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2月,八路军总部为统一太南地区的作战指挥,将115师344旅、新编第1旅(由晋豫边游击支队和115师344旅688团合编)、独立游击支队、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3纵队和河北民军第1旅,在山西陵川、平城一带成立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左总长,政委还是黄大将。

    4月,黄政委率八路军第2纵队的344旅(688团改编为新1旅1团,由旅长韦杰率新1旅留在太行,688团团部随纵队东进冀鲁豫)、河北民军第一旅和南进支队,准备出发。

    途中,黄政委、韩参谋长率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部、直属队和特务营为一路,第2纵队下属的344旅为另一路,从晋东南的武涉跨过平汉铁路,越过敌人的封锁线前往冀鲁豫地区,准备与杨上将率领的冀鲁豫支队等部会合后,过陇海路南下。

    华北抗日民军第1旅也随黄、韩到冀鲁豫。新1旅留在太行山坚持斗争,不久改为隶属八路军129师建制。

    2月初,中干队由平顺县转移到漳河边的一个小镇上,归教导团领导。教导团1营营营长为陈发鸿、政委为邓一凡。

    中干队的政治课主要是“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学”、“党的建设”和“政治工作”。

    这些课目大都由教员讲授。张庆林还利用课余时间仔细的了《共产党宣言》。

    军事课除了游击战术之外,还有班排战术和队列动作。

    张庆林原身是第一次作为一名普通一兵在操场上,在野外接受较为正规的军事训练。结合前世的经历,使他通过了从立正稍息开始到各种转法步法和队列变换训练。

    同时通过战术训练初步懂得了如何战胜敌人的作战方法。尽管学习时间只有三个月,但这次学习为张庆林后来训练部队和带兵打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月20日八路军第二纵队奉命率领三四四旅由平顺、高平地区东出太行,跨越平汉铁路进入冀鲁豫平原执行新的任务。

    纵队中干队奉命结业,学员各回原部。张庆林和好友张天才、王义夫等背起背包,沿着漳河追赶部队。

    纵队于4月初率领三四四旅从平顺地区出发,东出太行山,进至邯郸以西集结。由于时间紧迫,纵队中干队来不及结业就宣布解散,学员们各回原部分配工作。

    张庆林和张天才、王义夫二人,背上行李,结伙赶队。他们沿着漳河边的崎岖山路行进。

    将要沿着十八盘盘山路下山之前,张庆林站在头顶彩云,手摘星斗的太行之巅,举目向东遥望,一眼看不到边的华北大平原呈现在眼前,心中感到无限宽阔。

    也深深感到中国,太辽阔,太伟大了。可是美丽的土地正遭受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蹂躏,有待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抵抗,恢复你那完整而美丽的尊容。

    在沙河以西的一个大村子里,他们赶上了部队。三人向三四四旅政治部组织科田科长报了到,随后政治部高主任接见了他们。高主任是陕北人,个头不高,下巴留着山羊胡,一双有神的眼睛,操着浓厚的陕北口音,颇善谈吐,待人和气。

    二纵队扩编之前他是三四四旅政治部的组织科长。各团青年干事常在组织科聚会,他对张庆林也比较了解,张庆林对他也有敬佩之感。高主任代表政治部欢迎张庆林他们的归来,向他们介绍了部队将要执行的任务,并告诉了他们都将分配到重新组建的新688团工作。

    4月20日的夜晚,经过周密的准备,部队在沙河附近顺利地通过平汉铁路,进入冀南平原。这是张庆林第二次夜过敌人封锁线。

    冀鲁豫平原地形平坦,人口稠密,村庄大而多,道路纵横交错,交通方便。部队刚从山沟里走向平原,很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