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最后的结果就是除非智商有问题,什么人会在被指控杀人,尸体就在自家被发现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冷静仿佛整个事情与自己无关一样呢?甚至还想吃冰淇淋,甚至还能优哉游哉的睡觉以及同长峰胡天海地的聊天?这白月的心理素质未免有些太过强大了吧,长峰想到了如来佛祖,想到了老僧入定那种处乱不惊的感觉。

    商场还是一如既往的开着冷气,在炎热的夏天冷气成为了商场吸引顾客的必要因素,想着家乡的小超市开一开空调大概会亏得血本无归吧。小时候课本上学到的卖家市场和买家市场,想一想家乡的小超市应该属于卖家市场,因为方圆几十里就这么一家。来到冰淇淋的专卖店,长峰从来没有买过这么贵的东西可给白月买总不能挑廉价货吧?

    两盒冰淇淋花掉了长峰小三百元,原本是打着省钱度假的算盘过来结果腰包一天比一天空。只带着两盒冰淇淋回去又不太好意思,长峰将商品寄存在店里转身准备再买些零食。

    “真凉快呀!”

    门外一对看起来不是那么讨厌的俊俏情侣蹦跳着走了进来,女方给人一种非常呆萌的感觉,男方嘛,说实话男人有男人缘要比有女人缘更占优势。有些男人是那种让别的男人看了就讨厌的类型,跟着他们的姑娘就算再怎么大家闺秀也不会招人待见。相反的,如果男方是那种看起来和善宽厚的类型,女方就算有些小脾气也会得到路人的原谅。

    当然长峰不是在给那些没有女人缘的人辩护,只是在行为举止上很容易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这会儿男方一把搂住女孩小心的说了句“别闹,小心走路,会碰到人啦。”,而后两人手牵着手从长峰身边经过带起一阵洗发水的香气。

    “呼,心情好多了。”,长峰继续开始他的旅途,一个与陌生人还算不错的相遇,姑且祝你们和谐美满吧。

    忙里偷闲从来都是新时代青年的优良传统,可长峰似乎也不怎么忙,叫了一杯加冰拿铁在座位上随手拾起一本周刊。三十七度女人?似乎不太合长峰的胃口,于是碎碎念的来到存放报刊的柜台,柜台已经落了灰不仅仅没有人取用就连老板都懒得打扫。吹去表面的浮土以后发现大部分期刊都是几年前的东西,从店铺的新旧程度来看应该只是摆在这里做做样子。

    “既然这样的话,新闻类就不看了。”

    于是长峰开始翻和散文类,突然他发现了一本名叫荒屋的杂志上印着狄字,问过店老板这是一本只在当地发售的推理期刊前年因为资金短缺倒闭。

    老板摸着下巴,信誓旦旦的说,“虽然说是资金短缺可这本杂志的销量很好,突然停更。你看,其他的杂志全部是我淘旧货淘来的,唯独这一刊是我花全价在邮局订购的。”

    “既然不是资金短缺,那是因为什么?”

    “谁知道呢,大概是写了什么不该写的东西吧,这种事还是少问。”

    店老板指了指门前贴着的红对联,一开始长峰真的以为那是一副对联,后来仔细看了看才发现那上面用黑色墨水写着“勿谈国事”。老裕泰啊?长峰心里好笑,看来这家咖啡馆也是改了良,可不管怎么改良这四个字却从没变过,“勿谈国事”有点意思。

    那是一位笔名叫做狄仁杰的家,作品的名称叫做无言的挑战书,因为是连载作品长峰只能从最早的一期开始翻。他的运气还算不错,翻了大约半年以前的杂志终于让他找到了最初的第一话,叫做荒屋的期刊每月四刊,《无言的挑战书》刊登在每个月的二四刊也就是所谓的旬更。每一刊大概六千字左右一共更新了十四期,算起来也就是十万字左右。

    长峰抿着手头的咖啡从第一章开始读,原以为会是玄乎其玄的侦探题材,或者是悬疑之类的东西。简单的翻了两章以后发现这竟然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乡土气息浓厚的传记体。故事讲述一位名叫陈平福的人,陈平福原来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虽然收入不多,但有着较为稳定的生活。随着他所在国有企业破产,他不得不另谋生路。年过半百又有心脏病,找工作到处碰壁,只好在兰州街头拉小提琴献艺谋生。这在文明的社会,应该是正常的现象,但在我们这个时代,他被列为流浪乞讨人员,不但不受法律保护,反而要受到有关执法人员百般凌辱。

    他通过他的博文,告诉人们,中国的普通百姓是善良的,是富有人情意味的好人“在我人生中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我没有从政府那里得到过丝毫的同情和帮助,善良的民众才是我的救星”。他说,为了生计,他终于带着小提琴开始在兰州大街上卖艺乞讨了。起初几乎每天都要遭到城管、保安、警察的驱赶。“每当我被执法人员围困时,就有很多人帮我解围。记得有一次,一个年轻人怒斥城管,差点和城管打了起来”。(以上两段来自于某位网友之博客)

    真的有陈平福这个人吗?长峰翻出手机查了查,不查则可一查真是出乎他的意料,真的有一位名叫陈平福的人。略微翻阅一些有关于陈平福的报道,大部分已经被删除了,至于陈平福现如今过的怎么样更是不得而知。

    不管陈平福如何如何,长峰不在意这些,一个社会底层之人可能受到任何阶层的压迫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问题是这个笔名叫做狄仁杰的人所想要表达的诉求,他究竟是想要表达些什么呢?

    长峰继续读下去,渐渐的他发现这不只是有关于陈平福的故事,整个故事在中段急转直下演变成许多许多小分支。借由陈平福帮助他人打官司来续写更多的分支故事线,总而言之,全部都在诉说冤假错案和某些不合理的地方。有些地方言辞非常激进,由于是本地期刊没经过严格的审核一并被发表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