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郎多才俊兼年少
这位一生倒霉透顶的杜老头,虽然因为我的缘故,没有机会在长安叛军的拘禁中,穷级无聊的一边晒太阳,一边做诗自勉自叹“李陵苏武是我师”纭纭,但是还是一样的霉运高照,因此失去出奔西北朝廷的机会,要知道西北朝廷,对自敌占区冒死来投的义臣,是非常宽贷优遇的,哪怕你是个废才,为了鼓励后来者也会给个清贵悠闲的职位,而在同样历史时空,他这时候已经在西北行在,依靠老熟人房倌的当任中书省下正五品的左拾遗,
不过他还是一样的倒霉,三十五岁以前都在读书与游历,三十五岁后回到长安,又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好不容易因为战乱沦陷敌手,又机缘巧合进入朝廷中枢,却不得重用,就因为他是非常念旧和记恩的人,后来房倌亲自指挥大军被杀的大败,众人都纷纷与房撇清关系,划清界限,只有他和少数人还为房倌辨说,结果被迁怒为房倌一党而遭到贬斥。最后只能去投靠老友入幕,混口饭吃。
有时候我实在怀疑,这人的倒霉,是否和他的性格和人品有关系,要知道同时代,同样声明隆著的李白,飞扬洒脱才情跃跃,起码还风光过一段时间,哪怕被贬斥了,还是依旧是名动公卿,争相延聘的存在,我派去庐山的人还是迟了一步,只找到他的家人,正主儿早被盘踞江陵的永王,厚聘去入幕了,估计等到永王倒台,他也要开始倒霉了。而对于这位杜老头,我实在无话可说了,所谓文章诗歌做的再好,但不能当饭吃,如果没有其他的专长,对我来说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要一个文坛宗师,学匠领袖,我手下无疑有更好的选择。
让我惊艳一时的所谓美女,是杜老头隔壁不远的一家四姐妹,不仅仅是她们在旁邻那些避难者中鹤立鸡群的容貌和气质,但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们家的老仆,我一眼就看出来,这个面容有些可怖的老仆,那可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兵才有的伤痕,至少曾经是一个出生入死过的军人,这么种风貌,我也就在薛嵩的所谓谱代家将,身上感受过,不由让人更猜测起她们的来历来了,毕竟山河破碎,无数高门大族都有人沦为庶人,哪怕宗室骨肉流落民间,也不罕见。
据说这家姐妹相当有性格,也相当的自强自立,秉礼守节、深入简出,只是对陌生人和外来者有一种淡淡,却据人于千里之外的警然和戒惧,只有在面对杜夫人杨氏,才稍稍放下一些妗然和慎防。
然而,我也没有多少时间在这小山谷里玩猜谜游戏,附近的执令官带来一个突发状况,需要我回去处理,留下一些生活所需的米布就离开了。
回到洛阳的驻地,依旧是操演声习习,但一走近中军,老远就可以听见,副将韦韬,在苦口婆心的劝说声
“城武,还是回去把,这战场凶险,你年岁还小,你那房下可就你这么一个。”
“再说你还没冠礼,企有。”
他面前,席地坐着有些衣裳褴褛的少年,倔着个脸一句话都不说。
“老大。军上可回来了”看见我,韦韬松了一口气,有些头疼的捏捏额头
“帮我劝劝这小子。居然要投军”
“这位就是韦十四郎么”
我仔细端详起,这连称毛头小子都不及的少年,依稀有些稚气的面孔,倒与韦韬有三分相似,依稀可以看出英朗跳脱的痕迹,一身的浅色布衣,沾满了尘土和大小口子。
不由百感交集,难道这小屁孩,就是继高适、严武之后,镇蜀十一年,总共击破吐蕃军队的总数是四十八万,擒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一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取铁桥16城,俘其五王,把南诏打得献地图和上贡求降,并且为他立纪功碑,时人称在世武侯的韦睾。
那个历史上著名的唐吐盟誓碑,也不是吐蕃突然觉得良心发现,战争是不对的,要搞民族大团结,而是被与他连绵战争打的国困民穷,国力衰竭的内忧外患的情形下,不得不修养声息的需要,所以某些官方教材真的害死人。
据说他少时有异象,既生一月,其家召群僧会食。有一胡僧,貌甚陋,不召而至。谓婴儿曰,“此子乃诸葛武侯之后身耳”纭纭。
心中却有些感触,这算不算“伤仲永”式的拔苗助长,通过韦老二的名义,这么早把他给拉出来了,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要知道这时候,他这时候还在江夏游学呢。
所谓江夏游学,是因为当时唐朝尚未全部普及学校,而国子监等官学,是只要官身子弟,地方上的士子们,除了字闭门读书,还有依靠长辈和族人的推荐,追随一些名士到处游学的传统,既可以做学问,也可以增长见识,他从学的,就是江夏姜使君的学馆。
这位一生倒霉透顶的杜老头,虽然因为我的缘故,没有机会在长安叛军的拘禁中,穷级无聊的一边晒太阳,一边做诗自勉自叹“李陵苏武是我师”纭纭,但是还是一样的霉运高照,因此失去出奔西北朝廷的机会,要知道西北朝廷,对自敌占区冒死来投的义臣,是非常宽贷优遇的,哪怕你是个废才,为了鼓励后来者也会给个清贵悠闲的职位,而在同样历史时空,他这时候已经在西北行在,依靠老熟人房倌的当任中书省下正五品的左拾遗,
不过他还是一样的倒霉,三十五岁以前都在读书与游历,三十五岁后回到长安,又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好不容易因为战乱沦陷敌手,又机缘巧合进入朝廷中枢,却不得重用,就因为他是非常念旧和记恩的人,后来房倌亲自指挥大军被杀的大败,众人都纷纷与房撇清关系,划清界限,只有他和少数人还为房倌辨说,结果被迁怒为房倌一党而遭到贬斥。最后只能去投靠老友入幕,混口饭吃。
有时候我实在怀疑,这人的倒霉,是否和他的性格和人品有关系,要知道同时代,同样声明隆著的李白,飞扬洒脱才情跃跃,起码还风光过一段时间,哪怕被贬斥了,还是依旧是名动公卿,争相延聘的存在,我派去庐山的人还是迟了一步,只找到他的家人,正主儿早被盘踞江陵的永王,厚聘去入幕了,估计等到永王倒台,他也要开始倒霉了。而对于这位杜老头,我实在无话可说了,所谓文章诗歌做的再好,但不能当饭吃,如果没有其他的专长,对我来说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要一个文坛宗师,学匠领袖,我手下无疑有更好的选择。
让我惊艳一时的所谓美女,是杜老头隔壁不远的一家四姐妹,不仅仅是她们在旁邻那些避难者中鹤立鸡群的容貌和气质,但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们家的老仆,我一眼就看出来,这个面容有些可怖的老仆,那可是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兵才有的伤痕,至少曾经是一个出生入死过的军人,这么种风貌,我也就在薛嵩的所谓谱代家将,身上感受过,不由让人更猜测起她们的来历来了,毕竟山河破碎,无数高门大族都有人沦为庶人,哪怕宗室骨肉流落民间,也不罕见。
据说这家姐妹相当有性格,也相当的自强自立,秉礼守节、深入简出,只是对陌生人和外来者有一种淡淡,却据人于千里之外的警然和戒惧,只有在面对杜夫人杨氏,才稍稍放下一些妗然和慎防。
然而,我也没有多少时间在这小山谷里玩猜谜游戏,附近的执令官带来一个突发状况,需要我回去处理,留下一些生活所需的米布就离开了。
回到洛阳的驻地,依旧是操演声习习,但一走近中军,老远就可以听见,副将韦韬,在苦口婆心的劝说声
“城武,还是回去把,这战场凶险,你年岁还小,你那房下可就你这么一个。”
“再说你还没冠礼,企有。”
他面前,席地坐着有些衣裳褴褛的少年,倔着个脸一句话都不说。
“老大。军上可回来了”看见我,韦韬松了一口气,有些头疼的捏捏额头
“帮我劝劝这小子。居然要投军”
“这位就是韦十四郎么”
我仔细端详起,这连称毛头小子都不及的少年,依稀有些稚气的面孔,倒与韦韬有三分相似,依稀可以看出英朗跳脱的痕迹,一身的浅色布衣,沾满了尘土和大小口子。
不由百感交集,难道这小屁孩,就是继高适、严武之后,镇蜀十一年,总共击破吐蕃军队的总数是四十八万,擒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一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取铁桥16城,俘其五王,把南诏打得献地图和上贡求降,并且为他立纪功碑,时人称在世武侯的韦睾。
那个历史上著名的唐吐盟誓碑,也不是吐蕃突然觉得良心发现,战争是不对的,要搞民族大团结,而是被与他连绵战争打的国困民穷,国力衰竭的内忧外患的情形下,不得不修养声息的需要,所以某些官方教材真的害死人。
据说他少时有异象,既生一月,其家召群僧会食。有一胡僧,貌甚陋,不召而至。谓婴儿曰,“此子乃诸葛武侯之后身耳”纭纭。
心中却有些感触,这算不算“伤仲永”式的拔苗助长,通过韦老二的名义,这么早把他给拉出来了,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要知道这时候,他这时候还在江夏游学呢。
所谓江夏游学,是因为当时唐朝尚未全部普及学校,而国子监等官学,是只要官身子弟,地方上的士子们,除了字闭门读书,还有依靠长辈和族人的推荐,追随一些名士到处游学的传统,既可以做学问,也可以增长见识,他从学的,就是江夏姜使君的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