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本质区别

    第1239章本质区别

    薛双双一番长篇大论,把满朝文武说的一愣一愣的。

    这番言论乍一听好像极有道理,可在场的这些文武百官,哪个不是人老成精的狐狸,又不是蒙昧无知的愚民,哪有那么容易糊弄?

    薛双双给他们说的,只是选取的这件事情当中,发展最好的一种情况,再夸大一点效果说给他们听。

    真实情况,肯定没有她说的这么完美完善。

    并且这个说法对于各位大人来说,甚至对于国上下家有恒产的富户们来说,也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因为薛双双忘记了,对于他们来说,用人最讲究的就是忠心,一个不忠心的奴才,哪怕本事再好,也是得不到重用的。

    所以在重要岗位上,所安排的人选,基本上就是从家生奴才里挑出来的,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家生子。

    至于那些不甚重要的岗位,只要舍得卖力气干活就可以了,需要什么天赋?

    所以这一条理由,显然也说服不了这些大人们,反而让他们更加警惕。

    因为有天赋的孩子,得到培养和没有得到培养,最终的成就天差地别。

    如果是现在这样,大部分人都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就算真的有读书的天赋也不知道,从而被埋没,泯然众人,最终成为广大碌碌无为的最底层的民众之一。

    可随着民教育的普及和开展,当一个人发现自己有读书的天分,确定自己可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提升阶级,更换门庭。

    那么这些人,就会用尽力,不顾一切的争取出人头地的机会。

    这一部分人,就是凭空多出来的,和他们这些高门大族抢占资源的。

    而且还有更深远的一点,哪怕薛双双现在说的再好听,说这个民基础教育,方便给他们这些高门大族培养人才,可实际上,在场的文武百官都知道,朝廷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又是开学堂,又是免费进行教育,教这些孩子读书识字,可不是为了把他们培养成高门大户的奴才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给朝廷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

    所谓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

    朝廷的这种做法,或许在最初的时候,看起来成效不大,可是天长日久积累下来,便会爆发可怕的力量。

    量变引起质变,这些从底层民众当中走出来的孩童,经过读书明智,最终会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成为什么,而最终又能成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