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淡淡扫了他一眼,意味不明,之后便再度将注意放到姜云身上:“如此之巧,可会有人相信?”

    姜云答得沉稳:“不知内情之人会查,做贼心虚之人会避,不闻不问之人,多半是事不关己,无所畏惧,而除此之外,便意味着他们知道是何人所为。”

    她说得坦坦荡荡,却不提如何调查。至此,就不是他们和大理寺能插手的了。

    皇帝未置可否,说回先前之事:“你应当不曾见过长乐?”

    姜云恭恭敬敬地应了一声。她又发现了皇帝和太子的一处相同。

    “你的母亲与长乐交情极深,太子接见西戎使团,你也随着一道去吧。”

    皇帝的声音里隐隐透着一丝笑意,姜云和明燎齐声应命。

    这一关,算是暂且过去了。

    两件事似乎都有定论,他们也该告退。明燎却忽然进言:“臣以为护国寺之事,宜交付大理寺少卿裴济来查。”

    姜云克制住转身的冲动,有意不去看他。此之一谏,有些离奇。

    皇帝似乎并不意外:“为何?”

    明燎道:“裴济为官清正,断案有方,且行事严谨,从无疏漏。此外,他是武官出身,功力不凡。”

    不易利诱,也不易灭口。

    皇帝略一颔首:“言之有理。”却不说是否采纳。

    而明燎点到为止,携姜云告退。

    一路无言,直到返回东宫,姜云才问道:“殿下为何推举裴济?”

    明燎所说的理由不可谓不合理。裴济本为行伍之人,后得皇帝看重,外放于州县,屡居要职。如今年不满四十,便曾先后提调四州之事,功绩斐然,称得上是年轻有为。

    但他并不是个合适的人选,他是徐太傅的学生。

    东宫没有理由冒这个险,徐家当然也不会插手其间,但纵使他们行得正,站得直,也经不起皇帝的疑心。

    知道此事的人不过寥寥,而大理寺中能人繁多,未必不如裴济出色。倘若皇帝信任裴济,即使明燎不提,他也会以事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