了出来。
后世华夏的那一套制度也是经过了几十年的摸索,才渐渐形成的体系,照搬到这个世界自然是不现实的。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结构、意识形态与后世相差甚远,后世从满清到新华夏,中间也是饱经苦难,又经过多次文化洗礼,中途还走过不少弯路,才终于走出了独属于自己的道路。
而在一千年前的现在,想要搞民主那一套,显然是没可能的。
就拿皇帝来说,如果有个人跟你说,这天下不需要皇帝,便能运转的更好,差不多大多数人都会说你是白日做梦,小部分人会直接报官把你当反贼抓起来,最后一小撮人会拍着肩膀跟你说“兄弟,你说的对,跟我上山当土皇帝去!”
这就是意识形态的差别。
冯蘅饱读经史,自然知道柯镇恶所说的那一套有多么不切实际,但是有些东西却对她很有启发。
比如说这个百姓代表大会。
百姓就是人民,一个意思,但百姓代表大会却不是一回事。
毕竟如今中原的百姓八成都是不识字的,你跟他说民主,他只想当地主,真正有见识、读书识字的却是地主豪强书香门第出身的士子。
而愿意为底层百姓发声的,天底下估计也就只有一个明教了,可惜明教的手段也足够粗暴,直接造反。
于是冯蘅便想,反正明教门徒都是出身于底层百姓,不如就让他们成为底层百姓的代表。
你们的教规不是说不准当官么,那么就不设官职,每隔一段时间来召开这么一次大会,把百姓见到的不公,不满全都说出来。
你明教弟子就老老实实的在底层给朝廷当个眼线,我给你发声的途径,你就乖乖的,别一天到晚想着造反。
见他若有所思,全金发也不再打扰,转身离开御花园,去寻杨妙真去了。
柯崇云也没有多言,歇了一会儿,又翻开了无字书,细细推敲起来。
书中所言的百姓代表大会,自然是柯镇恶的手笔。
不过柯镇恶虽是从后世而来,但受限于眼界和格局,对这个制度却也没有多么深入的研究,只不过在与冯蘅谈论当不当皇帝的时候随口提了一嘴。
倒是冯蘅对此颇感兴趣,问了许多细节。
柯镇恶自然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都说了出来。
后世华夏的那一套制度也是经过了几十年的摸索,才渐渐形成的体系,照搬到这个世界自然是不现实的。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结构、意识形态与后世相差甚远,后世从满清到新华夏,中间也是饱经苦难,又经过多次文化洗礼,中途还走过不少弯路,才终于走出了独属于自己的道路。
而在一千年前的现在,想要搞民主那一套,显然是没可能的。
就拿皇帝来说,如果有个人跟你说,这天下不需要皇帝,便能运转的更好,差不多大多数人都会说你是白日做梦,小部分人会直接报官把你当反贼抓起来,最后一小撮人会拍着肩膀跟你说“兄弟,你说的对,跟我上山当土皇帝去!”
这就是意识形态的差别。
冯蘅饱读经史,自然知道柯镇恶所说的那一套有多么不切实际,但是有些东西却对她很有启发。
比如说这个百姓代表大会。
百姓就是人民,一个意思,但百姓代表大会却不是一回事。
毕竟如今中原的百姓八成都是不识字的,你跟他说民主,他只想当地主,真正有见识、读书识字的却是地主豪强书香门第出身的士子。
而愿意为底层百姓发声的,天底下估计也就只有一个明教了,可惜明教的手段也足够粗暴,直接造反。
于是冯蘅便想,反正明教门徒都是出身于底层百姓,不如就让他们成为底层百姓的代表。
你们的教规不是说不准当官么,那么就不设官职,每隔一段时间来召开这么一次大会,把百姓见到的不公,不满全都说出来。
你明教弟子就老老实实的在底层给朝廷当个眼线,我给你发声的途径,你就乖乖的,别一天到晚想着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