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外将,可他在邺城驻屯的各支中军里的影响力丝毫不比中领军、中护军差。
毕竟骁骑将军一职在曹魏立国、发展过程中,是有特殊含义的;其特殊意义,就如关羽的荡寇军。
因此秦朗也在中枢走动,常住门下省,参与三省各种机密会议。
在处理何晏事件后,秦朗照常来中书省坐班,他每隔两天、三天要去城郊军营视察军队,抚慰吏士,缔结军心,增加掌控力。
其他时间则在中枢参政议政,如果间隔一段时间没有参政,他回来第一时间就是阅览公文存档,以了解他不在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事情。
秦朗以不是宗室的宗室身份协助曹丕把控门下省、中书省,自然而然的在中书省里不讨人喜欢。
倒是陈群的尚书省比较清闲,基本上门下省议政,中书省拟定诏书,尚书省负责发布……所以尚书省不需要为国家大事操心,就是一个书写诏书、盖印的机构。
没错,中书省的存在,压制、剥夺了尚书省的许多权力。
曹丕草创制定的三省制度,已经暴露出冗杂的一面……规划是很完美的,门下省协助皇帝议政;中书省进行完善、修补,选择最优的解决办法;最后尚书省把关,颁发诏书、政令。
可目前丢失了大部分疆域,曹魏中枢急需要一个高效率的理政环境。
所以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往往都是集中起来一起讨论、议政,当场议定,当场颁布;又或者两两一组临时碰头进行决议。
这种情况下,秦朗以宗室将军的身份,踩着门下省的门槛儿,在三省公议时混到了一席之地。在这种高度上观政、参政,秦朗个人的素养自然得到了许多增强。
而现在,他在翻阅中书省公文时看到镇南将军满宠的相关奏报,满宠上奏朝中,认为汉室以田豫为护匈奴中郎将移镇兖州,恐怕是有意为马良伸张威势,以方便马良入朝参政。
满宠在奏章中指出季汉的弱点,就在于关羽年老,现在季汉最重要的就是关羽、诸葛亮之间的和平过渡。
这个过渡期间,关羽肯定是愿意放权给诸葛亮,不可能直接交给田信,或交给张飞。
关羽、诸葛亮一个愿给,一个愿意离开益州入朝执政……那问题来了,谁代替诸葛亮坐镇益州?
唯有马良,马良才能保证益州的稳定,进而保证季汉各方格局的稳定。
所以马良要在诸葛亮入朝前先入朝担任公卿显要职务,而马良缺一个硬军功,那现在擅长打机动奔袭战田豫入驻兖州,极有可能会带来一支两三千规模的骑兵。
有马良积攒的粮秣,田豫极有可能在秋收时一反常态,向河北发动一场奇袭战。
因此满宠制定了一个大计划,一方面调洛阳镇的镇兵东出,袭击颍川、陈留之侧翼,一方面东边的平原镇进行拉练性质的都试,即考核选拔军吏,也牵制对面张飞的青州军。
毕竟骁骑将军一职在曹魏立国、发展过程中,是有特殊含义的;其特殊意义,就如关羽的荡寇军。
因此秦朗也在中枢走动,常住门下省,参与三省各种机密会议。
在处理何晏事件后,秦朗照常来中书省坐班,他每隔两天、三天要去城郊军营视察军队,抚慰吏士,缔结军心,增加掌控力。
其他时间则在中枢参政议政,如果间隔一段时间没有参政,他回来第一时间就是阅览公文存档,以了解他不在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事情。
秦朗以不是宗室的宗室身份协助曹丕把控门下省、中书省,自然而然的在中书省里不讨人喜欢。
倒是陈群的尚书省比较清闲,基本上门下省议政,中书省拟定诏书,尚书省负责发布……所以尚书省不需要为国家大事操心,就是一个书写诏书、盖印的机构。
没错,中书省的存在,压制、剥夺了尚书省的许多权力。
曹丕草创制定的三省制度,已经暴露出冗杂的一面……规划是很完美的,门下省协助皇帝议政;中书省进行完善、修补,选择最优的解决办法;最后尚书省把关,颁发诏书、政令。
可目前丢失了大部分疆域,曹魏中枢急需要一个高效率的理政环境。
所以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往往都是集中起来一起讨论、议政,当场议定,当场颁布;又或者两两一组临时碰头进行决议。
这种情况下,秦朗以宗室将军的身份,踩着门下省的门槛儿,在三省公议时混到了一席之地。在这种高度上观政、参政,秦朗个人的素养自然得到了许多增强。
而现在,他在翻阅中书省公文时看到镇南将军满宠的相关奏报,满宠上奏朝中,认为汉室以田豫为护匈奴中郎将移镇兖州,恐怕是有意为马良伸张威势,以方便马良入朝参政。
满宠在奏章中指出季汉的弱点,就在于关羽年老,现在季汉最重要的就是关羽、诸葛亮之间的和平过渡。
这个过渡期间,关羽肯定是愿意放权给诸葛亮,不可能直接交给田信,或交给张飞。
关羽、诸葛亮一个愿给,一个愿意离开益州入朝执政……那问题来了,谁代替诸葛亮坐镇益州?
唯有马良,马良才能保证益州的稳定,进而保证季汉各方格局的稳定。
所以马良要在诸葛亮入朝前先入朝担任公卿显要职务,而马良缺一个硬军功,那现在擅长打机动奔袭战田豫入驻兖州,极有可能会带来一支两三千规模的骑兵。
有马良积攒的粮秣,田豫极有可能在秋收时一反常态,向河北发动一场奇袭战。
因此满宠制定了一个大计划,一方面调洛阳镇的镇兵东出,袭击颍川、陈留之侧翼,一方面东边的平原镇进行拉练性质的都试,即考核选拔军吏,也牵制对面张飞的青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