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个推论。当然,这同时也是一个值得否认的推论。
在现实的世界里,所有发生过的事毫无疑问只有一个确定性的真相。但在经过不同的人加工处理以后,如果没有一个“目击者”真实的阐述出自己的所见所闻,仅凭现场所有的线索很难得出一个唯一解。
当然,就算“目击者”真的存在,他或他撒谎与否会导致证词的不同,他或她的见闻是否就是真实也值得商榷。
总而言之,现实案件推理并不是试卷上的选择题,仅有ABCD四个选项和一个明晃晃的标准答案。更多的情况下,线索是缺少的,拼图是不完整的,无法填补的漏洞是令人抓心挠肺的,余下的空间有更多的可能性。
雪白的绒毛可能来自一只家养的肥兔子,也可能来自一只被清洗干净的炸毛野猫,光是生物界的可能性多种多样,再往下延伸也不是没有不是活物,而是源于一个绒毛抱枕的可能性。
但如果加了限制条件,譬如把地址放在野外的草地上,家养的兔子就不便出场,毛绒抱枕也举手投降,范围再度缩小。
这是广义上的排除法,但并不绝对。起码在提倡谨慎甚至提倡的有些过头了的梁安看来,就算是家养的兔子也可能被主人的奶奶拿到野外放跑,乖乖躺在沙发上的抱枕也不是没有被带到车上,在车门开关之间不慎掉落,辗转落在草地上的可能性。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极令人烦躁的杠精行为,通常发生于钻牛角尖的争辩当中。
但有的时候不得不留一点余地,哪怕只是把微小的可能性储存起来,说不定也能派上用场——这是一个极好的理由。
当然,特定情况需要作出特定的选择,对于大多数犯人确实这种“储存”是无关紧要的,但对于某些特殊的狂徒……也需要特殊的对待。
毕竟无数优秀的精英警员冥思苦想,费劲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抓住一个极有表现欲的杀手,也并不是毫无理由。黎明就是这样一个值得捋清所有细节来把握的变数。
要还原他的轨迹、动机和行为,无疑是一个最大的难题。因为无定性正是他的“定性”所在,他似乎天生就为了不动声色的取人性命而生,所有的选择都毫无规律,非要找到特点那就是“能杀死,能逃跑,能不留痕迹”。
无数人畅想过这位杀手究竟会有着怎样的真身。说不定他还真和最普通的激情杀手一样在犯案以后藏在人群当中,只是带上了面具,脸上带着和常人别无二致的疑惑与讶异,心里却暗自嘲笑。
谁知道呢?有关于黎明的“身外事”众所周知,但对于他本人的描述几乎没有任何答案。正如之前所说,黎明是一个毫无线索的身份。甚至连“他”的性别都只是一种基于平均身体素质产生的临时假定,做不了真也没什么含金量。
这个人妄图揭穿罪恶并处以私刑,却没有流露出一点嫉恶如仇的杀手应有的感性漏洞,就像是一个为了执行任务而执行任务的机器,看似凭借感性“惩凶除恶”,实际上离开任务以后,就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看客,混入人群中。
但无论如何,因为这样多标志性一般的文稿的出现,黎明成为对手几乎已经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实,这样一来,三队也必须以高度紧张的姿态面对现有的线索——仅有的线索。
在遍布市区的监控摄像头的帮助下,很多的罪恶都因为现代社会的到来而无所遁形。但这次的犯罪现场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方便——毕竟本就不是一个合法的团伙,要能随处装上摄像头这种东西,哪还需要卧薪尝胆的线人?
也就是说,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凭借一片被老手收拾干净的现场,试图还原出所有的可能。而在这些可能之中,就需要现有的线索来纠正所有的错误。
先有还原曾经发生的事,才能发现其中可能的突破口。
“第一个推论是一种‘可以达成的手法’,但毫无疑问,其中存在着一些逻辑上的谬误。”梁安眯了眯眼,对自己提出的基础论点进行辩驳,“赵晓霞上门是因为什么这暂且不表,起码我们按照现场的环境状况可以得出结论,她死后并没有被移动过位置。那又是为什么,她会在洗手间里陈尸直到李春生也同样死去的时刻?如果是李春生杀死的她,为什么惯于‘杀人越货’的他会放任一具尸体躺在这样一个地方,而不是立刻找人解决尸体。”
在现实的世界里,所有发生过的事毫无疑问只有一个确定性的真相。但在经过不同的人加工处理以后,如果没有一个“目击者”真实的阐述出自己的所见所闻,仅凭现场所有的线索很难得出一个唯一解。
当然,就算“目击者”真的存在,他或他撒谎与否会导致证词的不同,他或她的见闻是否就是真实也值得商榷。
总而言之,现实案件推理并不是试卷上的选择题,仅有ABCD四个选项和一个明晃晃的标准答案。更多的情况下,线索是缺少的,拼图是不完整的,无法填补的漏洞是令人抓心挠肺的,余下的空间有更多的可能性。
雪白的绒毛可能来自一只家养的肥兔子,也可能来自一只被清洗干净的炸毛野猫,光是生物界的可能性多种多样,再往下延伸也不是没有不是活物,而是源于一个绒毛抱枕的可能性。
但如果加了限制条件,譬如把地址放在野外的草地上,家养的兔子就不便出场,毛绒抱枕也举手投降,范围再度缩小。
这是广义上的排除法,但并不绝对。起码在提倡谨慎甚至提倡的有些过头了的梁安看来,就算是家养的兔子也可能被主人的奶奶拿到野外放跑,乖乖躺在沙发上的抱枕也不是没有被带到车上,在车门开关之间不慎掉落,辗转落在草地上的可能性。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极令人烦躁的杠精行为,通常发生于钻牛角尖的争辩当中。
但有的时候不得不留一点余地,哪怕只是把微小的可能性储存起来,说不定也能派上用场——这是一个极好的理由。
当然,特定情况需要作出特定的选择,对于大多数犯人确实这种“储存”是无关紧要的,但对于某些特殊的狂徒……也需要特殊的对待。
毕竟无数优秀的精英警员冥思苦想,费劲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抓住一个极有表现欲的杀手,也并不是毫无理由。黎明就是这样一个值得捋清所有细节来把握的变数。
要还原他的轨迹、动机和行为,无疑是一个最大的难题。因为无定性正是他的“定性”所在,他似乎天生就为了不动声色的取人性命而生,所有的选择都毫无规律,非要找到特点那就是“能杀死,能逃跑,能不留痕迹”。
无数人畅想过这位杀手究竟会有着怎样的真身。说不定他还真和最普通的激情杀手一样在犯案以后藏在人群当中,只是带上了面具,脸上带着和常人别无二致的疑惑与讶异,心里却暗自嘲笑。
谁知道呢?有关于黎明的“身外事”众所周知,但对于他本人的描述几乎没有任何答案。正如之前所说,黎明是一个毫无线索的身份。甚至连“他”的性别都只是一种基于平均身体素质产生的临时假定,做不了真也没什么含金量。
这个人妄图揭穿罪恶并处以私刑,却没有流露出一点嫉恶如仇的杀手应有的感性漏洞,就像是一个为了执行任务而执行任务的机器,看似凭借感性“惩凶除恶”,实际上离开任务以后,就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看客,混入人群中。
但无论如何,因为这样多标志性一般的文稿的出现,黎明成为对手几乎已经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实,这样一来,三队也必须以高度紧张的姿态面对现有的线索——仅有的线索。
在遍布市区的监控摄像头的帮助下,很多的罪恶都因为现代社会的到来而无所遁形。但这次的犯罪现场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方便——毕竟本就不是一个合法的团伙,要能随处装上摄像头这种东西,哪还需要卧薪尝胆的线人?
也就是说,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凭借一片被老手收拾干净的现场,试图还原出所有的可能。而在这些可能之中,就需要现有的线索来纠正所有的错误。
先有还原曾经发生的事,才能发现其中可能的突破口。
“第一个推论是一种‘可以达成的手法’,但毫无疑问,其中存在着一些逻辑上的谬误。”梁安眯了眯眼,对自己提出的基础论点进行辩驳,“赵晓霞上门是因为什么这暂且不表,起码我们按照现场的环境状况可以得出结论,她死后并没有被移动过位置。那又是为什么,她会在洗手间里陈尸直到李春生也同样死去的时刻?如果是李春生杀死的她,为什么惯于‘杀人越货’的他会放任一具尸体躺在这样一个地方,而不是立刻找人解决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