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分三种:普通青年,文艺青年,213青年,人二土逐渐认识到自己不是个文艺青年,虽然上大学的时候他觉得他是,但是慢慢的他意识到自己不爱看书,不懂绘画,音乐对他来说可有可无,他很羡慕那些能戴着耳机一边听歌一边上班的人,他就是做不到,从上学时他就这样。唯一能让他跟文艺青年挂上点边儿的是电影,上大学时他一个人闷在寝室看了大部分国外的经典的电影,当然也会看一些小众的,文艺的大闷片儿。

    年轻人喜欢发表一些高论,以表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和深刻。人二土就经常在网上发表对电影的评价,有时还会跟网友因为观点不合大吵特吵,投入的很。当然,为了证明自己是懂电影的,他还会给自己选喜欢导演,并且列出所谓的理由。

    当时他最喜欢的导演是大卫芬奇,因为不管是惊悚悬疑,还是宏大叙事,大卫芬奇都带着他自己独有的风格:每个画面都带着纯正的美国味儿和浓浓的时代感;当然通过电影讲故事他也有一套,他能用看起来简单的情节和略显尴尬的对话营造出极为惊恐的效果,处处都有那种让人觉得不合理,“这是怎么了?”的感觉,但是恰恰巧妙之处就在于观众会愿意跟着他的讲述去想这种不合理的合理之处,就像被他带入了他的一个特定的引力场,所有的规则都不是正常的,但是却心安理得的接受。

    演员方面人二土也会按中外和男女去分类,国内的女演员他最喜欢周迅,也是因为那部《如果爱》,那是他跟梅林一起看的为数不多的好电影,也让人二土深深的记住了周迅。

    “张学友的歌声真是无敌,太好听了。”梅林从电影院出来边走边说。

    “确实,音乐剧能拍的这么好也是难得,张学友演的也不错。”人二土还沉浸在电影的情绪中没出来,只是随口附和一下。

    “你喜欢这个结局吗?”梅林又问。

    “这种无奈不是更能让人记住吗?”

    “但是我不喜欢这种结局,看电影是为了开心嘛。”梅林有些心情低落。

    “就是一部电影嘛,喜怒哀乐全了才是人生。”

    “挺感慨啊。”梅林取笑他。

    “有点吧,你说咱俩将来不会也相忘于江湖吧。”

    “切,说什么呢!”梅林转身看着人二土,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抱抱~”,她开始撒娇。

    人二土抱着她,“我是小火炉,温暖全世界!”

    这是她俩为数不多的温馨时刻,随着见面的减少和吵架的增多,原来的温存一点点的消退,就像逐渐变凉的水,一点点的流逝,索然无味却又不忍放手。

    梅林和小D最近总是一起外出爬山,因为小D加入了一个户外驴友群,把梅林也拉了进去,人二土不喜欢爬山,就把他的那个大背包给了梅林。一次小李跟人二土吃饭,

    “你跟你那大胖女朋友怎么样了?怎么没见你提起啊。”

    “就那样呗,她最近总去爬山,加入了一个驴友群。”

    “你这。。。”小李似乎欲言又止。

    “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