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南阳太守(1/3)

    再临许都,曹朋的心情却很平静。

    这座东汉末年的都城,从最初的残破,到而今的繁荣,却无法引起他半点情绪的波澜。而今的许都,和四年前的许都又是一番模样。巍峨皇城,城墙似乎比四年前高了许多,面积也增加了许多。但在曹朋看来,那只不过是一个被扩大了的牢笼,其性质并没有太多的区别。

    “去年陛下言,皇城太小,气度不足。”

    曹真脸上透出鄙薄之色,冷冷道:“于是那些老东西便一个个在朝堂上请命,叫嚣着要扩建都城。父亲不得已,只得应下请求。可是那些老东西却不罢休,今年又提出许多非分之想。”

    曹朋知道,曹真口中的‘老家伙’,是那些东归老臣。

    说他们忠于汉室,但实际上又各有打算;说他们怀有私心,可一个个坚定的站在汉帝左右。

    与其说是国家栋梁,倒不如说他们是一群蛀虫。

    曹朋对这些人,其实并无好感。

    “文举公,可曾闹过?”

    曹真一怔,旋即摇摇头,“孔融这两年倒是非常安静,很少出面,大多数时间在家中潜心学问。

    年初,他和刘祯、阮瑀合著《文论》,倒是引起了不少人关注。

    父亲也非常赞赏,还称赞他此举,乃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伟业,并赐三百金,让他们用于搜集失传的珍本,加以修编撰写。这件事也是最近一段时间,许都议论最多的事情。不少人受孔融等人的影响,也开始加以修学。似陈琳王粲徐干等人,都时常去向孔融求教。”

    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在曹朋耳边回响。

    王粲、陈琳、徐干、刘祯……

    这不就是传说中,那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吗?

    不过,在曹朋的记忆中,建安七子好像没几个能有好下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恐怕就是孔融了。

    在曹朋心里,孔融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生,文士。

    他所要做的应该是潜心学问,而不是参与朝堂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虽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读书人心中的抱负,但也要因人而异。孔融是个很纯粹的文人,根本不懂得什么朝堂上的权谋诡诈。若把他投入朝堂之中,早晚都会被撕成碎片,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下。反倒是让他潜心学问,有心情就去问两句,没心情就不理不睬。超然物外,方能保全其身。若孔融在历史上真的能够做到这般,恐怕老曹也不会下狠下,灭了他一家。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