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冀南自己憋了半天气,把被子往头上一扯,睡觉。

    两个人婚后头一遭开始冷战。

    第二天早晨,方冀南天蒙蒙亮就起床,穿衣洗漱、吃了陈菊英给他做的早饭,回屋拿挎包时,脚步顿了顿,冷着个脸给冯妙丢下一句“我走了”,骑车出门赶去镇中学上班。

    冯妙也是算准了这一点。平白无故的,她要是找别的茬儿跟他吵架,都不用他张嘴,她娘就得先数落她,闹得厉害了,长辈们一准掐指打杈先修理她。而两口子炕上那点子事,他敢横,她就哭闹撒泼,她还就不信了,这狗男人敢因为这个跟她闹出来,他真能有脸把因为这种事吵架说出口。

    冯妙琢磨着,两人这么冷战一段时间,先让她过了眼前这个坎儿。

    只要不怀上老三,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中间方冀南就没再回来过,一晃五六天,腊月二十放了寒假,方冀南骑车带着冯跃进一起回来。

    镇中学居然还发了福利,两块肥皂、一斤山楂、还有一条学校池塘里学农搞生产养的鱼,是一条花鲢,约莫两三斤重。

    方冀南跟爷爷和岳父母一起住,大过年的,便又在镇上又买了一斤猪肉、五斤大米,算是孝敬长辈的年礼。

    方冀南把那条鱼挂在车把上,一进门,大子就两眼放光跑过去,两只小手虚摸着那鱼,嘴里:“哇!”撒腿跑回来拽着陈菊英去看,“姥姥,姥姥,鱼,鱼哦,大鱼哦!”

    冯妙在西屋门口伸伸头,见方冀南抱起大子笑眯眯的样子,索性一缩头,抱着二子又缩回屋里去了。

    鉴于小馋猫惊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守着那条鱼愣是不肯离开,当天中午陈菊英就把鱼炖了。

    乡间规矩,宴席上鸡、鱼一类的东西,鸡头鱼头要上席尊长才能吃的,家里自然也一样,爷爷接过冯福全递来的筷子,先从鱼头上夹了一块到自己面前,看看大子那馋样儿,便笑呵呵挑了一块雪白的鱼鳃肉放到大子碗里,其他人才纷纷伸筷子。

    刚端碗呢,二子就哼哼唧唧地扭来扭去,经验使然,冯妙知道小东西大概要便便了。

    可真是,专挑她吃饭的时候,冯妙笑骂了一句,只好放下筷子赶紧去管他。鱼肚子上刺少的肉都喂了大子,再来一个同样馋得两眼放光的半大小子冯跃进,两三斤的鱼炖完了也没多少,等冯妙收拾好小二子再去吃时,便只剩下中间一截鱼骨头了。

    还好陈菊英有先见之明,切了两个大萝卜一起炖。天冷,冯妙吃的时候饭菜都冷了。陈菊英只顾着盛饭倒水、喂大子,也还没吃呢,冯妙端去厨房重新热一下,娘儿俩才吃上饭。

    陈菊英看着低头吃饭的闺女,笑道:“人口多,一条鱼吃嘴不到肚,你爷爷说过年前生产队就下网捞村西水库的鱼,分给社员们过年呢,到时候咱们炖一条大的。”

    冯妙明白她娘这是在安慰她。这年月,就算是冯家日子宽裕些,饭桌上也见不到几次荤菜。陈菊英自己是吃不到嘴里的,却还惦记着给喂奶的闺女吃一口。

    “娘,那不是他还割了一斤肉吗。”冯妙说,“剁成肉馅,多放点儿白菜,都包包子吧,要吃大家一起吃。”

    “现在都吃了,年不过了?”陈菊英拿着筷子开始盘算,“年初一好歹包一顿肉饺子,还得再预备年后待客的菜,过了年你爷爷免不了邀几个长辈来家里坐坐,还有年初二接你大姑回门,回门要是吃不到肉,你信不信,你大姑能讲我们好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