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上,坐在龙椅上的不再是那个让文武百官压力很大的魁梧老者,不再是那个让很多人感觉到喘不过来气的雄猜之主。只是也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坐在龙椅上的英武青年,他也不算那么好拿捏的,这绝对是一个有抱负、有野心的新皇。
朱允煐一身朝服坐在龙椅上,俯视着群臣们。哪怕老朱还是会偶尔指点他一番,但朱允煐也习惯了自己处置一些事情,觉得这样的事情对于他来说并不算太难。
说到底就是以前就是这样,以前也都是朱允煐先处理了政事,然后再交由老朱审阅。
看着群臣,朱允煐缓缓开口说道,“近些时日诸事繁多,各部的审计、批奏,也该上报了。”
年底的事情本来事情就多,再加上老朱退位、新皇登基,很多中枢部门也确实没办法围绕着一些政事打转。朱允煐也很清楚,所以现在就提醒这些人一番,该做政事了。
群臣们立刻响应,“臣等遵旨。”
朱允煐笑了笑,随即说道,“朕初登大宝,只是这些年来,政事也多有历练。太上皇退位前的诸多决策,也该有序推行,各部不得推诿、懈怠。”
这一下让一些人心里的侥幸彻底的熄灭了,本来还想着要趁着新皇登基的时候说些事情呢。比如说迁都的事情,希望新皇可以阻止一下。哪怕这些事情,很多人都知道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现在倒好,直接希望彻底破灭,新皇是将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了太上皇身上。想要阻止的话,那就是不尊太上了。到那个时候不要说新皇的怒火了,就算是太上皇那边也没法交差。
萧规曹随,看起来新皇登基并没有立刻就大动干戈的想法,看起来还是比较踏实的延续着太上皇时期的那些政策,这是有着一些政策的延续性。
如果朱允煐选择大刀阔斧的改革,这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事情,毕竟这也是新皇登基,来改变一些政策,用新政来确立一些存在感,这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只是如果朱允煐不改变政策也没什么问题,政策有着延续性,可以让朝野上下平稳过去。更何况有些人觉得就算是新皇登基,也不能忽略了太上皇的存在,这都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早朝看起来总体气氛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大家现在也都是在讨论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讨论这样一次新皇登基后的第一次会试。南北两榜,这也是不少人有些争议的,也觉得有些不好理解。
朱允煐仔细思考许久,还是提出了由茹瑺担任主考官的意思。
现在的茹瑺任吏部左侍郎,但是代理尚书事。这一次也算得上是让茹瑺去考察一下这些学子,看看这一科能不能找出来那么几个稍微有点潜力的年轻人培养一番。
这自然也是在为茹瑺铺路,让他好名正言顺的去担任吏部尚书。朱允煐的大姑父梅殷、小姑父刘廌任副主考官。
这样的一个配置足够豪华了,茹瑺现在是吏部左侍郎,而且聪颖好学,十六岁就由地方府、州、县按计划选送到国子监的优秀学生。更何况大家都知道,这是今上的伴读,很多人都觉得茹瑺是今上的心腹,是文臣的第一人。
而梅殷就不用说了,太上皇最喜欢的女婿,出身勋贵的他精通经史,也曾经担任山东学政。而刘廌,直接说是刘伯温的孙子,家学渊源还是非常出色的。
不少人觉得这一科的士子如果有出息,那么很快就可以出头了。毕竟这是新皇登基的第一科士子,相对来说是会比较重视的,会对这些人比较关照。
但是归根到底,这还是需要看看这些人有没有才华,要看看这些人到底有没有真材实料了。
朱允煐一身朝服坐在龙椅上,俯视着群臣们。哪怕老朱还是会偶尔指点他一番,但朱允煐也习惯了自己处置一些事情,觉得这样的事情对于他来说并不算太难。
说到底就是以前就是这样,以前也都是朱允煐先处理了政事,然后再交由老朱审阅。
看着群臣,朱允煐缓缓开口说道,“近些时日诸事繁多,各部的审计、批奏,也该上报了。”
年底的事情本来事情就多,再加上老朱退位、新皇登基,很多中枢部门也确实没办法围绕着一些政事打转。朱允煐也很清楚,所以现在就提醒这些人一番,该做政事了。
群臣们立刻响应,“臣等遵旨。”
朱允煐笑了笑,随即说道,“朕初登大宝,只是这些年来,政事也多有历练。太上皇退位前的诸多决策,也该有序推行,各部不得推诿、懈怠。”
这一下让一些人心里的侥幸彻底的熄灭了,本来还想着要趁着新皇登基的时候说些事情呢。比如说迁都的事情,希望新皇可以阻止一下。哪怕这些事情,很多人都知道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现在倒好,直接希望彻底破灭,新皇是将所有的事情都推到了太上皇身上。想要阻止的话,那就是不尊太上了。到那个时候不要说新皇的怒火了,就算是太上皇那边也没法交差。
萧规曹随,看起来新皇登基并没有立刻就大动干戈的想法,看起来还是比较踏实的延续着太上皇时期的那些政策,这是有着一些政策的延续性。
如果朱允煐选择大刀阔斧的改革,这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事情,毕竟这也是新皇登基,来改变一些政策,用新政来确立一些存在感,这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只是如果朱允煐不改变政策也没什么问题,政策有着延续性,可以让朝野上下平稳过去。更何况有些人觉得就算是新皇登基,也不能忽略了太上皇的存在,这都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早朝看起来总体气氛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大家现在也都是在讨论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讨论这样一次新皇登基后的第一次会试。南北两榜,这也是不少人有些争议的,也觉得有些不好理解。
朱允煐仔细思考许久,还是提出了由茹瑺担任主考官的意思。
现在的茹瑺任吏部左侍郎,但是代理尚书事。这一次也算得上是让茹瑺去考察一下这些学子,看看这一科能不能找出来那么几个稍微有点潜力的年轻人培养一番。
这自然也是在为茹瑺铺路,让他好名正言顺的去担任吏部尚书。朱允煐的大姑父梅殷、小姑父刘廌任副主考官。
这样的一个配置足够豪华了,茹瑺现在是吏部左侍郎,而且聪颖好学,十六岁就由地方府、州、县按计划选送到国子监的优秀学生。更何况大家都知道,这是今上的伴读,很多人都觉得茹瑺是今上的心腹,是文臣的第一人。
而梅殷就不用说了,太上皇最喜欢的女婿,出身勋贵的他精通经史,也曾经担任山东学政。而刘廌,直接说是刘伯温的孙子,家学渊源还是非常出色的。
不少人觉得这一科的士子如果有出息,那么很快就可以出头了。毕竟这是新皇登基的第一科士子,相对来说是会比较重视的,会对这些人比较关照。
但是归根到底,这还是需要看看这些人有没有才华,要看看这些人到底有没有真材实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