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后的第一天晚上,朱高煦住在乾清宫。这是大明皇帝起居的地方。
果然又没睡好,整晚上心里都不踏实!可能是还没习惯的缘故罢。他的心情非常复杂,既有新奇与兴奋,也有不安稳的不安全感。
毕竟是皇帝才能睡的地方,光是这个比格就能让朱高煦感到兴奋;后宫还有几万个女子任他挑选,虽然顾不过来,但是想想拥有那么多,一时间还是很爽的。
但是乾清宫这个寝宫、睡眠舒适性确实有点差。建造的时候应该只考虑帝王的规格和唯我独尊的地位了,完全不能给人放松的感受。
汉王府的亲王寝宫也很大,但远远比不上这里;且乾清宫周围光秃秃的,内外随时有人当值。这里就像宫女宦官们上班的办公场所,而没有卧室的感觉。
而且朱高煦总觉得哪里不安全!细想起来,又谈不上具体哪里有问题。
从建筑格局上看,显然太祖皇帝监督设计时、很在意皇帝的安全问题。在皇城中轴线上的乾清宫、坤宁宫两大建筑,位于一个大型四合院一般的区域内;四面都是宫城内最高的墙,墙体中有数的几道门、都修建了门楼,没有任何小门、偏门等出入口。
只要用信得过的人守卫位于后宫中|央、乾清宫坤宁宫所在的闭合区域,不相干的人一个都进不来。
朱高煦当然重新部署了人手,除了从汉王府带过来的宦官曹福,他启用了王景弘与侯显暂且负责司礼监(太宗设立的司礼监,此时不批红不涉|政,主要职能是掌管宫中宦官的人事)。命令侯显等人挑选宫女宦官,负责乾清宫的值守。
但这样依旧无法消除朱高煦心中朦胧的隐忧!
他自问并非一个猜忌心重的人,恰恰相反,曾做过赌|徒老哥的朱高煦,十分具有冒险精神。但登基第一天就寝,他就有点疑神疑鬼了,难道当皇帝的人都是这样吗?
他也忽然有点理解父皇,为何除了在母后那里留宿,从来不与别人过夜了。昨夜朱高煦甚至连临幸一个陌生女子的心情也没有,曹福悄悄问过,但朱高煦摇头拒绝了。
早上起来,在宦官宫女的簇拥下,朱高煦做着御辇,按部就班地出乾清门,去御门(奉天门)处理政事。
刚刚登基,朱高煦不打算急着干任何大事;必须要缓一缓才行……现在的时期十分敏|感,从京师到地方,无数眼睛都盯着新皇要怎么执|政呢!朱高煦希望大伙儿先安安心心,别觉得他不会给人们好日子过!
特别是很多文官们,在这种没有太大外部威胁国家的时代,估摸他们最想看到一个啥也不干、只爱修车的皇帝。这样大伙儿都不用提心吊胆、焦头烂额了。
但是朱高煦也并不怠政,第二天就去御门处理奏章、商议国事。他最近两天的表现,应该看起来是非常规矩的皇帝。
及至御门,朱高煦坐上宝座。当值的官吏、宦官,以及文官侯海、裴友贞都到了,大伙儿行大礼。礼仪之后,朱高煦也不议事,径直翻看送上来的奏章,准备批阅。
眼下京师的文武,几乎已经全部奉诏了,中央机|构差不多已纳入新君体系之下。登基诏,亦由各官署誊抄,以邸报的形式、通知大明各省府州县官署。
地方上的官员只要上表道贺,或是不爽朱高煦的人被|迫屈|服、写奏章称呼圣上,都算是奉诏成为了武德朝的臣民。如果摆明了不奉诏,那就是不承认武德朝的合法性,当然算是公然谋|反;等待他们的必定是朝廷官军的武力平叛!
朱高煦批阅奏章,很快就感觉枯燥了。因为今天的奏章,几乎全是贺表,大同小异的奉承之言;起初看着是很爽的,毕竟人都喜欢被人捧着,但看了一百份雷同的东西,也会觉得十分无聊……
果然又没睡好,整晚上心里都不踏实!可能是还没习惯的缘故罢。他的心情非常复杂,既有新奇与兴奋,也有不安稳的不安全感。
毕竟是皇帝才能睡的地方,光是这个比格就能让朱高煦感到兴奋;后宫还有几万个女子任他挑选,虽然顾不过来,但是想想拥有那么多,一时间还是很爽的。
但是乾清宫这个寝宫、睡眠舒适性确实有点差。建造的时候应该只考虑帝王的规格和唯我独尊的地位了,完全不能给人放松的感受。
汉王府的亲王寝宫也很大,但远远比不上这里;且乾清宫周围光秃秃的,内外随时有人当值。这里就像宫女宦官们上班的办公场所,而没有卧室的感觉。
而且朱高煦总觉得哪里不安全!细想起来,又谈不上具体哪里有问题。
从建筑格局上看,显然太祖皇帝监督设计时、很在意皇帝的安全问题。在皇城中轴线上的乾清宫、坤宁宫两大建筑,位于一个大型四合院一般的区域内;四面都是宫城内最高的墙,墙体中有数的几道门、都修建了门楼,没有任何小门、偏门等出入口。
只要用信得过的人守卫位于后宫中|央、乾清宫坤宁宫所在的闭合区域,不相干的人一个都进不来。
朱高煦当然重新部署了人手,除了从汉王府带过来的宦官曹福,他启用了王景弘与侯显暂且负责司礼监(太宗设立的司礼监,此时不批红不涉|政,主要职能是掌管宫中宦官的人事)。命令侯显等人挑选宫女宦官,负责乾清宫的值守。
但这样依旧无法消除朱高煦心中朦胧的隐忧!
他自问并非一个猜忌心重的人,恰恰相反,曾做过赌|徒老哥的朱高煦,十分具有冒险精神。但登基第一天就寝,他就有点疑神疑鬼了,难道当皇帝的人都是这样吗?
他也忽然有点理解父皇,为何除了在母后那里留宿,从来不与别人过夜了。昨夜朱高煦甚至连临幸一个陌生女子的心情也没有,曹福悄悄问过,但朱高煦摇头拒绝了。
早上起来,在宦官宫女的簇拥下,朱高煦做着御辇,按部就班地出乾清门,去御门(奉天门)处理政事。
刚刚登基,朱高煦不打算急着干任何大事;必须要缓一缓才行……现在的时期十分敏|感,从京师到地方,无数眼睛都盯着新皇要怎么执|政呢!朱高煦希望大伙儿先安安心心,别觉得他不会给人们好日子过!
特别是很多文官们,在这种没有太大外部威胁国家的时代,估摸他们最想看到一个啥也不干、只爱修车的皇帝。这样大伙儿都不用提心吊胆、焦头烂额了。
但是朱高煦也并不怠政,第二天就去御门处理奏章、商议国事。他最近两天的表现,应该看起来是非常规矩的皇帝。
及至御门,朱高煦坐上宝座。当值的官吏、宦官,以及文官侯海、裴友贞都到了,大伙儿行大礼。礼仪之后,朱高煦也不议事,径直翻看送上来的奏章,准备批阅。
眼下京师的文武,几乎已经全部奉诏了,中央机|构差不多已纳入新君体系之下。登基诏,亦由各官署誊抄,以邸报的形式、通知大明各省府州县官署。
地方上的官员只要上表道贺,或是不爽朱高煦的人被|迫屈|服、写奏章称呼圣上,都算是奉诏成为了武德朝的臣民。如果摆明了不奉诏,那就是不承认武德朝的合法性,当然算是公然谋|反;等待他们的必定是朝廷官军的武力平叛!
朱高煦批阅奏章,很快就感觉枯燥了。因为今天的奏章,几乎全是贺表,大同小异的奉承之言;起初看着是很爽的,毕竟人都喜欢被人捧着,但看了一百份雷同的东西,也会觉得十分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