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皇明祖训的修订,老朱和小朱知道这些就好,暂时没必要让其他人知晓。
至于说朱允煐这段时间继续住在乾清宫,很多人该知道的就知道,就算知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都是习以为常的,今上是皇太孙的时候就经常留宿在乾清宫。
这些事情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在意的,主要就是该知道的就知道,该如何执行就如何执行。对于朝堂大事来说,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影响的,该如何就如何。
茹瑺、梅殷以及刘廌在这个时候是比较忙的,作为英示元年的这一次会试,他们十足重视。也拟好了题目,这些都是需要朱允煐去过目的。
朱允煐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前两天才和老朱说了要改《大诰》,现在题目就出现了。
其实老朱亲制四编《大诰》,他将之作为对天下臣民进行政治教育的课本,推行也是十分有力的。这其中就包括将《大诰》列为全国各级学术的必修课程,科举考试从中出题。
老朱也下令给国子监正官,严督诸生熟读讲解、以资录用,有不遵者则以违制论处。学校课士和科举策试也以《大诰》为题。为了在科举中第,在应天府学习《大诰》的学子就超过十五万!
对于这一次会试的题目,朱允煐也没有太过在意,等到殿试的时候再亲自出题吧。
想起来了什么,朱允煐问道,“茹伴读,你是今科主考,可对各地士子有所了解?”
“回陛下,福建闽县营前士子陈?、江西泰和士子尹昌隆、陈海桑,南直隶人芮善,或能登科。”
朱允煐微微点头,随即继续笑着问道,“这些人都是南方士子,北地士子可有人才?”
茹瑺不敢说话,但是刘廌站出来了,“回陛下,臣今日拿了些文章。若是北地士子登科,最高或只能是二甲末尾。”
虽然知道明初南方的经济、文化水平高于北方,也知道南方历来是出士子的。但是朱允煐对于这个答案,还是不太满意,看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一些。
看得出来今上对于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可是茹瑺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
北方确实在学子方面历来偏弱,这不只是大明才有的事情。只是现如今,可能是影响了今上的一些计划而已,可能是让今上的收邀北地人心有些干碍。
怪不得要分南北两榜,看似是削弱了南方士子的待遇,但是这里面何尝不是对南方学子的保护。
毕竟异地围观、南北对调,南方的学子过多,实际上也真的不是好事。如果朝堂上都是南方士子,说不定会遭遇到一些麻烦,清洗起来也就格外的厉害了。
“在阅卷后,按籍贯取士。”朱允煐开口,对茹瑺等人说道,“阅卷后,取前二十学子试卷送来,朕亲自过目。”
这也是比较流行的事情,会试后上榜的基本上都是进士了,当然当时也就是叫贡士,毕竟还没有进行殿试。只不过皇帝也会亲自阅卷,取十个、二十个左右在会试当中文章出色的学子。
茹瑺他们更加没有意见,今上这么做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这是皇帝的责任。更何况他们也都很清楚,今上是一个比较勤政的皇帝,虽然不至于事必躬亲,可是很多的事情都是需要知晓。
至于说朱允煐这段时间继续住在乾清宫,很多人该知道的就知道,就算知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都是习以为常的,今上是皇太孙的时候就经常留宿在乾清宫。
这些事情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在意的,主要就是该知道的就知道,该如何执行就如何执行。对于朝堂大事来说,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影响的,该如何就如何。
茹瑺、梅殷以及刘廌在这个时候是比较忙的,作为英示元年的这一次会试,他们十足重视。也拟好了题目,这些都是需要朱允煐去过目的。
朱允煐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前两天才和老朱说了要改《大诰》,现在题目就出现了。
其实老朱亲制四编《大诰》,他将之作为对天下臣民进行政治教育的课本,推行也是十分有力的。这其中就包括将《大诰》列为全国各级学术的必修课程,科举考试从中出题。
老朱也下令给国子监正官,严督诸生熟读讲解、以资录用,有不遵者则以违制论处。学校课士和科举策试也以《大诰》为题。为了在科举中第,在应天府学习《大诰》的学子就超过十五万!
对于这一次会试的题目,朱允煐也没有太过在意,等到殿试的时候再亲自出题吧。
想起来了什么,朱允煐问道,“茹伴读,你是今科主考,可对各地士子有所了解?”
“回陛下,福建闽县营前士子陈?、江西泰和士子尹昌隆、陈海桑,南直隶人芮善,或能登科。”
朱允煐微微点头,随即继续笑着问道,“这些人都是南方士子,北地士子可有人才?”
茹瑺不敢说话,但是刘廌站出来了,“回陛下,臣今日拿了些文章。若是北地士子登科,最高或只能是二甲末尾。”
虽然知道明初南方的经济、文化水平高于北方,也知道南方历来是出士子的。但是朱允煐对于这个答案,还是不太满意,看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一些。
看得出来今上对于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可是茹瑺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
北方确实在学子方面历来偏弱,这不只是大明才有的事情。只是现如今,可能是影响了今上的一些计划而已,可能是让今上的收邀北地人心有些干碍。
怪不得要分南北两榜,看似是削弱了南方士子的待遇,但是这里面何尝不是对南方学子的保护。
毕竟异地围观、南北对调,南方的学子过多,实际上也真的不是好事。如果朝堂上都是南方士子,说不定会遭遇到一些麻烦,清洗起来也就格外的厉害了。
“在阅卷后,按籍贯取士。”朱允煐开口,对茹瑺等人说道,“阅卷后,取前二十学子试卷送来,朕亲自过目。”
这也是比较流行的事情,会试后上榜的基本上都是进士了,当然当时也就是叫贡士,毕竟还没有进行殿试。只不过皇帝也会亲自阅卷,取十个、二十个左右在会试当中文章出色的学子。
茹瑺他们更加没有意见,今上这么做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这是皇帝的责任。更何况他们也都很清楚,今上是一个比较勤政的皇帝,虽然不至于事必躬亲,可是很多的事情都是需要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