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第六十一章(2/11)
“咱不给他们当户部官员,是为了敲打他们!咱不知道,换个地方的人当,也会贪吗?但那地方,一旦勾连起来,是你想也想不出来的一张大网,到时,你就是网中之鱼了!真是气煞咱也,还好你四叔,有点气性,靖难了!”
朱棣一听,喜得那叫一个面红耳赤,心想,果然,父皇虽然平常不说,但他心底深深爱着我,我果然,是在奉爹靖难!
他不禁左顾右盼,挺胸叠肚,仿佛大获全胜,耀武扬威。
【洪武年间,由于户部掌钱粮,朱元璋非常警惕中央户部官员和地方把持赋税的吏员勾结。】
朱元璋大声:“没错,看看浙西秋粮!”
【而洪武18-19年颁布的第三版大诰里,涉案地方官吏77人,苏松地区58人,约占75,罪名包括一系列的贪赃枉法、欺上瞒下等等。
朱元璋非常地域黑的评价道:“人不能自生、终于取死者,无如苏、松、嘉、湖四府之吏。”
他规定了,苏、松、浙、赣地区之人,不得为户部官,这条为官地域回避原则。
这当然是偏颇的,江南人多,基数大,纯概率学出坏蛋的人数也会多。
但老朱简单粗暴的概括为,我看不惯你们的风气,风气懂不懂?
啊……他真的好像窗外每天搁那巡逻的教导主任啊,什么都看不惯,好烦。
他那么007,真的不秃头吗?秃了的吧,感觉古代帽子真是个遮地中海秃头的神器。】
老朱听了这段,原本想说很多很多的,这时却气了个倒仰:“咱什么时候秃了?咱怎么不知道?咱的头发浓密着呢!”
而儿子们,在旁边议论:“地中海?是不是那种,外面一有头发,而中间没有?”
他们不觉摸了摸自己的大脑中顶,悟了:
“好形象啊!”
说罢,便不由自主,看向戴着帽子的老朱。
老朱用喷火的眼睛,将那些投过来的视线,一道道看回去。
看什么看?再看,咱把……咱把你们个个弄成地中海!
【终明一朝,都在执行这条祖制,范围偶有不同,有时是官,有时是官吏,但苏松之人确实鲜少为户部官。
朱棣一听,喜得那叫一个面红耳赤,心想,果然,父皇虽然平常不说,但他心底深深爱着我,我果然,是在奉爹靖难!
他不禁左顾右盼,挺胸叠肚,仿佛大获全胜,耀武扬威。
【洪武年间,由于户部掌钱粮,朱元璋非常警惕中央户部官员和地方把持赋税的吏员勾结。】
朱元璋大声:“没错,看看浙西秋粮!”
【而洪武18-19年颁布的第三版大诰里,涉案地方官吏77人,苏松地区58人,约占75,罪名包括一系列的贪赃枉法、欺上瞒下等等。
朱元璋非常地域黑的评价道:“人不能自生、终于取死者,无如苏、松、嘉、湖四府之吏。”
他规定了,苏、松、浙、赣地区之人,不得为户部官,这条为官地域回避原则。
这当然是偏颇的,江南人多,基数大,纯概率学出坏蛋的人数也会多。
但老朱简单粗暴的概括为,我看不惯你们的风气,风气懂不懂?
啊……他真的好像窗外每天搁那巡逻的教导主任啊,什么都看不惯,好烦。
他那么007,真的不秃头吗?秃了的吧,感觉古代帽子真是个遮地中海秃头的神器。】
老朱听了这段,原本想说很多很多的,这时却气了个倒仰:“咱什么时候秃了?咱怎么不知道?咱的头发浓密着呢!”
而儿子们,在旁边议论:“地中海?是不是那种,外面一有头发,而中间没有?”
他们不觉摸了摸自己的大脑中顶,悟了:
“好形象啊!”
说罢,便不由自主,看向戴着帽子的老朱。
老朱用喷火的眼睛,将那些投过来的视线,一道道看回去。
看什么看?再看,咱把……咱把你们个个弄成地中海!
【终明一朝,都在执行这条祖制,范围偶有不同,有时是官,有时是官吏,但苏松之人确实鲜少为户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