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熬煮,她的脑中都会萦绕着生日快乐歌的甜蜜旋律;煮樟树可以驱蚊,煮七里香会招来蝴蝶,淡淡荷香引来夏日傍晚的微风,而浓浓的咖啡香则会把人引入浪漫梦境。
马毓秀说,在接触草木染时,并未想到它将改变自己的生活。就像自己和丈夫都以为将会丁克一生时,儿子却在染坊熬煮的植物香中降临。马毓秀觉得,这是上天携植物赐予自己的最好礼物。
已是国小一年级的儿子也同父母一样,对草木染深深着迷。他喜欢和母亲一起去野外采摘,能认识数十种不同的植物,能随口说出哪些植物能染甚么颜色。
为了不伤害植物,那些需要植物根茎或树皮才能印染出的色彩,马毓秀总是去中药铺购买或是等台风过后,去捡拾被吹断的枯枝。受母亲影响,儿子就像一个草木染的环保主义者,在小小校园里对同学和老师传递着父母的植物观点。
冬去春来,马毓秀和她的“天染工坊”已开课9年。台北的上班族,各地的中小学教员,用蓝草染色的三峡镇居民,用柿子染布的新埔镇居民,都是陈景林与马毓秀的学生。生活的艺术,艺术着生活,正是马毓秀用她的草木染传递出的生活方式。
就像咖啡染淳朴的褐色正好搭配朴素的棉布;七里香的嫩绿、茜草的绯红都足以彰显蚕丝的光泽与华美;而福木鲜丽的黄、咸丰草的橄榄绿、茶叶的暗褐都适合麻布的柔韧舒爽。视觉、触觉、嗅觉和心理的满足都能在草木染中获取。
马毓秀说,“每当这时,我总是感叹上天造物的无私与伟大,也能体悟到最亲切动人的艺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就像马毓秀在她的草木染书中所说:徜徉在草木染的缤纷色彩里,跟随大自然的脚步体会生命的温度,感受四季流转的变化,等待下一次春天的花,夏天的风,秋天的云,冬天的太阳;等待下一季修枝的枇杷树皮,等待下一回的涩柿果,等待明年夏季的荷花、莲蓬、莲子壳,等待冬天的榄仁落叶、菱角壳……
中国古代将青(即蓝色)、赤、黄、白、黑称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原色通过复染等方式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绿、紫、粉等色,也称间色。
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媒染染料之一,又名:破血草、红根草等,主要有东洋茜、西洋茜、印度茜三种。中国古时称茹藘、地血,早在商周的时候就已经是主要的红色染料。
茜草中含有大量茜素、茜紫素、伪茜紫素等,经加入媒染剂,提取色素,套染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后可以得到从浅红到深红等不同色调。在出土的大量的丝织品文物中,茜草染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红花所染为“真红”,纤维可以直接吸收颜色,不复杂的染色过程使红花在红色染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红花的红不同于茜草的红,茜草为土红,红花则为艳红。
事实上,红花具有红黄两种色素,然而黄色无法作为染料存在,黄色素易溶于水和酸性液体;红色素会在中性或弱酸性状态下产生沉淀,色淀沉积于纤维上得到红色效果。
又名苏芳、苏方、苏枋。苏木是我国古代着名的红色系染料,苏木的色素需要进行提取,将苏木树干中心,以明矾为媒染剂,进行色素的提取。
唐朝以来四品大官的官服都染自于苏木。并且苏木变化较为多样,与不同的媒染剂相作用产生的颜色也不尽相同。
如使用二氧化铁作为媒染剂的话,就会得到偏紫的颜色。使用氧化铬为媒染剂则可染成黑色,成为苏木黑。
凡可制取靛青(即靛蓝)的植物,均可统称为“蓝”。蓝和蓝草均为古时叫法,现在统称为靛蓝。李时珍在《草本纲目》中将蓝草分为菘、蓼、马、木、苋五种蓝。
蓝草的主要染色方法是将蓝草浸泡,捣碎,然后加入石灰制作成固体的靛状,方便搬运、保存和贩售。
又名水栀子、山栀子。栀子的果实是天然的黄色染料,染出的黄色色相鲜艳,在秦汉时期栀子染色就已经极为普遍,在汉代宫中御服都是运用栀子进行染色。
同时栀子染色程序简易,运用煎煮法就可以提取色素,黄色色素的深浅可以利用酸性液体来控制,如:多添加醋则可以是黄色更加明艳。但由于栀子色素抗日晒较弱,后被其他黄色染料(槐花)所部分取代。
马毓秀说,在接触草木染时,并未想到它将改变自己的生活。就像自己和丈夫都以为将会丁克一生时,儿子却在染坊熬煮的植物香中降临。马毓秀觉得,这是上天携植物赐予自己的最好礼物。
已是国小一年级的儿子也同父母一样,对草木染深深着迷。他喜欢和母亲一起去野外采摘,能认识数十种不同的植物,能随口说出哪些植物能染甚么颜色。
为了不伤害植物,那些需要植物根茎或树皮才能印染出的色彩,马毓秀总是去中药铺购买或是等台风过后,去捡拾被吹断的枯枝。受母亲影响,儿子就像一个草木染的环保主义者,在小小校园里对同学和老师传递着父母的植物观点。
冬去春来,马毓秀和她的“天染工坊”已开课9年。台北的上班族,各地的中小学教员,用蓝草染色的三峡镇居民,用柿子染布的新埔镇居民,都是陈景林与马毓秀的学生。生活的艺术,艺术着生活,正是马毓秀用她的草木染传递出的生活方式。
就像咖啡染淳朴的褐色正好搭配朴素的棉布;七里香的嫩绿、茜草的绯红都足以彰显蚕丝的光泽与华美;而福木鲜丽的黄、咸丰草的橄榄绿、茶叶的暗褐都适合麻布的柔韧舒爽。视觉、触觉、嗅觉和心理的满足都能在草木染中获取。
马毓秀说,“每当这时,我总是感叹上天造物的无私与伟大,也能体悟到最亲切动人的艺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就像马毓秀在她的草木染书中所说:徜徉在草木染的缤纷色彩里,跟随大自然的脚步体会生命的温度,感受四季流转的变化,等待下一次春天的花,夏天的风,秋天的云,冬天的太阳;等待下一季修枝的枇杷树皮,等待下一回的涩柿果,等待明年夏季的荷花、莲蓬、莲子壳,等待冬天的榄仁落叶、菱角壳……
中国古代将青(即蓝色)、赤、黄、白、黑称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原色通过复染等方式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绿、紫、粉等色,也称间色。
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媒染染料之一,又名:破血草、红根草等,主要有东洋茜、西洋茜、印度茜三种。中国古时称茹藘、地血,早在商周的时候就已经是主要的红色染料。
茜草中含有大量茜素、茜紫素、伪茜紫素等,经加入媒染剂,提取色素,套染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后可以得到从浅红到深红等不同色调。在出土的大量的丝织品文物中,茜草染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红花所染为“真红”,纤维可以直接吸收颜色,不复杂的染色过程使红花在红色染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红花的红不同于茜草的红,茜草为土红,红花则为艳红。
事实上,红花具有红黄两种色素,然而黄色无法作为染料存在,黄色素易溶于水和酸性液体;红色素会在中性或弱酸性状态下产生沉淀,色淀沉积于纤维上得到红色效果。
又名苏芳、苏方、苏枋。苏木是我国古代着名的红色系染料,苏木的色素需要进行提取,将苏木树干中心,以明矾为媒染剂,进行色素的提取。
唐朝以来四品大官的官服都染自于苏木。并且苏木变化较为多样,与不同的媒染剂相作用产生的颜色也不尽相同。
如使用二氧化铁作为媒染剂的话,就会得到偏紫的颜色。使用氧化铬为媒染剂则可染成黑色,成为苏木黑。
凡可制取靛青(即靛蓝)的植物,均可统称为“蓝”。蓝和蓝草均为古时叫法,现在统称为靛蓝。李时珍在《草本纲目》中将蓝草分为菘、蓼、马、木、苋五种蓝。
蓝草的主要染色方法是将蓝草浸泡,捣碎,然后加入石灰制作成固体的靛状,方便搬运、保存和贩售。
又名水栀子、山栀子。栀子的果实是天然的黄色染料,染出的黄色色相鲜艳,在秦汉时期栀子染色就已经极为普遍,在汉代宫中御服都是运用栀子进行染色。
同时栀子染色程序简易,运用煎煮法就可以提取色素,黄色色素的深浅可以利用酸性液体来控制,如:多添加醋则可以是黄色更加明艳。但由于栀子色素抗日晒较弱,后被其他黄色染料(槐花)所部分取代。