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姝皱了下眉,尽管人的话没说那么清楚,但是她自然联想到最近无货可进的事,茶庄不卖给她茶叶。这样算算,正好和廖夫人找她时刚好对上,原来人家是早早地就想断她的后路了。

    “会做下去,还会越来越好,姨母且慢慢看着。”她甜甜一笑,“指不定今年还会换间大铺子。”

    廖夫人袖下的手早就攥了起来,看这丫头平常话不多,真开口了就像刀子似的……果然是个好人选。

    “我不久留了,茶商今日去茶坊送货,怕嫂嫂一人忙不过来,”舒姝直接掀开棉帘,“大哥的事不劳你惦记了,不管是好是坏,人是死是活,那都是天意!”

    说完,她毫不犹疑的掀帘而出。想要捏制住她?她们怎不想想,能制得住吗?

    “哗啦”一声脆响,一只精致的白瓷茶碗摔碎在地上,瓷片四分五裂,将藏在隔间的几个随时动手的婆子都吓了一跳。

    一个婆子偷偷挑了帷帘往外看了眼,就见到廖夫人气得脸色铁青,一副恨不得掀翻软塌的架势。她赶紧把头缩回去,免得被发现了,遭罪的就是她。

    舒姝一步不停,直接出了明顺侯府,身上衣裳拍了好几遍,才将那些晦气扫掉。

    这日后,接下来几天变得平静,茶坊的一切慢慢顺手起来。

    兰娇有时候会过来坐坐,姜晴娘和念巧似乎也不再对人眼光异样,说了几次话也就觉得,人也是个可怜人。

    正月里整整半月的阴霾过后,二月温暖春风拂面,灿烂的日头照在于家的院子。

    舒家姑嫂今日到了于婶子这边做客,于家的婆子早就忙活了一桌子,几个女人围坐在圆桌周围。

    “大家都费心了,”于婶子今日特地换了一件稍显喜庆的衣裳,因是寡妇,她平日中多是灰色衣裳,“就做了点菜,咱女人们说说话。”

    “于婶总是这样周到。”姜晴娘道,看着对面的另外三个妇人。

    “这三位是我的妯娌和大姑子,”于婶连忙笑着介绍,又对着对方道,“这就是隔壁的舒夫人和姑娘。”

    三个妇人不自然的笑着,也不开口说话。

    于婶子指着桌上的点心招呼着:“快吃,这是早上大郎去全盛楼买回来的。”

    “什么?”于家一位妇人看着桌上,“那里东西多贵?就街口刘老二的炸果子买回来就好了。”

    于婶子尴尬的笑了笑:“大嫂,这不是喜事吗?不用计较那些。”

    “话不能这么说,大郎在运河行船,挣银子容易?风里雨里的。”于家大嫂摇摇头,嘴角奇怪的翘了翘,“二郎以后考试,那还是需要打点的,银子要用对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